台灣玄奘大學榮譽教授 陳偉之
日前新加坡外交部長急赴中國北京,媒體報導是為了瞭解中國與泰國達成開闢克拉運河協議的詳情;該運河位於馬來半島最窄處的克拉地峽,全長128公里,一旦開通後可連貫南中國海至印度洋的航道。
然而,新加坡的舉動立刻觸動泰國的敏感神經。固然克拉運河開通後,將會打擊到新加坡的國際海運中心的樞紐地位,新加坡不樂見可以理解;但是泰國政府已經表態憑甚麼由新加坡獨佔海運利益?
其實,新加坡原是昔日臣屬泰國的一個部落疆域,十三世紀初,位於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又稱室利佛逝),被印度南部的朱羅王國擊潰後,又遭其後在爪哇島興起的滿者伯夷王國攻伐而滅亡,一位三佛齊王子逃到新加坡求生。
這位王子名為Sang Nila Utama,於1299年登上新加坡島,傳至第五代後人才移往馬六甲建立王朝,並成為馬六甲海峽航運的重要據點;1405年明朝鄭和下西洋即在麻六甲設營紮寨,可謂盛況空前。
基於上述簡要的歷史敘述,泰國對於其後由英國殖民開發新加坡港,英國退出馬來半島殖民統治之後,又由華裔李光耀父子統治半個多世紀,逐漸享有已開發國家同等的經濟成就,難免心有戚戚焉!
泰國經濟發展想要進一步提升,非得依靠航運通商才行,但是新加坡掌握了麻六甲海峽的主要貿易利益,泰國顯得一籌莫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泰國的經濟發展高過新加坡,如今卻是遠遠落後,情何以堪!
早在近代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馬來半島的克拉地峽就曾經是南中國海航運,接續陸運再經轉換航運通往印度的主要商路之一,當地曾由多個臣屬泰國的地方勢力輪番掌控,並吸引許多華商在當地貿易。
因此,泰國早就有意開通克拉運河,重振昔日光輝;奈何國力不足,只有喟嘆蘇彝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專美於前,享有巨大的國際航運利益,望洋興嘆!
這次開鑿克拉運河計畫的啟動,得力於中國大力支撐;據稱泰國眼見中國協助柬埔寨開鑿德崇扶南運河,以利湄公河在境內出海的工程付諸實踐,因此緊跟其後與中國磋商共鑿克拉運河。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扼守南中國海進入麻六甲海峽的咽喉,一直是美國在東南亞箝制中國海運的戰略大動脈,一旦發生戰爭或其他狀況,美國即可透過新加坡封鎖麻六甲海峽,阻撓中國從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運。
然而克拉運河一旦開通,美國封鎖麻六甲海峽的企圖就會幻滅;中國即可透過克拉運河,自由跨越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還可省卻上千公里的航程。美國想要阻撓這項運河工程,泰國政府的反應是:美國憑甚麼在亞洲作威作福?
1950年代越戰期間,泰國曾經是美國部屬軍事基地的盟邦;如今情勢顯然不同了,剛剛上任的泰國總理貝東丹,是前總理戴克辛的女兒;他的妹妹盈拉也曾擔任總理;戴克辛家族在每次泰國大選中總是獲得選民的高度支持。
戴克辛是華裔,祖先移民自中國廣東客家地區;據稱這次中泰兩國合作開鑿克拉運河協議,能夠順利達成,並積極展開細部規劃作業,正是得力於戴克辛家族的政治撮合。
根據評估,克拉運河開通後,泰國光是收取「過路費」,就可望取代新加坡成為世界數一、屬二的富裕國家;泰國政府強調克拉運河必須修建,那是政府發展國家經濟的作為,豈容外力干擾?
新加坡是華裔為主的城市國家,當年即因馬來西亞聯邦政治人物忌憚華裔主掌聯邦政權,被迫獨立;但卻在由馬來人建立的國家環視之中,獨享繁榮,實屬不易!
泰國的華裔人口眾多,種族同化情形良好;新加坡雖迫於自身利益不得不赴北京,關切克拉運河開鑿計畫;惟若是甘願作為美國馬前卒,從中阻撓,將得罪泰人、華人,必然得不償失。
今日國際情勢不斷變化,任何國家都應調整外交政策;當柬埔寨開鑿德崇扶南運河,越南跳出來反對,結果遭到柬埔寨強烈抗議;如今泰國也要開鑿克拉運河,新加坡政府應如何與鄰國為善,自是一項嚴峻考驗。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