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微型柔性軟體機器人手臂,可將生物...[詳情]
納米尺度的光電融合是未來高性能資訊器件的重要發展路線。如何在納米尺度對光進行精準操控是其中...[詳情]
ChatGPT,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式,於2022年11月30日發布。ChatGPT是人工智慧技...[詳情]
ChatGPT,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詳情]
2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王金勇研究員團隊和廣州醫...[詳情]
谷歌「量子人工智慧」製造的兩代懸鈴木處理器。每個處理器都有兩個黏合在一起的芯片,一個包含量...[詳情]
【今日視點】 智能顯微鏡日益受到科學家們的青睞,因為這些顯微鏡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入地...[詳情]
科技日報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深入地心」的研究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發現?英國《自然通訊...[詳情]
小機器人從固態變為液態,在磁場的引導下穿過「牢籠」,並通過放置在欄杆外的模具重新凝固,成功...[詳情]
鋰二氧化碳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離子電池的7倍以上。此外,鋰二氧化碳電池能夠在輸出電能的同時將...[詳情]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一種新型量子比特的操作,稱為「觸發器」量子比特,它結合了單個原子...[詳情]
12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和蓋亞(Gaia)衛星數據,中...[詳情]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和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詳情]
過去幾年裡,人工智慧(AI)在創意領域的應用出現了爆炸性增長。新一代圖像和文本生成器不斷給人...[詳情]
科技日报昆明2月5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5日从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李振...[詳情]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受寒潮天氣影響,全國部分地區氣溫大幅下降,處於「速凍」模式中。 來自...[詳情]
將「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物種撮合,在育種界被稱為「遠緣雜交」。比如用牧草與小麥雜交,可培育...[詳情]
人工智慧(AI)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科...[詳情]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科...[詳情]
光學活性半導體量子點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有效的自旋光子界面,儘管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但科學...[詳情]
韋布望遠鏡發現的系外行星LHS475b(想象圖)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UPI)報道,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英文J...[詳情]
韦布望远镜发现的系外行星LHS475b(想象图)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UPI)报道,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英文J...[詳情]
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星星能見度的變化可用每年7%10%的天空亮度增加來解釋...[詳情]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 趙琬微)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室實現雷射驅動湍流磁重聯物理過程,...[詳情]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首次藉助韋布空間望遠鏡證實了一顆系外行星,...[詳情]
新華社合肥1月12日電 (記者戴威)近年來,富勒烯、納米碳管、石墨烯和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的發現...[詳情]
「人基因組中有8%的『化石』序列整合自古病毒基因的,我們首次發現它的活化能誘發衰老。」1月8日...[詳情]
本報合肥1月7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王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教授等人與新加坡...[詳情]
新華社昆明1月6日電(記者岳冉冉、金地)我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羅平縣發現了距今2.44億年的全新爬行...[詳情]
人為什麼會衰老?目前尚沒有正確答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曲靜課題組和中國科學...[詳情]
距今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是顯生宙最大一次滅絕事件,造成了約81%的海洋物種和89%的陸地...[詳情]
日本東京大學、新潟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分析日...[詳情]
五彩繽紛的蝴蝶翅膀、光鮮靚麗的孔雀羽毛、閃耀著金屬光澤的昆蟲甲殼點綴著這些大自然奇妙傑作的...[詳情]
即將過去的2022年,對於人工智慧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大批人工智慧相關應用走出實驗室,向著大...[詳情]
科美國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發明的一種只有硬幣四分之一大小的設備可能會澈底改變Ⅰ型糖尿病的治療...[詳情]
日本科學家藉助機器學習技術,能在不到1秒鐘內詳細預測海嘯可能產生的影響,而傳統方法需要30分鐘...[詳情]
儘管動植物面臨氣候變化等人類驅動因素導致的大範圍滅絕,但自然界仍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激發著人...[詳情]
@是一個英語電子符號,電郵應用中漢語意義為「在」(即「某用戶」在「某伺服器」);它在電郵應用...[詳情]
@是一个英语电子符号,电邮应用中汉语意义为在(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它在电邮应用中十分广阔,...[詳情]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道,位於喜馬拉雅山上、直徑4米的「國際液體鏡面望遠鏡」(I...[詳情]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與外國同事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在石墨烯中創造出二維亞鐵磁性,所...[詳情]
聲音交流是動物最重要的通訊方式之一,通常被用於求偶、捕食等行為中,對動物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詳情]
光明日報訊(記者馬榮瑞 通訊員王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趙剛教授與生命科學學院...[詳情]
12月13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線上發表了一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成果,科研...[詳情]
科技日報合肥12月12日電 (記者吳長鋒)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詳情]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根據1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美國加州大學...[詳情]
12月8日,英國《物理世界》雜誌公佈了2022年度十大突破,涵蓋從量子、醫學物理學、天文學到凝聚態...[詳情]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升空一年多,可謂碩果纍纍。日前,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國際天文學研...[詳情]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升空一年多,可谓硕果累累。日前,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天文学研...[詳情]
白色代碼來自AlphaCode人工智慧系統,紫色代碼則由人類編寫以解決類似問題。 圖片來源:DeepMind公司...[詳情]
隨著人工智慧(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人工智慧產品已經逐步進入了...[詳情]
随着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人工智能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了...[詳情]
最近在中文世界,「元宇宙」一詞非常火爆。據說,這一火爆的「元宇宙」譯自英文metaverse;該詞是一...[詳情]
最近在中文世界,元宇宙一词非常火爆。据说,这一火爆的元宇宙译自英文metaverse;该词是一个合成词...[詳情]
據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報道,當地時間12月5日,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詳情]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張泉)農作物在種子成熟期,如遇連陰雨不能及時收穫,常會出現部分籽粒...[詳情]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將一種特殊材料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後發現,該材料中原子的一個核心性質牠們的排...[詳情]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地測量與製圖大學研究人員認為,該校開發的創建天體攝影圖像的技術將使詳細研...[詳情]
在「斤斤計較,克克黃金」的航天領域,3D打印技術的應用,讓衛星「瘦身」的同時,「內涵」更加豐...[詳情]
「在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這種具有超高技術指標要求的大裝置的牽引下,國內已有技術水準可...[詳情]
目前,我國在軌穩定運行的300公斤以上的衛星有300餘顆,居世界第二位。在軌遙感衛星200餘顆,實現了...[詳情]
22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傳出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研製取得重大進展:...[詳情]
進入電梯,按上升按鈕就到了太空,是不是很拉風?在11月18日至20日召開的2022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詳情]
北京時間11月21日零時,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開賽。本屆世界盃的亮點之一就是比賽用球「旅程」,它將...[詳情]
位於量子處理器內單個「獨角獸」量子比特的藝術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11月...[詳情]
人工智慧的優勢是對大量數據進行學習分析、智能處理,並在此基礎上作出自動判斷或輔助人類作出判...[詳情]
日前,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公佈的 「2022年全球頂尖科學家」 (Best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2022 Ranking)排...[詳情]
問世不足百年,計算機科學已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其未來發展方向如何?11月7日,世界頂尖科學...[詳情]
不可充電電池(原電池)依然在許多重要用途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起搏器等植入式醫療設備。美國...[詳情]
11月5日10日,第五屆進博會在上海舉辦,為期6天的進博會成為了中外企業「秀」產品、亮技術、談合作...[詳情]
英國一家公司研製出一種轉基因雄性蚊子,其表達的基因使那些與其配對的雌蚊所產生的後代無法活到...[詳情]
瑞士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石墨烯,製造出了首個超導量子...[詳情]
據發表于最近《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PTB)科學家首次展示了基於...[詳情]
「我們發明瞭細胞大小的『無人工廠』,光一照就『開工』,能讓腫瘤切除手術後的復發可能性大大降...[詳情]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能夠引發社會巨變。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而這三...[詳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够引发社会巨变。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而这三...[詳情]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基於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實驗室分析結果,並結合遙感探測...[詳情]
在對大腦進行微創手術時,外科醫生目前使用的導管不夠靈活,再加上複雜、精細的大腦結構,意味著...[詳情]
據近日的《科學進展》雜誌報道,來自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毛囊生長和頭髮色素沉著的過程,成...[詳情]
新華社東京10月23日電(記者錢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等單位日前發布公報說,日本研究人員...[詳情]
這是月球不同時期岩漿及熱演化示意圖(2022年10月20日繪製)。新華社發(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詳情]
據eurekalert網站近日報道,日本大阪大學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將一個不顯眼的可食用標籤嵌...[詳情]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9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韓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使用磁共振成像(...[詳情]
近日,網傳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一場活動上透露,自己已解決朗道-西格爾零點問題,論文預印本即將...[詳情]
近日,网传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在一场活动上透露,自己已解决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论文预印本即将...[詳情]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利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詳情]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进行...[詳情]
本報合肥10月18日電(記者丁一鳴 通訊員王敏)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於相變的...[詳情]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論文,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發現與創新中心和物理系宣布,他們通過...[詳情]
仰望夜空中的月亮,大概無人會想到它正慢慢地遠離地球。196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畫...[詳情]
法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新研究表明,古代火星地面之下可能曾...[詳情]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張泉、王瑩)太陽光是一種豐富的可再生能源,通過和光催化劑發生作用...[詳情]
黑洞是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類大質量天體,因引力極大,所有進入其視界內的光和粒子都無法逃逸。...[詳情]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詳情]
據發表在29日《細胞》雜誌上論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了一項對35種癌症及其相關真菌的研究,...[詳情]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美國化學會《ACS納米》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開發出一種生物傳感器,可幫助醫生從...[詳情]
最近,美國特斯拉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畫,準備在工廠中部署數千臺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詳情]
最近,美国特斯拉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准备在工厂中部署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詳情]
最近,我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立元宇宙工程系,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元宇宙產業學院,中國人民大...[詳情]
最近,我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元宇宙工程系,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元宇宙产业学院,中国人民大...[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