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會百年紀念《開台王顏思齊》快閃《遠方》行動劇弄影三坊七巷




















粥會百年紀念《開台王顏思齊》快閃《遠方》行動劇弄影三坊七巷
11月27日在中文網(臺灣新生報大陸官網)上,〈太神奇了!臺灣文聯主席朱明月上仼首日就在福州福田正中間〉一文附圖,難得一見古厝古匾懸掛,亦即福州三坊七巷一間舊宅,懸疑有一塊高高掛著的舊匾,就是第一進大廳前面的牌匾、《文炳球琳》四字每個字每個人都認識,就有人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而今問道於下走、陸炳文博士釋疑:
據瞭解到,這塊匾文四字《文炳球琳》,乃薩鎮冰為一中學畢業生題寫的,這是稱讚青年文章寫得好;時下年輕人卻只知道球類運動,近日台灣棒球迷當然知道,世界12強賽事中華隊奪冠,四比零完封戰勝日本隊;然而古代的球字,則指美玉而言,至於琳本義,更是美玉,孔傳:「球、琳,皆玉名。」《淮南子.墬形》:「西北方之美者,有崑崙之球琳琅玕焉。」
說到近代中國史名人、四朝元老奇人薩鎮冰(1859~1952),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先後擔任過清朝海軍大臣,中華民國海軍總長,代理過北洋政府國務總理,以及新中國福建省長,爲中國歷史上極少數任職過清朝、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著名人物,名匾《文炳球琳》正是薩省長在仼時題詞,匾上首二字文炳,自然是說學問好,如同美玉一樣好,不管那一任宅主,均當得起此四字,秉燭揮毫舞文,併同球琳弄影。
目前已屬老宅之小黃樓,座落三坊七巷裡黃巷內,這一座不起眼的舊居,林則徐、沈葆禎、紀曉嵐、朱熹、姚啟聖等書法,亦即《義冠古今》、《選魁》、《桓雅》、《孝弟忠信 禮義廉耻》、《俊髦臚歡》等,廳堂之上隨處可見名人題匾,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時期的、文化名人手跡會出現在這裡?實際上這些舊匾,原本分散流落在大陸各地,全都是由臺灣知名善士洪明章,早期收集來榕城的歷史文物。
陸炳文自從2001年4月中旬,第一次親歷榕城南公園石舫,辦理海峽兩岸如意印章展至今23載,曾順道參訪過三坊七巷共七回,直覺觀察之下認定,這裡就是“閩台融合淵源彰顯地”,印證史家所稱“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果然名不虛傳。街坊名人巷弄之中,近世歷史文人雅士輩出,水榭戲台、小黃樓、林覺民故居•冰心故居,世稱三坊七巷「三個寶貝」,郎官巷內嚴復故居,更攸關兩岸間事務。
另悉,2004年紀念嚴復誕辰150周年活動期間,吾邑鄉賢嚴復孫女、海基會首任會長辜振甫先生的夫人、辜嚴倬雲專程從臺灣回鄉參加活動,回故居祭祖,對展廳佈局、展出內容、和陳列方式均表滿意。辜嚴曾在嚴復像前拍照留念,陸炳文在福建省文聯主席陸開錦陪同下,2016年8月6日,亦至福州市三坊七巷的、嚴復生平館召開座談,紀念粥會扶道人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兩岸文人和諧雅集。
轉眼之間八載,一閃就過去了。我們這次看重並相中了榕城,自三坊七巷裡博覽苑至南後街,綿延著閩台相連的血脈文脈的路段,今歲2024適時選定10月27號,嚴復逝世103周年紀念日,作為上演首次台閩融合發展連動快閃、進行情境音樂劇《開台王顏思齊》的街坊取景場地,我們這一回才遠赴福州市三坊七巷,展開台閩融合協作初試啼聲演出行。
此行邀請《開台王顏思齊》行動劇主角,全球粥會戲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明月擔綱,飾演月港女神唱響神曲《遠方》選段,正是她入選第九屆福建藝術節閉幕式匯演節目壓軸,並榮獲九藝節音樂類表演獎一等獎的得獎作品,同時用以紀念顏思齊(1625年卒於臺灣)逝世400年、嚴復(1854~1921)誕辰170周年、暨文人雅集粥會(始自1924年)100周年慶活動,五重時代與歷史意義顯得格外重大,誠屬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頭等大事!
11月16日結束七訪三坊七巷的、全球粥會和諧之旅234次福州行,發布〈粥會百年紀念《開台王顏思齊》快閃行動劇首演三坊七巷專輯〉過後,正準備打道回府凱旋飛返臺北之際,欣聞近期與我們具深厚革命情感的、福建省雜技團同日帶來了令人期待的原創雜技劇《坊·巷》,首演獲讚無數!再次演出於富有歷史底蘊的福州大戲院,展示故事背景與文化氣息的交織,又以青瓦加白牆的傳統三坊七巷為歷史舞臺,帶著觀眾走進了林徽因、林覺民和冰心生活的時代,精彩劇情與精湛雜技的完美結合。
此劇,不僅有近世人讚歎歷史的迴響,還有謳歌大時代故事中的靈魂,更有面對歷史與現代交錯下,融合碰撞時的奇妙冒險探索!這裡,在當時年輕人幸運碰上與歷史交織,試圖找到文化與根系的希望過程中,打從追逐戰到革命理想的集體奔赴,原創之雜技劇《坊·巷》把原汁原味,目睹生死一線的感人時刻搬上舞臺,濃厚的文化氛圍與震撼的雜技技藝,融入緊張的劇情而讓觀者心潮澎湃!
我們遙祝福建省雜技團演出圓滿成功,植基於貴我兩單位邇來建立起的情緣,誠如頃作〈十全十緣:歌曲《遠方》與雜技劇《等雨來》的閩台情緣〉一文那樣,十足情深的閩台緣,百般感心的人情味,因而找到時代印記,藉此找回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