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2-27 18:07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釋義: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真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凡有大德的人,他的行為完全以道為根本法則。一切意念、心性,均唯道是從。道就是浩然正氣,真一的正氣,充滿乾坤宇宙,雖是無形,恍恍惚惚,但卻無處不在,生育萬物,萬物也時刻離不開他,離開了他就不能生存。人在修煉之時,達到無我無欲,在恍惚之中,才能將後天的精化為先天的炁。在這樣的狀態下才能認識到宇宙的精氣,這精氣,孕育著萬物,是真實可信的。從炁化生天地萬物至今,它的名字沒有消失,更沒有改變。這些哲學思想,足以讓眾生去印證體會,這些都是道的精髓所在。
根據《道德經》第二十一章節內容創作微小說如下:
在古老的村落邊緣,有一位智者,人稱孔德。他面容平和,舉止間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寧靜。村中老少皆知其名,卻少有人知其所以然。
孔德每日清晨,必至村後山林,尋一處幽靜之地,閉目靜坐。村民們好奇,問他為何如此。孔德微笑,只說:「我在追尋道。」
「道為何物?」村民們問。
孔德睜開眼,望向遠方:「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它如晨霧般朦朧,又如夜空般深邃。惚兮恍兮,其中藏著世界的萬象;恍兮惚兮,其中又實有萬物之形。」
村民們聽得一頭霧水,孔德卻笑而不語,繼續他的靜坐。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孔德的面容似乎並未因歲月而老去,反而更加容光煥發。村民們開始相信,孔德真的找到了那虛無縹緲的「道」。
一日,村中突發大水,房屋被淹,百姓流離失所。孔德站于山巔,閉目沉思片刻,隨後手指輕揮,仿佛在與什麼溝通。不久,雨停水退,村民們驚奇不已。
他們再次圍到孔德身邊,問他是如何做到的。孔德輕嘆:「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那是道的精髓,至真至純,其中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與智慧。自古及今,道的名字從未消逝,它一直在閱盡萬物的起始與終結。」
「那我們如何才能知曉這萬物的起始與終結呢?」村民們迫切地問。
孔德微微一笑:「以此。以我之心,感悟道之韻,便可知曉世間萬物之狀。」
從此以後,孔德不僅成了村中的智者,更成了村民們心中的神。而孔德依舊每日靜坐山林,追尋那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道,用他的智慧與力量,守護著這片古老的村落。
七律·悟道
孔德之容道所從,恍兮惚兮象朦朧。
其中有物難言狀,窈窕冥深隱妙蹤。
精氣蘊藏真意切,信言自古永留痕。
眾甫之狀吾何識,惟道是從悟本根。
道物微茫難捉摸,其中有象似雲流。
恍如幻影隨風舞,惚若幽光映月樓。
冥窈之中藏奧秘,精深之處見真修。
古來名士皆求道,以閱眾甫識宇宙。
道心澄澈如明鏡,萬象紛紜映眼中。
恍惚之間明真理,窈冥深處見神通。
精微入妙難言盡,信實無欺可永崇。
吾輩當依道而行,眾甫之狀自然通。
道貫三才萬物通,恍兮惚兮妙無窮。
其中有象如雲霧,窈兮冥兮隱仙蹤。
精氣凝結成真體,信言昭著耀蒼穹。
眾甫之狀皆由此,以道為師悟大同。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釋義: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真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凡有大德的人,他的行為完全以道為根本法則。一切意念、心性,均唯道是從。道就是浩然正氣,真一的正氣,充滿乾坤宇宙,雖是無形,恍恍惚惚,但卻無處不在,生育萬物,萬物也時刻離不開他,離開了他就不能生存。人在修煉之時,達到無我無欲,在恍惚之中,才能將後天的精化為先天的炁。在這樣的狀態下才能認識到宇宙的精氣,這精氣,孕育著萬物,是真實可信的。從炁化生天地萬物至今,它的名字沒有消失,更沒有改變。這些哲學思想,足以讓眾生去印證體會,這些都是道的精髓所在。

在古老的村落邊緣,有一位智者,人稱孔德。他面容平和,舉止間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寧靜。村中老少皆知其名,卻少有人知其所以然。
孔德每日清晨,必至村後山林,尋一處幽靜之地,閉目靜坐。村民們好奇,問他為何如此。孔德微笑,只說:「我在追尋道。」
「道為何物?」村民們問。
孔德睜開眼,望向遠方:「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它如晨霧般朦朧,又如夜空般深邃。惚兮恍兮,其中藏著世界的萬象;恍兮惚兮,其中又實有萬物之形。」
村民們聽得一頭霧水,孔德卻笑而不語,繼續他的靜坐。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孔德的面容似乎並未因歲月而老去,反而更加容光煥發。村民們開始相信,孔德真的找到了那虛無縹緲的「道」。
一日,村中突發大水,房屋被淹,百姓流離失所。孔德站于山巔,閉目沉思片刻,隨後手指輕揮,仿佛在與什麼溝通。不久,雨停水退,村民們驚奇不已。
他們再次圍到孔德身邊,問他是如何做到的。孔德輕嘆:「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那是道的精髓,至真至純,其中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與智慧。自古及今,道的名字從未消逝,它一直在閱盡萬物的起始與終結。」
「那我們如何才能知曉這萬物的起始與終結呢?」村民們迫切地問。
孔德微微一笑:「以此。以我之心,感悟道之韻,便可知曉世間萬物之狀。」
從此以後,孔德不僅成了村中的智者,更成了村民們心中的神。而孔德依舊每日靜坐山林,追尋那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道,用他的智慧與力量,守護著這片古老的村落。

孔德之容道所從,恍兮惚兮象朦朧。
其中有物難言狀,窈窕冥深隱妙蹤。
精氣蘊藏真意切,信言自古永留痕。
眾甫之狀吾何識,惟道是從悟本根。
道物微茫難捉摸,其中有象似雲流。
恍如幻影隨風舞,惚若幽光映月樓。
冥窈之中藏奧秘,精深之處見真修。
古來名士皆求道,以閱眾甫識宇宙。
道心澄澈如明鏡,萬象紛紜映眼中。
恍惚之間明真理,窈冥深處見神通。
精微入妙難言盡,信實無欺可永崇。
吾輩當依道而行,眾甫之狀自然通。
道貫三才萬物通,恍兮惚兮妙無窮。
其中有象如雲霧,窈兮冥兮隱仙蹤。
精氣凝結成真體,信言昭著耀蒼穹。
眾甫之狀皆由此,以道為師悟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