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正文

37.《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創作及感言

2025-03-11 12:16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釋義

大道始終保持無為的狀態,卻能成就一切。如果領導或侯王能夠遵循大道的規律,不妄加干預,那麼萬物將會按照自身的規律自然發展、自我化育。當萬物在自我化育的過程中,如果產生了過多的慾望或想要有所作為的念頭,這時,我將用大道那無名而樸素的品質來鎮住這些慾望,使萬物回歸其本真、質樸的狀態。通過這種方法,萬物的慾望將得到平息,變得不再貪婪。當萬物沒有過多的慾望,處於清靜淡泊的狀態時,天下自然就能安定下來,回歸其應有的秩序。

具體來說: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大道看似無所作為,實則無所不為,它順應自然規律,讓萬物自生自滅、自我發展。

•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如果領導或侯王能夠堅守大道,不妄加干預,那麼萬物將會按照自身的規律自然發展、自我化育。

•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當萬物在自我化育的過程中產生過多的慾望時,需要用大道那無名而樸素的品質來鎮住這些慾望,使萬物回歸本真。

• 「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通過用大道的樸素質樸來整治萬物的慾望,萬物將不再有過多的貪慾。

•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當萬物沒有過多的慾望,處於清靜淡泊的狀態時,天下自然就能安定下來,回歸其應有的秩序。

這段文字體現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強調領導或侯王應遵循大道的規律,不妄加干預,讓萬物自然發展、自我化育,從而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寧。
37.無名之朴

第一章:道之無為

在一個遙遠的古代王國,國王李昊深受百姓愛戴。他秉持著「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治國理念,讓國家自然發展,不強行干預。在他的治理下,萬物自然生長,國家繁榮昌盛。

然而,好景不長,鄰國的侵略讓這片土地陷入了戰火之中。面對強勢的敵軍,李昊深知不能硬拼,需要尋找另一條出路。

第二章:鎮之以無名之朴

在王國的深宮之中,有一本古老的典籍,記載著一種名為「無名之朴」的神秘力量。傳說,這種力量能夠平定天下,使萬物歸於寧靜。李昊決定尋找這種力量,以拯救自己的國家。

經過漫長的尋找,李昊終於找到了「無名之朴」的線索。原來,它是一種源自自然、融入萬物之中的力量,只有心境平和、無欲無求之人才能駕馭。

第三章:不欲以靜

李昊開始修煉「無名之朴」,努力讓自己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然而,修煉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和誘惑,他需要克服內心的慾望和恐懼,才能真正掌握這種力量。

在修煉的過程中,李昊逐漸領悟到「不欲以靜」的真諦。他不再為外界所動,心境愈發平和。終於,他成功駕馭了「無名之朴」,將這種力量融入自己的治國之道。

第四章:天下自定

藉助「無名之朴」的力量,李昊成功地抵禦了鄰國的侵略,保衛了自己的國家。他並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繼續秉持著無為而治的理念,讓國家在自然之中繁榮發展。

在李昊的治理下,王國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而「無名之朴」的傳說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佳話,流傳至今。

結局:傳奇永存

李昊的傳奇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他的治國理念和「無名之朴」的力量成為了後世的瑰寶。人們銘記著他的智慧與勇氣,將他的事蹟代代相傳,激勵著後來的君王和百姓們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國家的和諧。
37.道之無為

道本無為理自玄,侯王持此保民安。

任其萬物皆自化,天地和同笑語間。

欲起心猿難自定,無名之朴可平瀾。

內藏玄力能安眾,一鎮群情得靜閒。

主將無求神自若,清心寡慾樂天然。

靜觀世理玄機現,宇內昇平不用鞭。

道妙無為非妄語,深微至理費言詮。

君如守此無為道,海內皆春萬物妍。

樸質深藏有妙機,安民定國展神輝。

寡求淡欲心神定,世道昌平日月輝。

萬物遵循天地序,自然之理樂忘歸。

無為治理真高策,海晏河清笑語飛。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