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日 當思國父遺緒 恆念遺墨如意




























孫中山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日 當思國父遺緒 恆念遺墨如意
扶道人的忠實追隨者,如何紀念孫中山先生?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紀念日前一天,作為全球粥會總會長、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先生的忠誠追隨者、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我,携同蔣中正、何應欽、王柏齢,站在孫中山後頭合影之百年老照片,持續海峽兩岸同走中山路行動,獨自完成正視並還原歷史之使命,自忖當思國父遺緒,永遠恆念遺墨「如意」!陸炳文博士接著自言自語說。
我先去台北市長沙街重走一回,如同圖示虛線部分,也就是日據時代之新起町,為今西門圓環以南漢中街、長沙街一段一帶,亦即國父第一次蒞台,當作第二次惠州起義指揮所遺址、東原照相材料行(攝於上個世紀70年代),駐足良久尋蹤覓跡,亟欲找到革命史跡研究材料,並且發思古之幽情,而拍下了快照留念!
然後再轉往八德路上的中影八德大樓,參觀「努力進前: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紀念特展」,現場對照來看國民革命史實,難得一見珍貴文物文獻再現!此一以中山先生手書「努力進前」為主軸之展覽,展場也以國父墨寶布置,寄望同志:勿忘總理未竟之志、實即國父遺緒;當年十次起義革命「打拼」、「向前」的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繼續進行永無休止的拼搏。
深入了解到「努力進前」題字的由來,原來是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印尼(原荷屬東印度)客家籍僑界領袖梁密庵,深受孫中山思想的影響,在雅加達(原巴達維亞)成立「寄南社」宣傳革命,後改名「華僑書報社」,於各地成立分社,傳播共和思潮,募集大量革命經費,對共和國的創建貢獻很大。國父特別書寫「努力進前」立軸,表達對華僑書報社的感念與嘉勉。
至於題字中特殊的「進前」、與通常習慣用語「前進」,兩者之間又有何差別?根據熟稔粵語人士的解釋,「進前」與「前進」的意思其實相同,乃粵語中的倒裝用法,一如國語、閩南語中的倒裝句法。孫中山本來就是粵籍,而荷印地區華僑亦多屬同鄉,如此書寫,便於與當地華僑溝通。正如以台灣本土的閩南話來說,具有「打併」、「向前」之意。
國民革命史稱之「十次革命起義」,係指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後,至1911年取得最終成功的辛亥革命之前,中國國民黨前身、興中會以及同盟會,直接發動或指揮的10次武裝起義。之後中國近代史、國民黨黨史,或中華民國的學校教育課本,往往官宣「國父革命11次起義,10次失敗,終於建立民國」,實際上還是出自,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本意、及其遺墨「如意」不懈奮鬥之本義。
國父曾喟然歎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殊不知中山先生之幸運,正是這句「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乃至得助於「常想一二」而行動成事。孫中山昔贈汝為同志,嘗題詞有句云:「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於有成。」尚且對於其他同志,多次說過同樣的話,有志一同團結同志,繼續奮鬥奮力一搏!
過去與中山先生,一起成立同盟會,革命元勳、監察院長、粥會名賢、公認的草聖于右任,在書房掛出之對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橫匾則寫「如意齋」,生前署書:國父遺墨「如意」2字,珍貴石刻及其拓片,現存我們的如意藝苑,館藏品同日出示於眾;今歲適孫中山逝世一百周年紀念,藉此來加以銓釋,孫中山革命史觀、觀如意可見一斑,原本實即取意於:「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間接印證,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如人所願,天從人願,合得天意,自然如意,所言不虛。
針對孫中山、于右任二人,先後不同時間地點,同樣寫過「如意」二字,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七春,頃對照來看、比對後表示:「前者、中山先生的如意,出自鍾繇之楷書,二字乃臨帖薦季直表,作於魏黃初二年。而後者、于前院長法書,早歲寫的如意,則採魏碑之行楷,字體同期見諸鴛鴦七誌齋藏石。兩者均屬逸品,彌足珍稀難得。」
本次「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紀念特展」,策劃籌備多時,真跡「努力進前」等展品,多達20件以上,甚至展出歷史文献文物一批,包含孫中山海外籌款期間,當年於「少年中國晨報」,所使用的書桌椅、穿過的皮鞋、使用過的望遠鏡、各式印鑑、用過的鋼筆、筆架和紙鎮等,更陳列了珍貴的「總理遺牙」,全都是保真不假,睽違20年以上的物件,誠近年來最豐富真跡史料,可以一次看個夠。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歷年來「中山」主題的物件,比如郵票、硬幣、出版品,尤其是沈浸式的場景體驗、和影音放送的展示;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同時當思國父遺緒,恆念遺墨如意不易,來紀念我們的國父!展覽期間:即日起至3月31日(上午10時至下午7時,除每週三展場整理不開放,其餘時間皆有展出),展場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232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