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正文

47.《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3-15 16:20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釋義:忘我無欲,心生正念、正氣、正道的聖人與上德之人,他們心性空寂、寧靜,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他們不出戶,就能知宇宙萬物生存發展的規律,即使不看窗外,也能知道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變化,此種狀態只有高道大德之人才能達到。凡俗之人則不同,他們要用眼睛、耳朵來瞭解天下事。他們走得越遠看得越多,卻因心靈沒有道德,看到世間上爭名奪利,各種慾望引起的社會不安寧,反而迷茫。因為他們迷失了本性,不知道是非真理,雖走得遠,看得多,但就是沒有得到有用的知識。聖人是不必走天下的,只要根據自己親眼所見到的世風、民情、民意,就知道社會存在的問題,社會生病的根源。他也會制定出相應的措施、規矩、法規來糾正,以身作則,正己正人的去為,不亂為,也不妄為,社會大多也會效仿,這種看似沒有作為的行為,卻能成就天下太平。


47.雲隱之智

在古老的村落邊緣,隱匿著一間簡陋卻充滿書香的小屋,那裡住著一位智者,名為雲隱。他終年不出戶,不窺牖,卻似乎能洞察世間萬物的奧秘,成為村民們心中的神秘人物。

雲隱的生活簡單而寧靜,每日與書為伴,仿佛他的心靈能夠穿越時空,與天地對話。每當夜幕降臨,小屋便燈火通明,雲隱手捧古籍,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他的靈魂仿佛翱翔于千山萬水之間,與宇宙同呼吸。

村民們對雲隱既好奇又敬畏,因為他總能準確預測天氣,指導農耕,甚至解決鄰裡間的糾紛。每當村中遇到困難,雲隱總能給出智慧的指引,仿佛他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日,村中突遭大旱,莊稼枯萎,人心惶惶。村長帶著一眾村民來到雲隱的小屋前,懇求他指點迷津。雲隱閉目沉思片刻,隨後緩緩開口:「東方有雲,三日之內必降甘霖。」眾人半信半疑,但云隱的話語總是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果然,第三日清晨,天邊聚集起厚厚的雲層,不久便傾盆大雨,滋潤了乾渴的土地。村民們歡呼雀躍,對雲隱的敬仰之情更甚。然而,雲隱卻並未因此而自滿,他深知「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的道理,越是深入探索,越覺得自己的無知。

雲隱的名聲逐漸傳遍了四周,甚至引起了遠方國君的注意。國君派使者前來,希望雲隱能出山輔佐,許以高官厚祿。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榮耀,雲隱只是淡淡一笑,對使者說:「吾以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若我心隨物動,恐失其本真。請轉告國君,治國有道,不在一人之智,而在萬眾之心。」

使者無奈而歸,雲隱依舊過著他那簡樸而寧靜的生活。但從此,他的名字成為了傳說中的一部分,激勵著無數人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歲月流轉,雲隱的小屋依舊靜靜地佇立在村落邊緣,但那位智者卻已不在。當一位年輕的學者踏上尋訪雲隱的旅途時,才發現那座小屋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滿屋的書籍和一張字條:「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真正的智慧,在於心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你我都可成為自己的雲隱。」

年輕學者站在空蕩的小屋中,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慨。他明白了,雲隱雖然離去了,但他的智慧與精神卻如同那不息的風,吹拂過每個人的心田,提醒著人們:真正的智慧,不在於走遍萬水千山,而在於內心的覺醒與領悟。

從此,年輕學者將雲隱的故事傳遍四方,讓更多的人知道,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還有一位智者,用他的智慧與寧靜,詮釋了何為真正的「雲隱之智」。


47.悟道之行

不出戶庭已知天,廣袤世界在心田。

不窺窗牖見天道,宇宙奧秘自昭然。

其行越遠知越少,繁華落盡見真篇。

是以聖人明此理,不行而知萬物全。

不為外物所迷惑,內心清澈如清泉。

不見而名揚四海,德行高遠人皆傳。

無為而治成真我,世間紛擾皆看穿。

大道至簡任行走,悟道之行永無邊。

天地萬物皆順應,自然和諧共生間。

聖人之道高且遠,指引世人向前瞻。

悟道之路雖艱難,堅持不懈必登巔。

願君共走悟道途,攜手同行嚮明天。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