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3-19 13:26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
使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釋義
假使人們的確都懷有認知(或智慧),並且行走在正確的大道上,那麼他們唯一需要畏懼的就是偏離正道而行。其實,正確的大道本是平坦而寬廣的,但人們卻往往喜歡走那些偏僻的小徑(即偏離正道,尋求捷徑)。結果導致朝廷腐敗盛行,田地荒蕪無人耕種,倉庫空虛儲備不足。而人們卻身著華麗的服飾,佩戴著鋒利的寶劍,飽食終日,財物過剩,這種行為實際上無異於強盜般的誇耀。這完全違背了真正的道義啊!
這段話主要批評了當時社會上的偏離正道、追求浮華與虛榮的風氣,強調了遵循正道、保持樸素與知足的重要性。
53.盜夸之道
第一章:介然之悟
在一個古老而寧靜的村落里,住著一位名叫介然的青年。介然自幼便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他渴望探尋生命的真諦與大道的奧秘。一日,介然在村頭的老柳樹下冥想,忽然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悟,仿佛有某種力量在指引著他。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這句古老的話語在他心中迴蕩,介然明白,這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要他去追尋那條真正的大道,而在這條路上,唯有施捨與慈悲才是他應該敬畏的。
第二章:大道之夷與人之徑
介然踏上了尋找大道的旅程。他穿過山川河流,見證了世界的廣闊與美麗。然而,他也發現,儘管大道平坦寬廣,但人們卻往往偏愛走那些崎嶇的小路,追求捷徑帶來的短暫利益。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介然心中感慨萬分。他看到許多村莊因為人們追求快速致富而荒廢了田地,倉庫空虛,生活變得日益艱難。這些景象讓他深感痛心,更加堅定了他要傳播大道的決心。
第三章:盜夸之村
一日,介然來到了一個名為「盜夸」的村莊。這個村莊與眾不同,村民們身著華麗的衣裳,佩戴著鋒利的寶劍,餐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倉庫裡堆滿了金銀財寶。然而,介然卻感到了一種莫名的空虛與不安。
他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些所謂的財富與繁華都是建立在掠奪與欺騙之上的。村民們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了財富,卻忘記了真正的幸福與滿足是來自於內心的平和與善良。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介然心中默念著這句古語,他明白,這裡的人們已經迷失了方向,走上了偏離大道的歧途。
第四章:覺醒與變革
介然決定在盜夸村展開一場心靈的革命。他通過演講、示範和感化,逐漸喚醒了村民們內心深處的善良與純真。他教導他們,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於外在的財富與地位,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充實與滿足。
在他的影響下,村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紛紛放棄了掠奪與欺騙,轉而投身於勞動與創造之中。田地被重新耕種,倉庫逐漸充盈,村莊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
第五章:大道歸真
經過介然的不懈努力,盜夸村終於走上了大道的正途。村民們明白了「非道也哉」的真諦,他們學會了珍惜當下,關愛他人,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幸福。
而介然,也在這段旅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使命與價值。他明白,大道雖然平坦寬廣,但也需要有人去指引和守護。於是,他決定繼續前行,將這份愛與智慧傳播給更多的人。
在介然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大道的正途,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與和諧。而盜夸村,也成為了人們心中永遠的傳奇與榜樣。
53.大道行思
介然有知踏大道,心懷敬畏步鏗鏘。
坦途人卻偏尋徑,世態紛紜亂方向。
朝堂荒蕪田畝廢,倉廩空虛民食傷。
錦衣華服夸富貴,利劍鋒芒掩盜狂。
厭食貪財心已醉,虛名浮利盡成霜。
真修實行方為本,大道坦途任我翔。
莫道人間多苦難,心懷正道自安詳。
高瞻遠矚天地闊,胸懷壯志氣軒昂。
風起雲湧任變幻,堅守初心永不徨。
世間萬物皆過客,唯有大道永流芳。
修身齊家治國本,平治天下心不忘。
大道之行無遠近,始終如一任徜徉。
使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假使人們的確都懷有認知(或智慧),並且行走在正確的大道上,那麼他們唯一需要畏懼的就是偏離正道而行。其實,正確的大道本是平坦而寬廣的,但人們卻往往喜歡走那些偏僻的小徑(即偏離正道,尋求捷徑)。結果導致朝廷腐敗盛行,田地荒蕪無人耕種,倉庫空虛儲備不足。而人們卻身著華麗的服飾,佩戴著鋒利的寶劍,飽食終日,財物過剩,這種行為實際上無異於強盜般的誇耀。這完全違背了真正的道義啊!
這段話主要批評了當時社會上的偏離正道、追求浮華與虛榮的風氣,強調了遵循正道、保持樸素與知足的重要性。

第一章:介然之悟
在一個古老而寧靜的村落里,住著一位名叫介然的青年。介然自幼便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他渴望探尋生命的真諦與大道的奧秘。一日,介然在村頭的老柳樹下冥想,忽然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悟,仿佛有某種力量在指引著他。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這句古老的話語在他心中迴蕩,介然明白,這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要他去追尋那條真正的大道,而在這條路上,唯有施捨與慈悲才是他應該敬畏的。
第二章:大道之夷與人之徑
介然踏上了尋找大道的旅程。他穿過山川河流,見證了世界的廣闊與美麗。然而,他也發現,儘管大道平坦寬廣,但人們卻往往偏愛走那些崎嶇的小路,追求捷徑帶來的短暫利益。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介然心中感慨萬分。他看到許多村莊因為人們追求快速致富而荒廢了田地,倉庫空虛,生活變得日益艱難。這些景象讓他深感痛心,更加堅定了他要傳播大道的決心。
第三章:盜夸之村
一日,介然來到了一個名為「盜夸」的村莊。這個村莊與眾不同,村民們身著華麗的衣裳,佩戴著鋒利的寶劍,餐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倉庫裡堆滿了金銀財寶。然而,介然卻感到了一種莫名的空虛與不安。
他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些所謂的財富與繁華都是建立在掠奪與欺騙之上的。村民們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了財富,卻忘記了真正的幸福與滿足是來自於內心的平和與善良。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介然心中默念著這句古語,他明白,這裡的人們已經迷失了方向,走上了偏離大道的歧途。
第四章:覺醒與變革
介然決定在盜夸村展開一場心靈的革命。他通過演講、示範和感化,逐漸喚醒了村民們內心深處的善良與純真。他教導他們,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於外在的財富與地位,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充實與滿足。
在他的影響下,村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紛紛放棄了掠奪與欺騙,轉而投身於勞動與創造之中。田地被重新耕種,倉庫逐漸充盈,村莊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
第五章:大道歸真
經過介然的不懈努力,盜夸村終於走上了大道的正途。村民們明白了「非道也哉」的真諦,他們學會了珍惜當下,關愛他人,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幸福。
而介然,也在這段旅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使命與價值。他明白,大道雖然平坦寬廣,但也需要有人去指引和守護。於是,他決定繼續前行,將這份愛與智慧傳播給更多的人。
在介然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大道的正途,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與和諧。而盜夸村,也成為了人們心中永遠的傳奇與榜樣。

介然有知踏大道,心懷敬畏步鏗鏘。
坦途人卻偏尋徑,世態紛紜亂方向。
朝堂荒蕪田畝廢,倉廩空虛民食傷。
錦衣華服夸富貴,利劍鋒芒掩盜狂。
厭食貪財心已醉,虛名浮利盡成霜。
真修實行方為本,大道坦途任我翔。
莫道人間多苦難,心懷正道自安詳。
高瞻遠矚天地闊,胸懷壯志氣軒昂。
風起雲湧任變幻,堅守初心永不徨。
世間萬物皆過客,唯有大道永流芳。
修身齊家治國本,平治天下心不忘。
大道之行無遠近,始終如一任徜徉。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