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正文

62.《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3-23 08:36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也,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公),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駟)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輿(與)!故為天下貴。
釋義:

「道」是萬物所歸注的根源,它是善良之人珍視的寶貝,也是不善之人尋求庇護的所在。美好的言辭可以贏得人們的讚賞,尊貴的行為可以值得人們慶賀。對於人來說,即便他有不善之處,又怎能完全拋棄他呢?

因此,在設立天子、設置三公這樣的高位時,即便擁有珍貴的玉璧、豪華的駟馬馬車,如果行為不善,也不能安然坐享這些尊榮。那麼,古人為何如此看重「道」呢?

這是因為,「道」並不刻意追求而能自然獲得,有了罪過也能通過它得到免除。正因為「道」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所以它被天下人所珍視。

這段話主要闡述了「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它既是萬物的根源,也是人們行為的準則。無論善惡,人們都無法完全脫離「道」的影響。同時,「道」也具有寬容和救贖的力量,即使人們有罪,也能通過遵循「道」而得到寬恕和救贖。因此,「道」被天下人所看重和追求。
62.《道之瑰寶:善惡之辨》

第一章:道之初現

在古老而神秘的華夏大地上,流傳著一個關於「道」的悠久傳說。道,無形無象,卻孕育著萬物生靈,是天地間最為神秘莫測的存在。世人皆信,掌握道之真諦者,便能洞察世間萬物之本質,成為世間萬物之主宰。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有兩位青年嶄露頭角,一位名喚李善,另一位則稱趙惡。他們自幼便對道充滿了無盡的憧憬與嚮往,然而,他們的性格與追求卻如同天壤之別。李善心地善良,樂于助人,他追求的是道之真諦,渴望用道來造福天下蒼生;而趙惡則心機深沉,陰險狡詐,他渴望通過道來攫取權力和財富,滿足自己的私慾。

第二章:善惡之辨

一日,兩人機緣巧合之下,同時得到了一部古老而神秘的道書。書中記載了道的奧秘與修煉之法,令人如獲至寶。李善日夜研讀,用心體悟,逐漸領悟到了道之真諦,他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更加純淨與高尚。而趙惡則將其視為獲取權力的工具,開始利用道書中的法術,為自己謀取私利,不擇手段。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善的修為日益精進,他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許多人,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他的善行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而趙惡則因為濫用道術,引發了一系列災難,使得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他的惡行如同烏雲蔽日,讓人們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第三章:道之考驗

一天,一位神秘的老人突然出現在了兩人的面前。他自稱是道的守護者,前來考驗兩人對道的理解與運用。老人目光深邃,語氣莊重地提出了一個問題:「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你們如何理解這句話?」

李善沉思片刻,回答道:「道乃天地之根,萬物之源。對於善良的人來說,道是他們的瑰寶,能夠指引他們走向光明與正義;而對於不善的人來說,道雖然也是他們的庇護所,但如果他們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最終還是會受到道的懲罰與審判。」

而趙惡則不屑一顧,狂妄地說道:「道不過是我手中的工具而已,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只要我掌握了道,我就能隨心所欲,無所畏懼。什麼善惡之分,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第四章:善惡之報

老人聽完兩人的回答,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他說道:「你們對道的理解,決定了你們的命運。李善,你心懷善念,用道來造福蒼生,你將會得到道的庇佑與獎賞;而趙惡,你心懷惡念,濫用道術,你將會受到道的懲罰與制裁。」

說完,老人揮動手中的法杖,一道璀璨的光芒閃過。趙惡突然發現自己的修為全部消失,他驚恐萬分,想要逃跑,卻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牢牢束縛住。而李善則感到一股溫暖而強大的力量湧入體內,他的修為得到了極大的提昇,他的心靈也更加堅定與純淨。

第五章:道之傳承

從此,李善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與道的傳承者。他用自己的力量繼續幫助著更多的人,傳播著道的真諦與智慧。他的善行與義舉激勵著無數人們去追求善良與正義。而趙惡則因為自己的惡行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悔恨不已,終於明白了善惡之辨的重要性。他開始在內心深處反思自己的行為,渴望得到救贖與寬恕。

在李善的帶領下,華夏大地逐漸恢復了和平與繁榮。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行為,追求善良、正義與美好。而道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與希望。

《道之瑰寶:善惡之辨》不僅講述了李善和趙惡兩人因為對道的不同理解和運用而走向不同命運的故事,更深刻地揭示了善惡之辨的重要性以及道對於人們心靈的指引作用。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世界里,只有堅守善良和正義,才能真正領悟道的真諦,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62.道之貴

道乃萬物生靈注,浩渺如煙潤四方。

善者珍藏如瑰寶,不善之人亦能保。

美言可以市交易,尊行足以賀人旁。

縱有不善何曾棄,道之包容勝海洋。

立天設地尊天子,三卿輔佐理朝綱。

共璧駟馬雖珍貴,不善之人難坐堂。

古時貴此何緣故?非為求取乃為綱。

有罪能免輿與辱,道之尊貴顯無雙。

天子三卿行正道,仁心德政化萬邦。

不求自得真為貴,有罪能免世無雙。

道非金玉可相比,乃在人心與行藏。

千秋萬代傳佳話,天下共尊道之芳。

道之貴者非權勢,亦非富貴與名揚。

而在人心行正道,德高望重永流芳。

願君共遵道之義,行善積德福綿長。

千秋萬代傳佳話,天下共仰道之光。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