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正文

64.《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3-23 21:35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釋義:國泰民安的時候,執政者治理國家就比較容易,在這種穩定的社會中,就要居安思危,任何小糾紛、小事,均要認真分析,找出社會存在危險的原因,根據事因,制定出政策解決。小事開始時是脆弱的,容易分化,只要妥善處理,就能澈底解決。治理國家,要在未形成民怨與動亂之前,就要做好治國的基礎。就好像一棵參天大樹,他也是從細小的種子發芽生長開始的;高樓大廈也是從基礎開始,從一鏟土又一鏟土累積而成;要走千里路,也是從足下一步一步開始。

因此,不按規律辦事定會失敗,因不尊重事物的規律,私慾心太重,妄自作大,凡是缺少德行的人,就會失去一切。聖人心性空明,瞭解萬物生存的自然規律,不違背規律,不與人爭鬥,不執著得失之心,所以就不會有煩惱、痛苦、掛礙了。凡人經常在要成功的時候,因把持不住驕傲、狂妄之心,而遭到失敗。

因此,從一開始就謹慎做事,堅持到最後,他一定會成功。聖人處事,無任何所求與所得,只知道做好事、善事,奉獻而不留名,忘我無欲到了極致(無極),這才是世間難得的寶貴精神財富。聖人以勸救感化、以身作則來補救世人造成的過錯,也希望世人能學習,減少私慾,多做善事、好事。聖人輔助萬物按自然規律做事,不要亂為妄為,胡作非為。
64. 無為之巔:聖人的守成之道

第一章:初識無為之境

在華夏古老的疆域中,隱匿著一座名為「無為谷」的神秘村落。這裡的人們世代傳承著一種名為「無為」的生活哲學,追求著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至高境界。故事的主角,楊陽洋,一位年輕的學者,懷揣著對「無為」之道的好奇與嚮往,踏上了探尋其深邃奧秘的旅程。

初抵無為谷,楊陽洋便被這裡的寧靜與和諧深深吸引。他虔誠地拜見了村中的智者——無為子,渴望從其口中探尋「無為」的真諦。無為子卻只是笑而不語,帶著楊陽洋漫步于山谷之間,讓他親身去感受自然的力量與生命的韻律,去領悟「無為」之道的微妙與深遠。

第二章:微兆之中見智謀

一日,無為谷突遭前所未有的乾旱侵襲,莊稼枯萎,水源乾涸,村民們憂心忡忡,紛紛向無為子求救。然而,無為子卻並未立即採取行動,而是召集村民,傳授他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的智慧。他引導村民們從細微處觀察,尋找水源的徵兆,同時調整耕作方式,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在楊陽洋的悉心觀察下,他發現了土壤濕度與植物生長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山間雲霧的流動規律。憑藉著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他帶領村民們找到了隱藏的水源,並巧妙地引導雲霧為莊稼帶來甘霖。無為谷因此再次煥發了勃勃生機。

第三章:慎終如始,守成之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無為谷的名聲逐漸遠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者。然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心懷不軌之人,試圖破壞無為谷的和諧與寧靜。一次,一群盜賊趁夜潛入,企圖掠奪村裡的財物。

無為子早有預感,他教導村民們「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在無為子的周密安排下,村民們並未直接與盜賊對抗,而是利用地形和智謀,巧妙地引導盜賊離開,同時加強了村落的防禦措施。這次事件讓楊陽洋深刻體會到了「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的深邃智慧。

第四章:無為而治,智慧之光

隨著無為谷的日益繁榮,楊陽洋也逐漸成長為村中的智者。他深刻領悟了「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道理,開始倡導「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他鼓勵村民們自發組織,共同管理村務,而他自己則退居幕後,只在關鍵時刻提供指導和支持。

在無為子的啟發下,楊陽洋還提出了「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的獨特教育理念。他鼓勵村民們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同時反思過去的錯誤,避免重蹈覆轍。這種教育理念讓無為谷的人才輩出,智慧之光熠熠生輝,成為了華夏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第五章:無為之巔,聖人之境

歲月如梭,無為谷在楊陽洋的帶領下,不僅成為了和諧共處的典範,更成為了智慧與文明的發源地。楊陽洋也因其卓越的貢獻和深邃的智慧,被村民們尊稱為「無為之巔」。

然而,楊陽洋深知這一切的成就並非他個人的功勞。他常常告誡自己:「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他深知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淡泊,才能繼續引領無為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他始終堅守著「無為」之道,以智慧與勇氣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土地和這裡的人們。

《無為之巔:聖人的守成之道》通過楊陽洋在無為谷的成長經歷,深刻展現了「無為」之道的深刻內涵與實用價值。它告訴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只有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智慧,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慎終如始,才能避免失敗,走向成功。

64.無為而治之道長

其安易持心自定,未兆易謀智已明。

脆時易泮防微杜,微處易散慮初凝。

防微杜漸心無患,慮事周全策已行。

未有之時先為備,未雨綢繆心自寧。

未亂之治早著手,防微慮遠禍無生。

合抱之木毫末起,積小成大夢初醒。

九層之臺累土築,基石穩固業方興。

千里之行足下始,步步為營心自靜。

勿急勿躁穩前行,志在遠方路自明。

為者敗之因驕躁,急功近利禍自迎。

執者失之因固執,變通不足困自呈。

聖人無為心如水,無敗無失道自盈。

順應天道心自安,無為而治事自平。

民之從事多中敗,急功近利心難定。

慎終如始心無懈,方得事成心自慶。

欲不欲者心無貪,淡泊名利心自安。

不貴難得心無求,知足常樂心自寬。

學不學者知謙遜,虛懷若谷心自專。

復眾人過心無咎,知錯能改心自全。

輔萬物者順自然,無為而治道常傳。

不敢為者心無懼,順應天道心自安。

聖人之道無為勝,千秋萬代永流傳。

願君共守無為道,天下太平樂無邊。

無為而治心自和,順應天道福自多。

願君領悟無為理,共赴大道樂無窮。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