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4-02 09:30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釋義:現在的世界以貪慾為主,世界不安寧,怎樣才能回到純樸的世界呢?應該像原始小國的人民一樣,大家過著純樸和諧的生活,即使有生活用的大器具也不用,因為不想奢華;人民安居樂業、珍惜生活,也不到處遷移住處;雖有車與船,也無人去乘坐;雖然有兵器,也不知道放在哪裡。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人民吃什麼都覺得美味甘甜,穿粗布衣也覺得豪華,安居樂業,風俗習慣很有樂趣。與鄰近的邦國互相遠望,感覺都很友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也覺得恬淡自然,人們直至老死,都不相往來,樸實善良,造就天下太平。
80.桃源秘境
第一章:遺世獨立的國度
在世界的盡頭,隱藏著一個名為「幽蘭」的小國。這裡山川秀美,河流清澈,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傑作。幽蘭國小而閉塞,民眾稀少,卻過著一種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不使用繁複的器械,不追求奢華的享受,只願守著這片淨土,安享歲月的寧靜。
國王雲澈,是一位智慧而仁慈的君主。他深知小國寡民的脆弱,因此倡導簡樸生活,讓百姓重視生命,不輕易遷徙。在雲澈的治理下,幽蘭國仿佛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桃源,人們用結繩記事,穿著簡單卻舒適的衣裳,吃著自己耕種的糧食,住著親手搭建的屋舍,享受著淳樸而真摯的快樂。
第二章:異世的誘惑
然而,這份寧靜並未持續太久。一日,一位名叫風逸的旅人誤入幽蘭國。他來自遙遠的繁華之地,身上帶著外界文明的痕跡——精美的飾品、華麗的衣物,以及關於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風逸的到來,像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風逸向幽蘭國的百姓展示了外面的世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科技發達。他講述著那些令人嚮往的便利與繁華,讓一些年輕人的心中泛起了波瀾。特別是年輕的工匠小石,他被那些先進的器械深深吸引,夢想著能夠親手製造出屬於幽蘭國的「什伯之器」。
第三章:內心的掙扎
小石開始偷偷嘗試製作簡單的機械,希望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改善村民的生活。然而,他的行為很快引起了國王雲澈的注意。雲澈深知,一旦引入外界的技術和觀念,幽蘭國的寧靜與和諧將會被打破。他找到了小石,進行了一場深刻的對話。
「我們幽蘭國之所以能夠世代安寧,正是因為我們堅守著簡樸與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雲澈語重心長地說,「外界的繁華雖好,但也會帶來無盡的慾望與紛爭。你希望用機械改善生活,但你可曾想過,這也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不再純淨?」
小石陷入了深深的掙扎。他渴望創新,但又不想破壞這片淨土的和諧。最終,他決定放棄製作機械,回歸到簡樸的生活中,用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第四章:桃源的危機
然而,就在小石決定放棄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幽蘭國的寧靜。鄰國突然發起了侵略,他們垂涎幽蘭國的資源,想要將這片淨土據為己有。面對強大的敵人,幽蘭國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力。
國王雲澈帶領百姓奮起抵抗,但他們沒有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只能依靠簡陋的防禦工事和團結一心的精神。在這場保衛戰中,幽蘭國損失慘重,但百姓們卻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韌與勇氣。
第五章:回歸與重生
就在幽蘭國即將陷入絕望之際,風逸帶著外界的援助趕到了。他利用自己的關係,為幽蘭國爭取到了和平的機會。同時,他也帶來了外界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幫助幽蘭國重建家園。
經歷了這場危機後,幽蘭國的百姓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他們開始有選擇地吸收外界的文化和技術,既保持了自身的獨特性,又實現了與外界的和諧共處。小石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利用所學的技藝為村莊製造了更加實用的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卻始終堅守著簡樸與環保的原則。
幽蘭國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百姓們依然穿著簡單舒適的衣裳,吃著自己耕種的糧食,住著親手搭建的屋舍。但他們的心中卻多了一份堅定與自信——無論外界如何變遷,他們都將守護著這片桃源秘境,讓愛與和平永遠流傳下去。
80.小國寡民圖
小國寡民安樂土,什伯之器藏不用。
重死遠徙心無懼,舟輿甲兵皆成空。
結繩記事返古樸,甘美衣食樂無窮。
安居樂俗心自足,鄰國相望不相通。
雞犬之聲聞鄰里,老死不相往來中。
民風淳樸心無爭,歲月靜好樂融融。
雖有舟車無所乘,甲兵無用武之功。
願得此境長存世,人間處處是仙宮。
小國寡民理想境,安寧和樂心自明。
無爭無鬥無憂慮,自在逍遙度餘生。
鄰國相望情深厚,雞犬相聞意自平。
此中真意何須問,自在人間享太平。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第一章:遺世獨立的國度
在世界的盡頭,隱藏著一個名為「幽蘭」的小國。這裡山川秀美,河流清澈,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傑作。幽蘭國小而閉塞,民眾稀少,卻過著一種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不使用繁複的器械,不追求奢華的享受,只願守著這片淨土,安享歲月的寧靜。
國王雲澈,是一位智慧而仁慈的君主。他深知小國寡民的脆弱,因此倡導簡樸生活,讓百姓重視生命,不輕易遷徙。在雲澈的治理下,幽蘭國仿佛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桃源,人們用結繩記事,穿著簡單卻舒適的衣裳,吃著自己耕種的糧食,住著親手搭建的屋舍,享受著淳樸而真摯的快樂。
第二章:異世的誘惑
然而,這份寧靜並未持續太久。一日,一位名叫風逸的旅人誤入幽蘭國。他來自遙遠的繁華之地,身上帶著外界文明的痕跡——精美的飾品、華麗的衣物,以及關於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風逸的到來,像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風逸向幽蘭國的百姓展示了外面的世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科技發達。他講述著那些令人嚮往的便利與繁華,讓一些年輕人的心中泛起了波瀾。特別是年輕的工匠小石,他被那些先進的器械深深吸引,夢想著能夠親手製造出屬於幽蘭國的「什伯之器」。
第三章:內心的掙扎
小石開始偷偷嘗試製作簡單的機械,希望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改善村民的生活。然而,他的行為很快引起了國王雲澈的注意。雲澈深知,一旦引入外界的技術和觀念,幽蘭國的寧靜與和諧將會被打破。他找到了小石,進行了一場深刻的對話。
「我們幽蘭國之所以能夠世代安寧,正是因為我們堅守著簡樸與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雲澈語重心長地說,「外界的繁華雖好,但也會帶來無盡的慾望與紛爭。你希望用機械改善生活,但你可曾想過,這也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不再純淨?」
小石陷入了深深的掙扎。他渴望創新,但又不想破壞這片淨土的和諧。最終,他決定放棄製作機械,回歸到簡樸的生活中,用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第四章:桃源的危機
然而,就在小石決定放棄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幽蘭國的寧靜。鄰國突然發起了侵略,他們垂涎幽蘭國的資源,想要將這片淨土據為己有。面對強大的敵人,幽蘭國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力。
國王雲澈帶領百姓奮起抵抗,但他們沒有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只能依靠簡陋的防禦工事和團結一心的精神。在這場保衛戰中,幽蘭國損失慘重,但百姓們卻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韌與勇氣。
第五章:回歸與重生
就在幽蘭國即將陷入絕望之際,風逸帶著外界的援助趕到了。他利用自己的關係,為幽蘭國爭取到了和平的機會。同時,他也帶來了外界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幫助幽蘭國重建家園。
經歷了這場危機後,幽蘭國的百姓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他們開始有選擇地吸收外界的文化和技術,既保持了自身的獨特性,又實現了與外界的和諧共處。小石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利用所學的技藝為村莊製造了更加實用的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卻始終堅守著簡樸與環保的原則。
幽蘭國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百姓們依然穿著簡單舒適的衣裳,吃著自己耕種的糧食,住著親手搭建的屋舍。但他們的心中卻多了一份堅定與自信——無論外界如何變遷,他們都將守護著這片桃源秘境,讓愛與和平永遠流傳下去。

小國寡民安樂土,什伯之器藏不用。
重死遠徙心無懼,舟輿甲兵皆成空。
結繩記事返古樸,甘美衣食樂無窮。
安居樂俗心自足,鄰國相望不相通。
雞犬之聲聞鄰里,老死不相往來中。
民風淳樸心無爭,歲月靜好樂融融。
雖有舟車無所乘,甲兵無用武之功。
願得此境長存世,人間處處是仙宮。
小國寡民理想境,安寧和樂心自明。
無爭無鬥無憂慮,自在逍遙度餘生。
鄰國相望情深厚,雞犬相聞意自平。
此中真意何須問,自在人間享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