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前世原因陸龜蒙得名甫里 如意今生則藉陸炳文聞名鄉里



























甪直前世原因陸龜蒙得名甫里 如意今生則藉陸炳文聞名鄉里
江蘇省蘇州市甪直前世,知名古鎮原來因為陸龜蒙得名甫里,如意造就,河川碼頭老船纜石熱火熱鬧,熱門到中國郵政岀郵票,央視出面做推薦而火了!福建省古田縣如意今生,傳世舊物則是藉著陸炳文聞名鄉里,六歲啟航,江海馬尾舊鎮渡口大紫大紅,發紫到如意大師來尋根,網紅露臉也來湊個熱鬧!
24載之前的這個時候、亦即農曆穀雨時節、也就是2001年4月中旬,我們為了上海粥會始創77周年、暨台北粥會倡復43周年的、“4.19”會慶日系列會展,在上海、北京、江蘇無錫、與福建泉州,4地依序陸續展開活動,而於同(4)月17至20日,在福建省會福州南公園石舫,策劃辦過大陸地區第3場如意古文物特展。
82叟時年才58歲的粥會大家長,《兩手如意學》著作者我,首次由台北粥會首任總幹事沈映冬陪同下,回到祖地福建榕城,當下就做岀尋根決定,今生今世一定要再次來,找出6歲稚齢跟隨母親,坐船去台灣尋父的渡口。皇天終將不負苦心人,如我所喜所願找到了,馬尾舊鎭古渡口正是,昔日登船過台灣之處。
與粥會始創人之一的丁福保居士是老鄉,同為江蘇無錫人氏的沈映老,知道我收藏主題不外兩種,除了粥文化文獻文物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雜項如意,同行多日間便透露一件事,跟無錫隔著太湖遙遙相望、蘇州的博物館內庋藏一批古物,難得一見如意造型䌫船石,我喜出望外矢志必往參觀,找機會采風一睹風采風情!
有緣訪勝,果真如此,網上披露,先睹為快。依照蘇州六悅博物館陳列的、館藏䌫船石介紹稱:江南水鄉,河道縱橫,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些遺留在老街河埠、和石駁岸上的那些纜船石,便是江南特有的風景線。舊時甪直古鎮青石河岸處,皆有纜船石,供船隻停靠時繫纜繩所用,保存至今的約165個。
而黎里古鎮作為古代的糧食集貿重鎮,昔日河埠攬船石不計其數,幾乎家家都有,凡是停船的地方,必定有河埠攬石,如今現存約254個,紋樣不下40種,當屬江南水鄉之最。據考證江南的纜船石,始於明代,初時以功能實用為主,多數呈象鼻形,所以,水鄉人又把纜船石,叫做象鼻眼。清代在實用性基礎上,開始注重美觀和藝術性,並賦予了它更多美好的寓意。
凡如意狀者,在攬船石中,寓意最美好,亦最受歡迎。如意歷來作為吉祥之物,也成了攬船石的爆款元素!諸多形體狀如:蠶寶寶狀如意、舞女狀如意、如意蹲鹿等造型,簡直千姿百態,風情萬種討喜。全球粥會官方網站www.qqzh.org,2020年2月28日刊載圖文報導指出:
粥翁近年走訪大陸,途經不少江南古鎮,在水鄉澤國坐篷船,親眼目睹為數甚夥的纜船石,當地人稱之為船鼻子、繫船石、船纜石、纜船鼻、象鼻眼,其實就是繫船纜的石孔眼。凡是市河繫船石上,雕刻十分精美多樣,石駁岸上鑲嵌著它,孔眼圖案各種各類,多數光有蛋頭、或刻成犀角狀,相傳犀角可以分水,將之雕刻成繫船石,往來的船隻就能免受水浪的衝擊,船上坐的人就能平安無虞。圖形次多的則數如意,樣貌各異其趣,外觀不盡相同,有直柄、彎腰、盤纏,也有與“雙勝”連綴在一起,寓意接連勝利雙重如意。
粥翁還留意到此物,細膩手巧的雕刻工藝,表現在每個船鼻子上,既能雕琢出花紋,又賦予美好願望,實用性當然更不在話下。這種江南地方特有纜船鼻,如同把蓆鎮嵌入石駁岸中,寬25公分左右,高約35公分,設計有突出的、平面的、豎式的、橫式的,佈局不一而足。雕刻手法卻迥異於蓆鎮,獨具高聳的手柄,或稱鎮石的握把;立體之繫船纜甚少,以淺浮雕、平雕、陰刻、陽刻居多。石材主要有,蘇州金山花崗岩,存世者年代,又多屬明清之作。
甪直的船纜石特別多,且造型特別講究,以往數百年間最多時,鎮上有近千個船纜石,現在也就剩五十來個了,仍不乏如意逸品,孤芳自賞堅守水道岸邊,保有「非遺古鎮一絕品,甪直今剩船纜石」之說。
至於盛產繫船石的古鎮甪直,過去得以古名叫做“甫里”,實源自晚唐詩人、陸氏先祖陸龜蒙(公元?~881年),因其一度自號“甫里先生”,自小出生鎮上、歸鄉長年隱居、告老至終在此,人們就稱這個地方為甫里。甫里後來改叫甪直,乃古時甫里鎮,分為甫里、六直兩個區。
相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從天而降,象徵吉祥如意,常年守護六直,歲時五穀豐登;而吳音「六」、陸」、「甪」同音,後來「六直」就變成了「甪直」。直到清朝末年,甫里正式易名元和縣甪直鎮,如今已歸屬於蘇州市吳中區;另悉,同期陸姓歷史名人中,陸龜蒙與陸羽、陸游併稱“茶粥三陸”。
按說,陸羽(733~804),字鴻漸,自號茶山御史,著作《茶經》一書,而被譽為“茶聖”,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陸龜蒙擁茶園一方,歲取租評判品第,自為品第書一篇,誠繼陸羽《茶經》之後,曠古未曾有的、品茗心法傑作。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食粥詩》那句「致神仙」,被封成“粥神”;陸龜蒙亦擅熬粥作葷素羹湯,葷糜者即指鴨羹湯,便戲稱為“甫里鴨羹”,味道媲美陸游「平易法」泡製養生粥。
上述草稿先傳部分同道指正,頃接江蘇粥友紅藝書君回覆,「陸炳文博士:十方如意好!謝謝推薦分享甪直的纜船石、與茶粥文化淵源流長的故事:1)纜船石的用途研究,留下江南水鄉歷史的印記;2)纜船石不僅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載承著中華民族地域文化的底蘊與厚重;3)茶聖陸羽的《茶經》更是總結、弘揚中國茶文化的經典之作,且聲名遠揚海內外。4)“茶粥三陸”是結合陸羽、陸游、陸龜蒙陸氏名賢組成。
「現在有中華民間非遺傳承人、中央日報副刊《茶藝飄香》作者、全球粥會總會長陸炳文倡導,“茶粥三陸”業已揚名立萬,是否可以成全雅人深致,再加上一個“如意茶粥”:佐以其它健康食品、中藥材等熬製而成?彙集品茗、啜粥雅興,吟詩作畫、宣達人生“一如意觀”之禪定設計、與革故佈新之粥會流程,文化人士雅集得與時俱進,是故提議稱謂:“茶粥四陸”,成就和諧大業!總之,謝謝推薦分享,大開眼界、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