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近如願去一次新疆體察民族文化體會風土民情體驗自然如意

2025-06-21 15:18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近如願去一次新疆體察民族文化體會風土民情體驗自然如意

常聽時下人如是說:一生必去一次新疆;如果一生只有一次,去領略山河的機會,就把它留給新疆吧!臺灣史誌民俗學者、中國百家姓源流田野調查專家陸炳文博士,稍早就受到邀請,如願去一次新疆,體察民族文化,體會風土民情,體驗自然如意,返回臺北之後,留下美好印象,大美新疆的景色、以及豐富的文化,確實值得每個人一生,身體力行至少去一次。

過去我們求學那年代,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裡,關於左宗棠(18121885年),收復新疆事蹟、歷史主要講述,左公在前清同治年間,受命率軍平定西北回亂,並最終收復新疆的過程。這段史實,被視為清朝晚期重要的軍事勝利、和邊疆鞏固的典範。教科書通常會強調,左宗棠的軍事才能、戰略眼光、以及對邊疆安全的貢獻。

中華民國國防部-全球資訊網上,曾發表了一篇名為《左宗棠收復新疆始末之研究》長文,作者作者楊名宇少校,陸軍軍官學校正期91年班、步校正規班96年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98年班;曾任排長、裁判官、教官,現任職於步訓部戰術組。臺灣該官方網站摘要,提示全文4個重點如下:

一、清同治3年(1864),新疆地區趁國內平定內亂,清廷無暇他顧之際,爆發了大規模叛亂;中亞細亞的浩罕國派遣號稱「中亞屠夫」的阿古柏,在俄國支持下,趁機入侵我國新疆,攻占南路八城,不久又占領了北路的烏魯木齊等地區,並於同治6(1867)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爾汗國」。同治10(1871),俄國趁阿古柏侵占新疆並向東進犯之際,出兵占領伊犁地區,侵占伊犁九城,自此新疆全境陷入阿古柏及俄國之手。

二、於此局勢下,清廷內部爆發「海防論」及「塞防論」之爭。李鴻章主張重海防、輕塞防;左宗棠則主張海防、塞防並重;清廷最後接受左宗棠建議,於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著手收復新疆。

三、左宗棠收復新疆分為兩步,第一步以武力擊敗阿古柏,第二步以和談方式收回伊犁。面對於阿古柏勢力,左宗棠採「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策略。1876年左宗棠於肅州整軍誓師出征,兵分三路;於1876 年首先收復北疆;18774月,清軍休整幾個月後進軍南疆;5月阿古柏兵敗自盡。187712月,收復南疆,除伊犁外,新疆全境被收復。1880年,清廷派出曾紀澤前往俄國交涉伊犁事宜,於此同時,左宗棠陳兵伊犁周邊,準備進兵伊犁,增加談判籌碼;1881年簽訂「伊犁條約」,俄國歸還伊犁,新疆全境完成收復。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領土,約16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面積分61,堪稱中國史上,收復失地最多的將領,史學家評論其貢獻,攸關民族存亡,對於國家可謂功高千古;曾國藩曾給予左宗棠如此高的評價:「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梁啟超更評價左宗棠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

作為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陸博士[如意之旅II江山萬里行],6月中旬首次去新疆本意,除了體察民族文化、兼亦體會風土民情、體驗自然如意之外,實際上還有親歷其境,體認左公千古緬懷之原意。

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湖南湘陰縣人,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避免大片國土淪喪,挫敗沙俄侵略圖謀,被視為民族英雄。但由於左公也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陝西甘肅回族起義,涉及敏感的民族問題,過去大陸官方機構,較少宣傳左公事跡,避而不談其來有自。

20213月起情況改觀了,在福州考察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左宗棠文化紀念展館,“左宗棠熱”逐漸興起。同年3月的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提案要求大力弘揚左宗棠愛國主義精神,其中湖南省政協主席毛萬春提案,建議拍攝左宗棠歷史題材電影,更被列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提案認為,當前世界風雲波譎雲詭,台海局勢日益危急,大力弘揚左宗棠愛疆情操、及家國情懷兼而有之,「有利於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營造輿論氣氛。」

陸炳文這回臥遊新疆一周行腳,當然不忘與粥友們自駕遊一番,遍歷廣大壯麗的自然風光,例如石河子,天山天池,吉昌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沙依巴等;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情,有如各種傳統表演節目、新增非遺在金石榴達瓦孜民街演出等;和親口品嚐特色美食,則有主食饢、美味大盤鷄、新疆鹹奶茶、香料羊肉手抓飯、炭烤羊肉串、九碗三行子等。

全球各地粥友諸君,若想經驗新疆的美,建議安排8天以上行程,深度探索北疆或南疆,甚至可以單獨踐履一次,漫長獨庫公路如意之旅,沿途感受一下豐富多彩的美食佳餚、和只緣天上人間才有的美麗風景。

值此左宗棠逝世140周年紀念,陸博士分享了以上所見和所聞,今日在臺北如意齋中意猶未盡,一口氣創作3首詩,其中新詩1舊體2,敬祈讀者指正,詩句文字如下--

{四之一}《左公西行失算過》句云:

風從八閩大地的閩江吹過來,帶著/六十三歲的沙塵與血氣/左公,一身征袍,藏滿疆土的刀光劍影/舊西域新疆的寒夜,你點起火炬/燒醒半夢半醒的大清天

你未竟的西征仍在地圖上回響/而那塊叫福州的福地心臟/在一八八五年,忽然停跳/三天的雨,是老天的輓歌/那是你咬牙閉眼的日子/卻不是切齒合眼的時辰

你說,台海必亂/你說,法蘭西的算盤/珠子磨得太亮,是為了/一場南方的陰謀/你看見了遠洋艦隊的鋼鐵口吻/卻來不及趕走那一聲炮響

老佛爺哭了/可你比她更哀傷——/你看著東方的寶島/在黃昏中被擄/一百三十年前/無聲地/簽在一紙屈辱裡

左公啊,左公/你可知今日/台灣依舊山青水碧/卻步步風高?/你若地下有知/會否再捻鬚沉思/再提筆寫下你的家國夢/讓子孫讀懂那/被遺忘的忠魂與烈骨?

{四之二}《海峽煙雲懷左公》採折腰體、孤雁格句:

「北門細雨濕征衣,欽使孤魂已化飛。遺恨法船橫島外,長嗟鐵馬未南歸。如意虛名隨浪卷,不如壯志付雲微。中原千載誰為柱?海上風雷動客帷。」

(陸註)1、首聯:「北門細雨濕征衣,欽使孤魂已化飛。」描寫左宗棠辭世時福州細雨綿綿,仿佛天地為其落淚。身為欽差,魂歸北門,哀榮共存。2、頷聯:「遺恨法船橫島外,長嗟鐵馬未南歸。」遺憾未能驅逐法軍,台灣危機在即。鐵騎未至,國門將破。3、頸聯:「如意虛名隨浪卷,不如壯志付雲微。」“如意”本是戰無不勝的幻象,最終如夢幻如泡影;反襯“不如意”中,仍存浩然志氣,只是漸沉於雲霧。4、尾聯:「中原千載誰為柱?海上風雷動客帷。」左宗棠之遽逝,如大廈失頂柱,局面進退失據。台海風雲再起,猶如戰鼓驚魂,讓人夜不能寐。

{四之三}《如意算盤不如意》七言律詩未是草得句:

「黃華館冷鼓聲響,大廈傾時一柱頹。海峽風雷遮日月,東洋艦影動雲台。鐵蹄未跨心先懼,玉帛難和血未開。誰解神州多劫數,法郎盤裡夢如來。」

(陸註)1、首聯「黃華館冷鼓聲響,大廈傾時一柱頹」:描寫左宗棠死去,猶如支撐清廷的最後棟樑倒下,寓大勢早已危殆幾乎面臨失控,意為大清滅亡的鼓聲業已敲響。2、頷聯「海峽風雷遮日月,東洋艦影動雲台」:描繪台灣海峽戰雲密布,法軍艦隊耀武揚威,天空陰霾如戰神駕臨。3、頸聯「鐵蹄未跨心先懼,玉帛難和血未開」:象徵敵未攻先自亂,奢想以談判換和平,卻難阻戰火蔓延。4、尾聯「誰解神州多劫數,法郎盤裡夢如來」:批法軍自以為是,如意算盤難得逞,卻不知禍起神州,結尾在警醒後人。

左宗棠逝世福州140周年,今祖籍福建古田縣的後人,警醒於世道人心危微難測,覺悟在如意不如意一念間,[如意之旅II]江山萬里行,實即新疆十日行提早收官,為返台會見來訪的大陸友人;此前受到各地的粥友接待,又不期而遇預官學長羅台生、及李偉俊提供入疆旅遊照,上文也獲得網友關注與分享,陸炳文特此一併致以謝意。同時附上回應以饗讀者諸君:「搭乘美麗川航B-32G6機身,塗裝“熊貓之路”的首航班機,陸總會長果真是幸運人士,此趟行程台北四川新疆西安金厦,專為兩岸和平交流奔波,環繞一圈,收穫圓滿,謝謝分享,您辛苦了!」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