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軸向希格斯模式」的新粒子是定義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磁性相對粒子。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美國波士頓學院物理學家領導的一個跨學科團隊發現...[詳情]
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確定了10個與聽力損失有關的新基因。而且,他們發現,位於內耳的耳蝸紋脈管是治療聽力損失的...[詳情]
俄羅斯聯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新聞中心稱,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了磁納米粒子在鐵磁流體中的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性,該特性對於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烏拉爾聯邦大...[詳情]
據17日發表在《細胞》與《細胞報告》雜誌上的兩篇論文,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一個鋅金屬的伴侶蛋白,並將其命名為鋅調節GTP酶金屬蛋白激活劑1(ZNG1),它可將鋅輸送到需要它的蛋白質中...[詳情]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腦科學研究所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在硅襯底上保持穩定超過50天的人工細胞膜。這是模擬薄膜結構的人工細胞領...[詳情]
研究員尤塞普金在為實驗預先安裝超導QPU。圖片來源: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應用於量子位的高保真量子邏輯門,是可編程量子電路的基本構建塊。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高級量...[詳情]
在《自然》雜誌的一篇新論文中,美國科學家揭示了一種研究恐龍新陳代謝率的新方法,該方法利用恐龍骨骼中的線索表明個體動物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個小時內呼吸量。研究以此證實,大多數恐...[詳情]
唐本忠高分子科學家 1957年2月出生於湖北潛江。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化工系,1985年、1988年先後獲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詳情]
據最新一期《自然合成》報道,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已成功合成出科學家們數十年來孜孜以求的一種新型碳石墨炔。該成果填補了碳材料科學長期存在的空白,或為電子...[詳情]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稱,一顆名為7335(1989 JA)的小行星將於5月27日與地球「擦肩而過」。它將是今年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中最大也是最具...[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