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日前宣布,「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已於9月10日全部完成,計畫在今年年底前投入運營。 「北溪2」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項目管道由兩條支線...[詳情]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江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水下直升機項目...[詳情]
俄羅斯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與德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波茨坦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本世紀30年代中期是載人登陸火星的最佳時期。研究人員模擬...[詳情]
9月13日,第三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累計1.5億元獎金,以支持他們更加潛心地做科研。 與過往兩屆獲獎...[詳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等人合作,在高噪聲環境下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通信。該成果日前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量子通信是量子...[詳情]
如果將細胞比喻為生產生物分子的工廠,那麼外泌體就是攜帶這些分子的運載器,牠們能夠直接進入受體細胞內部,釋放所攜帶的物質,進而影響受體細胞。近年來,外泌體被用於探索治療人類...[詳情]
「毅力」號採集到的第一份火星岩芯,密封於鈦樣品管內。圖片由火星車的采樣和緩存系統相機拍攝。圖片來源:NASA官網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趙竹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詳情]
出門不需要帶充電器和充電寶,通過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對手機進行無線充電。這聽起來像科幻片的場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團隊通過系統揭示纖維鋰...[詳情]
9月7日,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公開發布「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批伽馬光子科學數據。空間伽馬射線觀測作為人類認識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宇宙起...[詳情]
為了開發副作用最小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法,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對細胞進行了改造,將細胞植入小鼠體內後,該細胞可分泌一種生物藥物來應對類風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