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稀土超分子感光變色鏡片試製成功

記者10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由包頭稀土研究院與黑龍江大學聯合研發的稀土超分子感光變色鏡片試製成功。研發團隊充分利用輕稀土在稀土元素中較大的金屬半徑、易變價和化學性質穩定...[詳情]

遷地保護見效 巧家五針松在昆明植物園首次結實

現存野生個體僅34株,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巧家五針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極度瀕危」物種,被列為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之一。8月11日,記者從昆明植物園瞭解到,該園...[詳情]

全球極端高溫和極端降雨將更加頻繁

「氣候變化已經在以多種方式影響著地球上每個區域,我們所經歷的變化將隨著全球升溫而加劇。」日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詳情]

河南豪雨居然和北美熱浪有關

豪雨只是今年全球極端天氣的縮影,除此之外,席捲北美地區的熱浪,也給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 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看似孤立,其背後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些極端天氣事...[詳情]

中辦國辦印發意見 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進一步...[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8月12日 一版

花蓮市公所班培訓種子教師 傳承客語文化 【記者鄭沾誠/花蓮報導】花蓮市公所為鼓勵及培養學生、老師、社區民眾對客家語言的熟悉度,及促進對客家文化的瞭解並提高對客家藝術的興趣,開辦...[詳情]

河南官莊遺址被證實為世界最古老鑄幣作坊

光明日報鄭州8月11日電(記者王勝昔)近日,鄭州大學考古團隊在國際考古刊物Antiquity上發表論文指出,採用碳14檢測,證實了位於河南滎陽的官莊遺址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古老的鑄幣作坊。...[詳情]

突破500斤!南繁育種試驗大豆畝產創新高

團隊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三亞市崖州區基地將1356份適合南方地區種植的大豆種質資源進行適應性鑑定,並從其中遴選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從種植到收穫,前後接近3個月,時...[詳情]

「變色龍」軟體機器人問世

根據環境實時變化的「人造偽裝」一直很難實現,但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0日發表的一篇機器人最新研究,韓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個以變色龍為靈感的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能根據背景實...[詳情]

PCC氣候報告重磅發布 地球溫度12萬年來最高 降溫行動刻不容緩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一部分《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於8月9日發布。這份報告是2013年以來對全球變暖的首次全球評估。 報告稱,現代社會對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