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具有高鹽度、高壓、低溫和寡營養等不同於陸地環境的特點,孕育了富饒的生物資源。海洋生物在新陳代謝、生存方式、資訊傳遞和適應機制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點。而作為海洋物種多...[詳情]
海報製作:馮娟 新華社天津5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水星是太陽系中神秘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大多數時間它總是淹沒在太陽的光輝中,所以蹤跡難尋,而「水星合月」更是難得一見。...[詳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11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撰文稱,在進行了廣泛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之後,他們繪製出了新冠病毒迄今最精確完整的基因註釋圖譜,確認了幾種蛋白質編碼基因...[詳情]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開月球的更多奧秘。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總工程師胡浩透露,嫦娥六號...[詳情]
基於「中國天眼」(FAST)的觀測,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閃爍分析的方法,首次獲得脈衝星J0538%2B2817在超新星遺蹟S147中徑向位置和速度,並經研究發現,脈衝星三...[詳情]
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IOF)成功開發出一種利用雷射和熱輻射進行3D掃描的新方法,可精確測量透明物體的外形。 3D掃描能夠將物體的立體資訊轉換為計算機直接處...[詳情]
日前,俄羅斯航天系統公司高管阿列克謝科瓦廖夫表示,俄羅斯衛星星座未來可對北極光及其可能出現的緯度進行預測研究。 科瓦廖夫稱,藉助在太空中進行的測量,甚至可以評估北極光出現...[詳情]
新華社杭州5月6日電(記者馮源)距今約1億年前,晚白堊世早期,一隻恐龍生活在炎熱潮濕、植被茂盛的水網地帶。它踩出的一串9個腳印,化作了珍貴的恐龍足跡化石。 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院...[詳情]
據新華社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日前面向全球發布一套遙感圖像細粒度目標識別數據集,可作為遙感智能解譯領域的基準數據集,供從事地理資訊、圖像處理、遙感測...[詳情]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上饒師範學院李波、梁曉斌、南開大學陳景靈合作,實驗實現了光量子資訊的掩蔽,成功地將量子資訊隱藏到非局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