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中國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台落戶大慶

4月10日,由國家能源局批復的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台(大慶基地)破土動工,標誌著首個「國字號」新能源戶外實證實驗平台落戶大慶,正式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開發利用太陽能和發...[詳情]

 紅火蟻位列全球百種最危險入侵物種,已傳播至國內10多個省份   科技戰「蟻」在行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並於廣州市增城區舉行了「全國紅火蟻聯合防控行動啟...[詳情]

2.5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滅絕或因「鎳霧霾」

新華社合肥4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約2.5億年前,地球上曾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生命滅絕事件,超過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消失。主流觀點認為,這與西伯利亞「超級火山」噴發相關。近...[詳情]

我們該如何應對智能機器人的到來?

最近,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I)發布報告稱,隨著智能機器人加速進入職場,美國四分之一工作崗位將受嚴重衝擊。該報告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大約3600萬美國人從事的工作可能實現...[詳情]

我们该如何应对智能机器人的到来?

最近,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I)发布报告称,随着智能机器人加速进入职场,美国四分之一工作岗位将受严重冲击。该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大约3600万美国人从事的工作可能实现...[詳情]

新證據揭示內陸也有早期現代人複雜行為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人類演化研究,澳大利亞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南非一內陸遺址發現的早期現代人複雜行為的證據。該研究結果對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智人的複雜行為最早出現...[詳情]

蜜蜂勞動分工由神經肽反嚮調控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蜜蜂研究所蜜蜂蛋白質組學創新團隊,從神經肽調節生理反應閾值的角度,揭示了工蜂勞動分工的神經調控機制,為研究動物行為的可塑性提供了新的視角。相關研...[詳情]

RNA調控遺傳資訊新通路現身 可為多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捷凱課題組發現哺乳動物中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雜誌。該研究發現帶有一種化學脩飾的RNA,能夠「監視」並...[詳情]

「燙髮」新技術讓頭髮秒變爬行機器人

一根普通的人類頭髮可以秒變爬行機器人。記者6日獲悉,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團隊利用加捻和冷燙技術,研發出一種自行固定的智能頭髮人工肌肉,...[詳情]

西藏羊八井實驗立功 高能宇宙線起源證據找到

破解高能宇宙線起源之謎,科學家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4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的AS實驗陣列,中日兩國研究人員觀測到迄今為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