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新材料助力類腦計算,探路「電子大腦」

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近年來,源於人工神經網路概念的深度學習飛速發展,大有挑戰人類唯我獨尊的態勢。儘管如此,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慧發展的終極路線,離不開在硬...[詳情]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100萬個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這一成果得益...[詳情]

納米尺寸垂直晶體管亮相 或解半導體器件性能提昇難題

記者5月7日從湖南大學獲悉,劉淵教授團隊使用范德華金屬集成法,成功展示了超短溝道垂直場效應晶體管,其有效溝道長度最短可小於1納米。這項「微觀世界」的創新,為「後摩爾時代」半導...[詳情]

量子計算何時投入實用? 光子可能是個關鍵角色

量子計算是世界科技前沿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5月7日,《科學》雜誌發表潘建偉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其成功研製了目前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量最多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並在此...[詳情]

小小的海洋放線菌竟是天然藥物寶庫

海洋環境具有高鹽度、高壓、低溫和寡營養等不同於陸地環境的特點,孕育了富饒的生物資源。海洋生物在新陳代謝、生存方式、資訊傳遞和適應機制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點。而作為海洋物種多...[詳情]

罕見「水星合月」14日現身天宇

海報製作:馮娟 新華社天津5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水星是太陽系中神秘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大多數時間它總是淹沒在太陽的光輝中,所以蹤跡難尋,而「水星合月」更是難得一見。...[詳情]

讀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人口「賬本」

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詳情]

新冠病毒精確完整基因註釋圖譜完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11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撰文稱,在進行了廣泛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之後,他們繪製出了新冠病毒迄今最精確完整的基因註釋圖譜,確認了幾種蛋白質編碼基因...[詳情]

地圖的語言你知道嗎?

人們一直利用地圖來記錄和傳遞地理資訊。考古學家發現, 4700多年前,生活在亞洲西部的蘇美爾人把地圖刻在泥板上,而世界上最古老的彩色地圖,是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三幅繪製在絲織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