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文化 >

圓明園首次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本報訊(記者 王斌)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發現。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的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及其內部情...[詳情]

不同版本的2020年流行語近日紛紛出爐——

你常用哪些流行語? 「逆行者」「後浪」「帶貨」「雙循環」「爺青回」「奧利給」……即將過去的2020年,哪些流行語你常掛在嘴邊?往年的流行語你還記得多少? 近日,多家機構陸續公佈...[詳情]

「翰墨中華情」海峽兩岸書畫攝影展開幕

【記者王輝丹/廈門報導】十五日上午,由海峽兩岸樂活節組委會主辦,陝西省銅川市文化和旅遊局、廈門海滄區臺港澳辦、臺北書院協辦的「翰墨中華情」海峽兩岸書畫攝影展於海滄區文化中...[詳情]

《唐詩詩意畫》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圖說: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王愷 作品。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終南別業》五言律詩。白話直譯:(我)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坐看雲霧升起(千變萬化)。這首詩歷來吟誦甚多,被公認為是一...[詳情]

「中國唐詩之路」應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唐朝(西元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盛世(黃金時代),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唐詩(Tang poetry)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創作及詩歌藝術成就的高峰。唐代詩歌...[詳情]

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 馬首價值高在何處

一念在茲,萬山無阻,歷經160年顛沛流離,圓明園馬首銅像終於「歸家」。在圓明園正覺寺,為了給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接風」,「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精...[詳情]

中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詳情]

全國政協召開網路議政遠程協商會 圍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協商議政 汪洋主持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全國政協27日在京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路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詳情]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成立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11月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新昌,共同見證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成立,共商「唐詩之路」發展大計。「緣來新昌」浙東唐詩之路建設...[詳情]

「兩岸同心圓,築夢大灣區」 朱鳳蓮為第二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活動授營旗

【記者王輝丹/廣州報導】第二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四日上午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接受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授營旗後正式啟動。活動由國臺辦宣傳局指導,中國臺灣網和海峽之聲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