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媒體報道,一個由以色列科學家領導的以美研究小組,成功繪製出大腦記憶組織中的核糖核酸(RNA)的位置圖,讓人們能以納米級分辨率觀察核糖核酸分子。利用這種前所未有的大腦組織...[詳情]
把遺傳密碼中「無效」的內含子「剪」出來,「有效」的外顯子「接」到一起的過程叫做RNA剪接,它是生命體解讀遺傳密碼的核心步驟。負責執行這一步驟的就是細胞核內複雜精密的分子機器—...[詳情]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留影。 新華社發 20世紀50年代,屠呦呦(左二)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做研究。 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省寧波市人,中國中醫科學院...[詳情]
NASA 淑氣催春到,三星送福來。2021年2月,夜空中常見的主角「大V」——五大行星、流星雨等,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淡出了星空舞臺。「冬季大三角」和獵戶座成為夜空的絕對主角,這讓「三星高...[詳情]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中美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撰文稱,他們在中國貴州省發現了距今6.35億年的小型微體化石,這可能是迄今最古老的陸地真菌的化石。這一發現將真...[詳情]
中國首部城市工業互聯網專著《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近日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該書從工業互聯網的前世今生、世界眼中的工業互聯網、中國工業互聯網戰略等幾方面入手,闡釋了青...[詳情]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吳月輝)青藏高原的大氣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與其周邊地區是如何交換的?日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氣作用與氣候效應」團隊馬耀明研究員等在...[詳情]
小米和聯想旗下摩托羅拉29日對外發布和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將這項技術從科幻電影帶到了現實。 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介紹,小米隔空充電技術核心在於空間定位和隔空能量傳輸。小米自...[詳情]
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聚變火箭,該設備利用磁場從火箭背面發射等離子體粒子,從而推動飛船穿越太空。與目前使用電場推動粒子的火箭推進器相比,這項創新技術將使人類奔赴火星的速...[詳情]
對古籍的校勘、箋注、考據,一直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內容。近年來,我國學界的古典文學研究出現了新變化,那就是學者們在對古典文學進行整理、加工、發掘時,更加註重其在新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