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新型聚變火箭將使到達火星速度快10倍

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聚變火箭,該設備利用磁場從火箭背面發射等離子體粒子,從而推動飛船穿越太空。與目前使用電場推動粒子的火箭推進器相比,這項創新技術將使人類奔赴火星的速...[詳情]

古典文學研究 釋放當代價值

對古籍的校勘、箋注、考據,一直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內容。近年來,我國學界的古典文學研究出現了新變化,那就是學者們在對古典文學進行整理、加工、發掘時,更加註重其在新的...[詳情]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1月3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誌著中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後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詳情]

疫苗接種加速推廣 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好於預期

當地時間1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成長5.5%,比去年10月份的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並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4.2%。 各經濟體復蘇...[詳情]

2月天象:兩顆紅星把月「拱」,元宵月兒十六「圓」

新華社天津1月31日電(記者周潤健)相比於1月,2月的天象略顯遜色,但也不乏亮點。天文專家介紹,2月的天宇將上演雙星拱月、蜂巢星團合月、軒轅十四合月、元宵月等天象。 進入2月,金木...[詳情]

北斗高精度服務全球用戶突破5億

記者1月27日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工作會議獲悉,該集團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成效,充分發揮北斗應用主力軍作用,成立央企北斗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北斗高精度服務全...[詳情]

聚集體學:無疆之域 待琢之玉(科技名家筆談) ——分子聚集體研究之我見

作者唐本忠肖像畫。 本版畫家 張武昌繪 唐本忠和他任主編的國際學術雜誌《聚集體》創刊號的封面。 作者提供 基本粒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元,是組成物體的物質基礎。當基本粒子匯聚形成...[詳情]

1.6億年前賊獸類化石破解哺乳動物聽覺演化謎題

哺乳動物聽小骨「三骨鼎立」的聽覺結構是怎麼形成的?1月28日,《自然》線上發表了一項哺乳動物聽覺和中耳演化機制的研究成果。基於對哺乳動物中耳聽小骨連接關係的新發現,來自雲南大...[詳情]

部分海洋物種存在「種群崩潰」危機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動物學研究指出,海洋部分物種面臨「種群崩潰」危機——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的海洋板鰓魚(即知名的鯊、鰩、鱝、魟)數量減少了71%,這些海洋物種中有...[詳情]

雲南紅河州多策並舉力促哈尼梯田永續利用 千年古梯田 煥發新生機(人民眼·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圖①:雲南元陽縣梯田稻魚豐收。 龍 俊攝 圖②:雲南紅河縣梯田裡的趕鴨人。 圖③:元陽縣梯田文化展演現場。 圖④:哈尼梯田秋韻怡人。 本報通訊員 胡豔輝攝 引子 冬日的哈尼梯田,一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