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新哈勃常數值挑戰現有宇宙學標準模型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4日報道,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全新方法,對哈勃常數開展了最新測量,結果73.9(km/s)/mpc(百萬秒差距),與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的值有較大差距,為修改宇宙學標準...[詳情]

科學家研究發現 五大連池尾山火山處於「充電」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張海江教授研究組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合作,利用大地電磁成像,首次獲得了五大連...[詳情]

5.14億年!迄今最古老環節動物支系化石驚現

《自然》雜誌日前線上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與英國牛津大學、布里斯託大學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中...[詳情]

讓農作物更高產耐旱 科學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董瑞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日前提出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對改良農作物株型、提高營養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詳情]

地球首個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關鍵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製成。這表明,地球上出現的第一個生物或許並非由...[詳情]

新研究揭示癌細胞產生抗藥性的機制

新華社雪梨6月8日電(記者 陳宇)澳大利亞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旦暴露在靶向抗癌藥物前,癌細胞相關基因在複製過程中就會大幅提昇變異的幾率,進而使癌細胞發展出抗藥性。這項...[詳情]

中國開發出超穩定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

記者7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勤教授團隊聯合吉林大學移動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出一種超穩定的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該材料具有超細尺寸、自支撐的剛性結...[詳情]

澳科研機構研發出一種3D列印血管支架

新華社堪培拉6月4日電(記者 岳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4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自膨型3D列印血管支架,可以根據患者血管特點定製,從而更好地治療外周...[詳情]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固體運載火箭

新華社西昌5月30日電(王玉磊、游琚偉)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5月30日凌晨,用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衛星。 這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執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也是中國航...[詳情]

中美學者合作:首次實現分子與原子間「跨界」量子糾纏

新華社合肥5月30日電(記者 徐海濤)「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的基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合作,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