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學習接納自己 減少自卑情緒

執業咨商心理師胡展誥分享著名心理治療師阿德勒的「自卑」見解後,提出想要減少自卑情緒作祟,努力提升個人全方位素質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接納自己」。若因著自卑而產生的...[詳情]

毛囊炎 好發於夏季之常見皮膚病

多種毛囊炎其中一種就是痘痘,不只是長在臉部,只要有毛髮生長部位都可能發生。執業中醫師王心眉昨日表示,不論任何年紀、性別、人種都會長痘痘,主要跟個人體質、衛生習慣、生活作息...[詳情]

確診童併發腦炎 須及時就醫

二歲許小弟確診新冠肺炎,確診後第三天突然高燒至攝氏四十一度,還出現嘔吐、痙攣等症狀,許爸爸緊急將他送往醫院急診。抵達時心跳每分鐘達到二百下,心跳過快,意識模糊,呈現嗜睡無...[詳情]

心血管疾病增加新冠致命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約一七九○萬人死亡,其中有八成五是導因於心臟病和中風。依據衛生福利部一○九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詳情]

乳癌復發率高 醫:高風險群應積極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曾令民主任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的乳癌患者已破萬人,早期患者就佔八成;雖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無法預測的復發仍為許多患者的隱憂;因此建議高度復發...[詳情]

1歲童重症 年齡最小MIS-C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二十八)日公布台灣新增四萬四四二八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四萬四三七九例本土個案及四十九例境外移入;另新增一八○例本土中重症以上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一...[詳情]

利用趣味遊戲 調整兒童挑食

執業醫師顏佐樺提醒,發現孩子挑食建議運用趣味性的「顏色收集」互動遊戲來調整,如詢問孩子當天吃到哪一些五色食材,引導兒童對食物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讓五色健康食材常出現在家裡...[詳情]

兩步驟 回應疫情焦慮

執業心理師朱芯儀(視障)表示,疫情期間民眾焦慮感升級,如果身邊人對未來悲觀、茫然,沒有安全感,面對他們的焦慮有時幾句安慰就可以,但焦慮卻好像怎麼回應也不是,可以試著這分覺...[詳情]

民進黨版三國演義即將上演

副總统賴清德看來不忍了。他本周小手術剛出院,子弟兵就迫不急待的在選舉看板上,替他再次宣達競逐總統大位的意志。 宣示意志,測測風向 賴清德此時做先聲奪人的宣示,已經在政壇打滾...[詳情]

陸炳文 我們這裡不賣粥,粥會前身賣豆腐

2022年6月24日,遍佈全球5大洲、203個文人雅集之大家長、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陸炳文博士,主持粥會在台復會65年慶、全球粥會戲曲推廣委員會成立、中華和合文化研究暨交流中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