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外反對福島核汙水排入大海。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日本政府13日召開有關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廢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入大海。這一決定引發日本各界特別是「3·11」大地震災區民眾強烈反對,他們認為此舉將殃及災區經濟復興。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9.0級特大地震。地震及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毁,是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最嚴重的核事故。
10年來,核汙染像難以擺脫的幽靈,成為災區經濟重建過程中「無形」的重大障礙。地震後最初一段時間,人們擔心產自災區的農產品、水產品乃至工業品受到核汙染而對其敬而遠之,令災區經濟雪上加霜。時至今日,災區絕大多數產品指標已恢復至正常區間,但日本國內仍有不少人對災區產品持懷疑態度。意指企業信譽和利益受到坊間傳聞傷害的「風評被害」一詞,也因此成為日本的流行熱詞。

4月13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外反對福島核汙水排入大海。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相對於生產能力,銷售額恢復更緩慢。這主要是由於災區水產品競爭力下降、價格被迫下調。相關企業表示,「喪失或缺乏銷路」「原材料不足」等是制約銷售額恢復的主要原因。
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消息傳出後,災區群眾哀聲一片。茨城縣北茨城市一名海鮮料理店主憂慮地說,福島核事故發生以後,當地魚類價格大跌。如果核廢水排放入海引發新一輪「風評被害」,不僅漁民,冷鏈、水產加工等相關行業都將受到打擊。

4月13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外反對福島核汙水排入大海。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核事故發生以後,福島周邊海域漁業捕撈一度停止,此後該區域長期實施限制捕撈政策,處於捕撈日數、捕撈品種和捕撈量均受限的試開工狀態。今年4月1日,有關方面剛剛解除政策限制,允許漁民全面開工捕撈。此時傳來政府打算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消息,令災區漁民欲哭無淚。
福島縣北部新地町的漁夫小野春雄憤慨地說,在當地漁民正準備恢復正常生產活動之時,政府決定排放核廢水入海,這對漁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4月13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外反對福島核汙水排入大海。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岸宏日前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會談後表示,他再次表達了「絕對反對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態度,並要求政府給出解決「風評被害」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