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醒醒又醉醉,醉醉又醒醒,东坡的寂寞尽在其间。(《澎湃新闻》2021-09-01)
“醒”和“醉”是一对反义词,揭示出两种情景的辩证统一关系。文章提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旷达胸襟,而旷达的胸襟源于先天的性情与后天的反省、领悟。
又如:让世界充满爱,你爱我,我爱你,爱来爱去爱自己,有爱大声说出来!(《美篇》2016-11-23)
再如: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转变思维方式,变“我扫你”为“你扫我”;通过与防疫大数据对接,运用数字技术,帮助老人、学生等无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制作二维码卡片。(《北京青年报》2022-04-08)
由于回文句型别具特色,它常见于文章标题。
例如:“学会”与“会学”(《课程教育研究》2013-01-25)
会学与学会是递进式的逻辑关系,会学是学会的条件,学会是会学的必然结果。有的人不是没学会,而是不会学,可见“会学”比“学会”重要。
又如:人迷黄金花 花金黄迷人(《广西隆林网》2012-09-07)
再如:“气荒”变“荒气”,何解?(《中国科学报》2015-04-28)
提起回文句型,笔者就想起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在一个名为《写作与辞格》的学术讲座中说过:“回文辞格,在形式上要打破旧时逐字倒读的陈规,在内容上要突破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着生机与活力。”因此,回文句型要有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
文/郑莉艳(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