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列表

推荐是家鄉,更是傳承:溫州「麻油鴨」老味

▲溫州瑞安「麻油鴨」。 【記者王輝丹/瑞安報導】「...[详情]

中國新發現一顆彗星

新華社南京3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邱冰清)記者2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1日...[詳情]

香港交易所宣布將開設倫敦辦事處

新華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王茜)香港交易所2日表示,將於今年上半年開設倫敦辦事處,將集團的國際...[詳情]

37年間,這個中心的東北虎從8隻發展到近千隻!

新華社哈爾濱3月2日電 一場春雪過後,老虎們越發活躍。皚皚白雪中,幾只毛色鮮亮的東北虎在黑龍江...[詳情]

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助力協同發展「加速跑」

新華社石家莊3月1日電(記者馮維健、王民)通勤人員乘坐定製快巴從河北燕郊出發,1小時到達北京國...[詳情]

搶灘AI藍海 釋放智算動能 ——青島市人工智慧產業園(青島智算谷)開園

2月23日,青島市人工智慧產業園(青島智算谷)開園活動在嶗山區舉行,長江以北「雙算力」第一園正...[詳情]

工信部:六項措施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科技日報北京3月1日電 (記者劉豔)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詳情]

十四種新汙染物納入重點管控清單

3月1日起,《重點管控新汙染物清單(2023年版)》(以下簡稱《清單》)正式施行,包括抗生素、環境...[詳情]

中華母親節成立 推嫘祖文化

中華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協會日前倡議:欲以黃帝的元妃「嫘祖」的生日(農曆二月初十)為中華母...[詳情]

柔性機器人創建體內3D生物列印

科技日報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微型柔性軟體機器人手臂,可將生物...[詳情]

關愛「罕見」 點亮生命之光—— 中國加速破解罕見病診療和用藥保障之困

「肚大如鼓」的戈謝病,經常不自主抽搐的亨廷頓舞蹈症,一碰易碎的「瓷娃娃」這些少見的病名背後...[詳情]

國家種質庫2.0建設啟動 種業「芯片」迎來數字身份

高達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著一層薄薄外殼的玉米、長在我國最南端的「袖珍」棉花這些生活...[詳情]

AI生成內容可以檢測!準確率超90%

人民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申佳平)從AI繪畫、AI作曲到虛擬人,再到近期爆火的ChatGPT, 伴隨人工智慧...[詳情]

六省份普查收集一批珍稀農作物種質資源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于文靜)農業農村部近日組織對湖南、江蘇、廣西、湖北、海南、重慶等第...[詳情]

弘扬中国黄酒文化 意大利品酒大师王璐拜“中国酿酒大师”胡志明为师

3月1日,在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的党建活动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拜师礼。观礼的不仅有黄酒业界...[詳情]

《唐詩詩意畫》之「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作者:梁幼祥中華海峽兩岸餐飲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前主持人、兩岸知名美...[詳情]

《蘇文寬詩詞書法作品集》圓夢新啟航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蘇文寬詩詞書法作品集》三月十日將於雲林科技大學產學研大樓雲集廳登...[詳情]

科學家成功創製「光晶體管」

納米尺度的光電融合是未來高性能資訊器件的重要發展路線。如何在納米尺度對光進行精準操控是其中...[詳情]

工信部出臺二十六條措施規範App應用

據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張辛欣)記者27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近日印發通知,出臺26條措施,...[詳情]

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45個國家級集群總產值突破20萬億元

本報長春2月27日電 (記者韓鑫、鄭智文)記者在26日在吉林長春舉行的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上獲...[詳情]

馬祖通訊社上線 綻放馬祖之美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為提升馬祖的受關注度,籌備將近一年、由專業團隊打造的馬祖通訊社於本...[詳情]

心理語言學是什麼?它到底有什麼用途?

心理語言學(英文psycholinguistics或psychology of language)是通過心理學來研究語言學的交叉學科;它從心理...[詳情]

心理语言学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用途?

心理语言学(英文psycholinguistics或psychology of language)是通过心理学来研究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从心理...[詳情]

ChatGPT將推動產業變革和模式創新

ChatGPT,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式,於2022年11月30日發布。ChatGPT是人工智慧技...[詳情]

ChatGPT将推动产业变革和模式创新

ChatGPT,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詳情]

成立愛臺大聯盟記者會 呼籲朱立倫主導並號召在野「結盟」

圖說:左起:李明、胡文琦、林忠山、盧信昌。成立愛台大聯盟記者會現場及直播畫面。 呼籲成立愛...[詳情]

專家略談:中英迴文詩歌的互譯問題

詩歌翻譯難,這是譯界的「共識」。我國現代學者、作家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以詩譯詩,好比戴著...[詳情]

专家略谈:中英回文诗歌的互译问题

诗歌翻译难,这是译界的共识。我国现代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以诗译诗,好比戴着音韵和...[詳情]

专家略谈:中英回文诗歌的互译问题

诗歌翻译难,这是译界的共识。我国现代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以诗译诗,好比戴着音韵和...[詳情]

考古確認石家河古城面積逾300萬平方米 與良渚古城規模相當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佈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確認天門石家河古城由內城、城壕、外郭城構成,面積...[詳情]

移植後能長期造血 人造骨髓研究再獲突破

2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王金勇研究員團隊和廣州醫...[詳情]

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投入運行 「抗凍」科技守護「中國速度」

動車組在運行時對外界環境比較「敏感」,一旦溫度、風力等不利於高速行駛,列車便會自動降速。這...[詳情]

向可擴展算法更進一步 「量子人工智慧」研究獲新進展

谷歌「量子人工智慧」製造的兩代懸鈴木處理器。每個處理器都有兩個黏合在一起的芯片,一個包含量...[詳情]

全球超500家企業已簽約參展第六屆進博會

記者21日在第六屆進博會舉辦的首場宣介會上瞭解到,已有超500家海外企業簽約參展,展覽面積超20萬...[詳情]

「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詳情]

在貴陽發現的古生物化石庫揭示了啥?

日前,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宋海軍主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一個距今2.508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詳情]

《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2》發布 大數據繪製城市「健康畫像」

2月21日,由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詳情]

智能顯微鏡可捕捉細胞生命「瞬間」

【今日視點】 智能顯微鏡日益受到科學家們的青睞,因為這些顯微鏡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入地...[詳情]

地球是否存在最內層地核出現新認知

科技日報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深入地心」的研究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發現?英國《自然通訊...[詳情]

2022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

本報北京2月21日電(記者韓鑫)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詳情]

兩岸攜手重振絕響 京劇史詩巨作《大唐貴妃》再度登場

【記者莊翱宇/北京報導】兩岸企業家峰會開春首場重要活動「文創聯盟梅鶴雅集傳承系列」交響京劇...[詳情]

李沃源影響力發酵 中國美術協會新增五十九位藝術家促兩岸藝術交流

圖說:顧問陳鎮湘、連勝彥、袁天明、王美美、張連興、榮譽理事長王愷、副理事長王艾倫、黃明櫻、...[詳情]

《唐詩詩意畫》之「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出自宋代詩人程顥所作的七言絕句《春日偶成》,偶成:偶然寫...[詳情]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二編各書作者簡介‧提要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二編各書作者簡介 ‧ 提要 第一冊 作為方法的比較文學 作者簡介...[詳情]

馬祖旅臺藝術家畫會聯展 為家鄉發聲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馬祖旅臺藝術家聯展昨(十九)日下午於臺灣藝術教育館第一、二展覽館廳...[詳情]

「華龍一號」批量化首堆外穹頂吊裝成功

1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首臺機組中核集團漳州核電1號機組外穹頂當天成...[詳情]

星空有約丨21日晚十點前後迎來「二月二,龍抬頭」

新華社南京2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邱冰清)21日迎來「二月二,龍抬頭」。天文科普專家介紹,今年...[詳情]

中國出境游快速升溫 為重振全球旅遊注入信心

自2月6日中國出境團隊旅遊業務試點恢復以來,僅半個月,中國出境游快速升溫。 2月17日,泰國皇雀航...[詳情]

第23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暨展覽在京召開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23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暨展覽(以下簡稱「年會...[詳情]

河北雄安:積極打造線上多元解紛「雄安樣本」

為鞏固提昇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提供優質高...[詳情]

中國建成110個千兆城市 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的能力

本報北京2月19日電 (記者王政)工業和資訊化部日前為全國第二批千兆城市授牌,目前中國共建成1...[詳情]

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舉行臺灣分靈媽祖迎駕巡遊儀式

2023 年 2 月 19 日,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舉行臺灣分靈媽祖迎駕巡遊儀式,恭迎來自臺灣大甲鎮瀾...[詳情]

姚大光集結藝術專業菁英 為埔里拚觀光

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姚大光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繼《唐詩詩意畫》之承萬尊爵...[詳情]

臺北市溫州同鄉會《老子》國學講座精彩解析再引溫州相關部門關注

【記者莊翱宇/臺北報導】臺北市溫州同鄉會《老子》國學系列講座再一次引起溫州有關部門關注。十...[詳情]

“後疫情時期·弘揚媽祖文化·傳承媽祖精神”研討會在天津舉行

2023 年 2 月 18 日,由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臺灣媽祖聯誼會聯合主辦,天津市人民政府臺灣工作辦公...[詳情]

輪作休耕 藏糧於地

引 子 「田休耕,也增收。」種了半輩子莊稼的河北省永清縣劉街鄉李家口村村民葉廣寬,2019年響應國...[詳情]

機器人液化後「越獄」,《終結者》情節成真

小機器人從固態變為液態,在磁場的引導下穿過「牢籠」,並通過放置在欄杆外的模具重新凝固,成功...[詳情]

中國今年將發射3艘飛船 首次公開徵集任務標識

記者15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2023年中國將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詳情]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 歡迎中外記者採訪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詳情]

韓國追櫻3玩法!可樂旅遊「大邱賞櫻包機」搶攻粉紅商機 濟州宿五星、首爾瘋追星 清明連假櫻花馬拉松預備開跑

【主筆:翟子睿】【主筆簡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博士、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研究員、中華民國公共行...[詳情]

「中國藥谷」加速建設六大特色產業園區

生命健康是大興區重點打造的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新年新氣象,被譽為「中國藥谷」的大興生物...[詳情]

鋰二氧化碳電池未來發展方向或被重新定義

鋰二氧化碳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離子電池的7倍以上。此外,鋰二氧化碳電池能夠在輸出電能的同時將...[詳情]

多國採取行動保護候鳥遷徙

核心閱讀 統計表明,全球有1萬多種鳥類,其中40%是遷徙性的。作為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詳情]

新型「觸發器」量子比特問世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一種新型量子比特的操作,稱為「觸發器」量子比特,它結合了單個原子...[詳情]

「中國天眼」已發現740餘顆新脈衝星

自啟用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不斷增加。截至目...[詳情]

國家能源局: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

新華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索煒)13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詳情]

產業新觀察:VR拓展產業新空間 市場規模向3500億元邁進

連日來,位於南昌經開區的南昌騰訊眾創空間里,江西情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玥正為外省一景區...[詳情]

可探測千萬公裡外小行星 「中國複眼」二期開工

2月14日,「中國複眼」二期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在重慶市雲陽縣開工。該項目將建設25部...[詳情]

光子纖維讓織物分類標籤「隱形」耐磨

在每年丟棄的9200萬噸衣服和其他紡織品中,只有不到15%被回收,部分原因是牠們太難被分類了。此外...[詳情]

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

「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較2021年提...[詳情]

中國濕地面積達5635萬公頃,初步建立濕地保護體系

編者按:水清岸綠的河流,煙波浩瀚的湖泊,生機盎然的稻田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詳情]

中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約520萬臺 僅2022年就增長260萬臺左右

本報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丁怡婷)記者近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2022年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繼續高速增長...[詳情]

加速實現品牌出海,依託中歐班列暢通物流,制定出臺一攬子政策——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核心閱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作為一種新業態新模式,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我...[詳情]

中國智慧教育基礎設施設備環境基本建成

2月13日,在教育部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中國智慧教育藍...[詳情]

今後,企業將自動獲得外貿經營權——這項備案被取消,意味著什麼?

今年以來,重慶市商務委外貿管理處蔣玫霞上班期間接到的電話少了。「以前每天都要接到企業電話詢...[詳情]

中國可再生能源躍升發展 2022年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首超1萬億千瓦時

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帶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詳情]

天文學家發現222顆熱亞矮星

12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和蓋亞(Gaia)衛星數據,中...[詳情]

科學家揭示太陽暗條連續部分爆發過程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和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詳情]

下一個AI顛覆性應用發生在音樂領域?

過去幾年裡,人工智慧(AI)在創意領域的應用出現了爆炸性增長。新一代圖像和文本生成器不斷給人...[詳情]

尊爵創想團 集思廣益拼埔里觀光

圖說:馮冠超於座談會上以《藝術旅館感性之旅》為題進行匯報演講。 【記者莊翱宇/南投報導】尊...[詳情]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5週年 聯通中國與世界

2023年2月11日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5週年。65年來,漢語拼音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工作、學...[詳情]

北交所兩融業務啟動 首批標的股票五十六隻

記者近日從北交所獲悉,融資融券交易業務2月13日正式啟動,屆時已取得北交所融資融券交易權限的證...[詳情]

雄安新區工地忙 央企上演加速度

當前,河北雄安新區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階段,央企疏解工作也...[詳情]

大陸弔唁團在江蘇宜興大覺寺弔唁星雲法師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12日應詢介紹,12日下午3時,大陸弔唁團在佛光山祖庭江蘇宜興大覺...[詳情]

央企今年三大投資重點敲定 系列支持政策在途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近日國資委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投資管理進一步...[詳情]

商務印書館成立126週年之際正式開放歷史陳列館

中新網北京2月11日電 2月11日,作為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現代出版社,商務印書館迎來126歲的生日。當...[詳情]

總產值已突破2200億元 國產動畫緣何大放異彩

國內首家「百年國漫館」在廣州東莞落成開館,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深海》在春節檔取...[詳情]

2022年度全國越冬鶴類同步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為白鶴、丹頂鶴等六種鶴類重要越冬分布區

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草海...[詳情]

中國版ChatGPT快來了嗎

近日,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爆全網。它能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語言進...[詳情]

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21.2萬件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4件

本報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谷業凱)記者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2022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79....[詳情]

孟昭光「日新越藝」手繪融合藍染 臺北國父紀念館開幕 服裝走秀超吸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由國父紀念館主辦,阿默企業、台北市記者公會共同協辦的 「日新越藝」 20...[詳情]

台灣勞保基金破產危機2026將發生 鄭龍水呼籲陳建仁扛起大任

圖說: 左起: 盧信昌 、 郝充仁 、 鄭龍水 、 林忠山 。 揭露勞保基破產的元凶 記者會 現場。 【記...[詳情]

工信部:2022年我國互聯網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3% 研發投入增速加快

工信部2月3日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互聯網業...[詳情]

綜合消息:土敘兩國地震遇難者近2萬 中國救援隊有序有力開展行動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據土耳其和敘利亞政府及救援機構方面消息,6日發生...[詳情]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空間站貨物出艙安裝任務也於前期陸續展開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李國利、鄧孟)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2月10日0時16分,經過約...[詳情]

微軟推出內置ChatGPT搜索引擎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日,微軟宣布支持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技術整合到最新版本的必應搜索引擎和...[詳情]

南澳科學會議聚焦基礎研究

「南澳科學會議以學術交流為主,鼓勵自由探索、對外開放,支持全球科技人才藉助這個平台開展基礎...[詳情]

中國知識產權保險業務已超千億規模

截至2022年底,中國知識產權保險業務累計為超過2.8萬家企業的4.6萬餘件專利、商標、地理標誌及積體...[詳情]

2023車市預測:釋放消費活力 繼續溫和增長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結了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情況,並給出了2023年汽車市場產銷量的預測。...[詳情]

僅用39天,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00億件

本報北京2月9日電 (記者李心萍)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已超...[詳情]

內觀物心 化為形色——吳瓊娟水墨創作的哲思妙造

前言 柔軟的筆調,細膩的描繪,淡雅的設色,迷離的氛圍,透過並置與融合共構的圖像背後寓意的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