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大陸 > 列表

推荐是家鄉,更是傳承:溫州「麻油鴨」老味

▲溫州瑞安「麻油鴨」。 【記者王輝丹/瑞安報導】「...[详情]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亮相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姬燁、汪涌、王夢)5日,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亮相暨主媒體中心投入運...[詳情]

點沙成土!力學家勇闖「無人之地」跨界治沙創奇蹟

2021年底,58歲的力學家易志堅獲得了一個新的榮譽「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向看淡榮譽的他十分看...[詳情]

2022年全國鐵路將投產新線超3300公里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以下簡稱國鐵集團)消息,2022年,國鐵集...[詳情]

中國自主設計全球最大貨物滾裝船開建

1月3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蘇省揚州市科學技術局獲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新一代超大型綠色環保貨...[詳情]

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記者胡璐)據中國政府網4日消息:國務院已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詳情]

2022年春運火車票,開售!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來臨。今年鐵路春運自1月17日開始,2月25日結束,共40天,全...[詳情]

成就冰雪夢想 譜寫奮鬥華章(走向冬奧) ——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個月之際

冬夢飛揚,追夢的腳步一刻不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將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奧運盛會。世界...[詳情]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啟動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大力傳...[詳情]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誓師動員大會召開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日益臨近,奧林匹克聖火將再次在北京點燃。...[詳情]

1056秒!中國「人造太陽」EAST再創世界紀錄

中新社合肥12月31日電 (記者 吳蘭)「1056秒,僅僅是一個數字,是我們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2021年度一...[詳情]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 新華社記者...[詳情]

前11個月我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額近11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劉紅霞)海關總署29日發布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區域全面經濟夥...[詳情]

京港高鐵安九段開通運營—— 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4萬公里 鐵路運營總里程超15萬公里

京港高鐵安九段開通運營 12月30日上午,京港高鐵安慶至九江段開通運營,合肥至南昌間實現高鐵直通...[詳情]

中國首次發布出口管制的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布《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 這是中國首次發布出口...[詳情]

中國首次發布出口管制的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布《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 這是中國首次發布出口...[詳情]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1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1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以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這是...[詳情]

走近冬奧|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北京世園公園展示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李春宇、季嘉東、謝晗)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展示活動29日下午在位於延...[詳情]

深圳:引領中國工業設計闖關突圍

一個普通的玻璃水杯,售價不過數元人民幣;外形優美、做工良好的雙層保溫玻璃杯,售價可以超過...[詳情]

醫療裝備領域迎來首個國家層面產業發展規畫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關鍵時期,12月28日,工業和資訊...[詳情]

工信部:2035年,機器人成為人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28日,《「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畫》(以下簡稱《規畫》)發布,工信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其進行...[詳情]

到2025年中國計畫建成500個以上智能製造示範工廠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畫》提出,到2025年,70%的規模...[詳情]

冬奧會獎牌里蘊含著古老的天文知識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本屆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獎牌設計也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據設計團...[詳情]

農業農村部明確2022年「四件要事」「六項任務」

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2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詳情]

超1萬個糧食市場資訊監測點! 元旦春節糧油供應有保障

臨近元旦和春節,從儲備到供應,從市場到價格,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國內糧食市場供應...[詳情]

從「追趕者」到「領跑者」!西氣東輸年輸氣量今天首破1000億立方米

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氣量今天(28日)突破1000億立方米,這標誌著我國...[詳情]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任務 將首次在太空跨年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趙竹青)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7日00時55分...[詳情]

穩農業基本盤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14億人「飯碗」大事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部署2022年「三農」工作,聚焦14億人「飯碗」大事,確保糧...[詳情]

年業務量首超1000億件 快遞物流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快遞物流不斷跑出加速度。12月8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台實時監測數...[詳情]

能源保供再添利器 我國首個柔性直流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發電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我國首個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項目江蘇...[詳情]

嫦娥五號備份存儲月壤「安家」湖南韶山

這是探月工程月球樣品備份存儲韶山基地(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詳情]

燕房線列車實現百分之百無人駕駛

燕房線所有列車均取消了駕駛室,工作人員每天對無人駕駛車輛進行檢修 供圖%2F北京軌道運營公司 ...[詳情]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 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全部既定任務

本報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余建斌)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2月27日零時55分,經過約6小時,...[詳情]

第十六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

本報長春12月26日電 (記者孟海鷹、劉以晴)25日晚,第十六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在吉林長春長影音樂廳...[詳情]

國道351夾金山隧道開工建設

本報成都12月26日電 (記者宋豪新)12月26日上午,國道351夾金山隧道在四川啟動開工建設。 國道351夾...[詳情]

中國新能源發電量年內首超一萬億千瓦時

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丁怡婷)記者日前從國家能源局獲悉:今年前11月,我國新能源發電量達到...[詳情]

確保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安全舉辦——北京冬奧組委相關人士解讀《防疫手冊》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高萌、季嘉東、林德韌 2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北京冬奧會...[詳情]

中國天眼已開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階段

新華社貴陽12月20日電(記者周宣妮)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年終總結會在貴州省平塘縣...[詳情]

「揭榜挂帥」為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強內核」

攻克氯化鎂脫水核心技術,是一項世界性難題。 坐擁全球鹽湖戰略性資源,卻無法突破核心技術壁壘...[詳情]

中國發現保存在恐龍蛋化石中的完美胚胎

新華社福州12月22日電(記者趙雪彤)22日,一件保存在恐龍蛋化石中的完美胚胎亮相福建省科技館。該...[詳情]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於23日在江西贛州成立。 12月23日,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詳情]

世界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在滬投運

新華社上海12月22日電(記者龔雯、王默玲)22日,世界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示範工程在滬投運,...[詳情]

經風歷雨勇向前——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看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中國經濟即將走過2021年、開啟2022年。「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詳情]

全球首堆四代核能 中國華能高溫氣冷堆併網發電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戴小河)記者從中國華能獲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詳情]

國內首輛磁浮空軌列車武漢下線 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3項

12月14日,國內首輛磁浮空軌列車「興國號」在武漢下線,將用於江西興國永磁磁浮技術工程示範線。...[詳情]

江漢平原「冒」出千萬噸級「原鈷礦」

在荊楚腹地的荊門,冒出了一座引人注目的大型「鈷礦」:2020年「產鈷」5000噸,產值高達25億元,相...[詳情]

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年產能達到70億劑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日於京召開的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說,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年產能達到...[詳情]

明年「雙碳」路徑敲定 多部門繪就「施工圖」

明年「雙碳」路徑敲定 多部門繪就「施工圖」 先立後破「新舊」能源組合發力,重點行業綠色轉型加...[詳情]

「汽車智造者」行動計畫正式發布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新能源、智能汽車更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詳情]

世界最強流深地加速器首批成果發布:中國核天體物理研究達國際先進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閆曉虹) 中核集團披露,中國首個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項目錦屏深地核天體...[詳情]

開局之年看大勢 ——二〇二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述評

凝重的年輪刻錄歷史的榮光。 2021年,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迎...[詳情]

中國文聯新一屆領導機構產生 鐵凝連任中國文聯主席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委會第一次會議16日在京舉行,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機...[詳情]

文化和旅遊部:加強元旦春節期間旅遊團隊疫情防控工作

文化和旅遊部17日發布通知,要求加強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旅遊團隊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嚴格執行...[詳情]

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謝希瑤、安蓓)《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詳情]

國民經濟繼續恢復 實體經濟穩中有升 從11月「成績單」看中國經濟走勢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魏玉坤、鄒多為)11月中國經濟「成績單」15日出爐,多重風險挑戰下,部...[詳情]

「我期望能成為國際社區第一批居民」

湖北東湖科學城國際社區一角。(效果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通訊員 張珊妮 「我是艾瑞卡,光...[詳情]

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國藝文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21-12-14 22%3A46%3A15 來源: 新華網...[詳情]

2021國家公祭日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2021年12月13日,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昭昭前事,惕惕後人!此...[詳情]

塔里木油田油氣產量當量再次突破3000萬噸

本報烏魯木齊12月12日電 (記者阿爾達克)記者12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詳情]

銘記苦難歷史 汲取前行力量——寫在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 題:銘記苦難歷史 汲取前行力量寫在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詳情]

中國首臺最大功率10萬瓦工業光纖雷射器啟用

12月10日,由南華大學與銳科雷射等單位聯合研製、中國首臺最大功率10萬瓦工業光纖雷射器,在湖南衡...[詳情]

機收、播種茬茬相接,收儲、加工環環緊扣 一粒糧食的「產業鏈之旅」(深度觀察)

浙江省桐廬縣沈冠村「稻魚共生」生態種養基地。 李夢婷攝 深秋時節,安徽省鳳臺縣桂集鎮窪劉村村...[詳情]

武漢「星谷」明年實現12顆以上衛星升空入軌

長江日報訊(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程書雄 劉慧)12月8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新洲區雙柳街的中國「...[詳情]

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超1000億件 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

本報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李心萍)12月8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台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中國...[詳情]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學位證書具有同樣效力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印發《關於做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意見》。意見...[詳情]

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24億美元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劉開雄)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國外匯儲...[詳情]

中國南極考察站崑崙站和泰山站氣象站順利「轉正」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李楠樺)據中國氣象局消息,北京時間11月30日20時,國家氣象資訊中心成...[詳情]

2021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 同比增長2.0%

國家統計局6日發布數據,2021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詳情]

到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將超3萬億元

「編制《「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畫》,目的是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我國大數...[詳情]

中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超350萬個 交易金額約560億

從去年開始,中國就在深圳等地率先開啟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截至今年10月22日,中國數字人民幣...[詳情]

國內首條全自主可控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在漢投產 武漢氫能產業補齊關鍵一鏈

打造千億氫能產業,武漢補齊關鍵一鏈。 12月5日,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0萬平方米氫燃...[詳情]

湄洲湾港年货物吞吐量将首次突破亿吨

近日,装载39.3万吨巴西铁矿石的图巴朗轮顺利靠泊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载重403784.4吨刷新了...[詳情]

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将保持千亿以上投资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日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李文...[詳情]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錨定目標定位以「九城同心」推動「發展共進」 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競爭力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

長江日報訊(湖北日報記者李保林 王婧)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推進「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詳情]

武漢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建成後將輻射武漢城市圈,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 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武漢獲批建設...[詳情]

武漢成立「長江雙碳夥伴平台」 助力綠色低碳產融對接

「長江雙碳夥伴平台」成立揭牌。于海濤攝 人民網武漢12月1日電 (周雯)12月1日上午,武漢金融城推...[詳情]

中國超算再顯「神威」 打破「量子霸權」

又一次,中國超算應用團隊站在了國際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領獎臺。 當地時間11月18日下午,超級計算...[詳情]

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劑次超25億

國家衛健委12月1日通報,截至2021年11月30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詳情]

上億年的「寶貝」沒當寶待,有的被燒成了磚頭

紅磚廠旁邊裸露的石層里,三葉蟲、角石等幾億年前的化石隨處可見;路邊其貌不揚的小山坡,隨手一...[詳情]

湖北農博會漂亮收官 未來更精彩

11月29日,為期3天的2021湖北農業博覽會圓滿收官,1642家各類企業、大型金融機構和運營商參與線上線...[詳情]

關於奧密克戎,國家衛生健康委權威解答來了!

針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瞭解答: 1. 奧...[詳情]

國內首條汙水深隧建管水準國際領先 武漢大東湖深隧傳輸汙水超2億噸

11月29日,工作人員在智慧控制中心監控設備運行狀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翟岩 攝)...[詳情]

港高層會晤暨「鄂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漢舉行 香港特區與內地中部省份首個合作機制建立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保林、王婧)11月29日,鄂港高層會晤暨「鄂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武漢舉行...[詳情]

農業「芯片」獲政策力挺 要素資源將加速流向優勢企業

種子被稱為農業「芯片」。農業農村部日前透露,紮實推進種業企業扶優行動,政策推進引導資源、技...[詳情]

90後博士發現新物種!以這個城市命名......

近日,「90後」博士黃超在個人主頁公佈了最新發現。 據羊城晚報報道,今年11月,最新一期動物學研...[詳情]

湖北農博會邂逅饕餮荊楚農味 集中籤約1449.12億元

湖北農業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李建明攝 人民網武漢11月27日電 (周雯)從餐桌上的「尖板...[詳情]

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成功舉辦 1062家單位參展 簽約金額1655.86億元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晶、通訊員鄂文旅)11月28日,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圓滿落下帷幕。...[詳情]

北京開放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

昨日,北京經開區朝林廣場東北門,一輛蘿蔔快跑自動駕駛車輛在落客。 昨日,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在...[詳情]

中國3處新入選灌溉工程有何獨特之處?

江蘇里運河-高郵灌區、江西潦河灌區、西藏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26日成功入選2021年度世界灌溉工程...[詳情]

「太空三人組」給武漢發來祝賀

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在空間站以視訊方式向論壇表示祝賀。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詳情]

第七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漢舉

湖北日報訊 (記者許曠)11月2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副省長曹廣晶...[詳情]

坐著高鐵去看海!中國首條跨海高鐵大橋成功合龍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黃盛)日前,中國首條跨海高鐵新建福廈鐵路湄洲灣大橋成功合龍。 湄洲灣大...[詳情]

黃河實現連續22年不斷流

流經青海省海東市境內的黃河與兩岸美景交相輝映。 薛 俊攝(影像中國) 在三門峽市境內黃河濕地越...[詳情]

首屆湖北農博會 27日在漢開幕

湖北日報訊 (記者崔逾瑜、通訊員張勁、孔劍)11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2021湖北農博...[詳情]

超低溫「生命銀行」可保藏1500萬份生物樣本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正式投用

實現千萬級樣本保藏能力的樣本庫保藏中心。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源)11月23日...[詳情]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啟用

11月23日,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在光谷生物城創新園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光谷科創大走廊大健康...[詳情]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關於給聶海勝頒發「一級航天功勛獎章」 給劉伯明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授予湯洪波「英雄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關於給聶海勝頒發「一級航天功勛獎章」 給劉伯明頒...[詳情]

比賽場館100%使用綠電、清潔能源車輛占比85.84%…… 北京冬奧就這樣一點一點「綠」起來

當前北京市冬奧場館已100%使用綠電,不僅從源頭減少場館碳排放,還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例...[詳情]

在武漢出生的萬尾小中華鱘,明年將放歸長江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11月20日,「探尋中華鱘奧秘」科普親子行活動舉行,20多個家庭走進水利部中...[詳情]

工業互聯網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搭建數字九州通衢

中國 5G%2B工業互聯網大會「5G%2B數字工廠」專題上,歷時兩個多月評選的「武漢十大智能標杆工廠」名...[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