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列表

推荐是家鄉,更是傳承:溫州「麻油鴨」老味

▲溫州瑞安「麻油鴨」。 【記者王輝丹/瑞安報導】「...[详情]

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暫時存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某些微生物可...[詳情]

比「三體」還多一倍的「六體」,瞭解一下

六恆星系統中的每一對恆星距離都比較近,如果存在行星圍繞其中單顆恆星運轉,那麼這顆行星上將很...[詳情]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2020年中國5G連接數占全球87%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22日在2021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展期間發布《2021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詳情]

火星大氣可能「埋」在火衛一上

火星曾是一個溫暖潮濕的星球,而如今變成了一個乾燥寒冷的世界。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的水是通過大...[詳情]

中文成為世界旅遊組織官方語言

本報北京2月21日電(記者鄭海鷗)據文化和旅遊部消息,近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英文簡稱UNWTO)...[詳情]

中國渤海再獲億噸級油氣大發現

人民網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今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詳情]

嫦娥五號帶回月壤首次公開亮相!網友驚呼:長見識了……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詳情]

3月15日前無核酸陰性證明不得乘火車進京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提醒進返京人員注意首都疫情防控要求,高中風險地區人員原則上不能進京,確需進...[詳情]

石墨烯-鈣鈦礦新型X射線探測器問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消息,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3D氣溶膠噴射列印,開發了一...[詳情]

新材料將鋰離子電池容量增加3倍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合成了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可以取代目前在鋰離子電池中使用...[詳情]

中國科學家構建水稻全基因組功能單倍型數據集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構建了一個全基因組...[詳情]

人腸道內竟有超14萬種病毒

病毒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體。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下屬歐洲生物資訊學研...[詳情]

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運抵發射場 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人民網北京2月22日電 (趙竹青)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執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詳情]

資深媒體人:張景為》破解趙韓江朱連環套

(圖/國民黨提供) 新春伊始,日前因為趙少康宣布回歸、進而表態角逐黨主席與總統大選而引發震...[詳情]

「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 開啟「火星探索」新篇章

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4時55分,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為美國國...[詳情]

“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 开启“火星探索”新篇章

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詳情]

19日趣味天象:兩顆紅星把月「拱」 「爭紅鬥豔」鬧天宇

新華社天津2月17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2月19日,紅色的行星火星和紅色的恆星畢宿五將與...[詳情]

春節假期七天來 全國零售餐飲消費超8000億元

本報北京2月17日電(記者王珂)今年春節黃金周,面對疫情防控和就地過年的新形勢新情況,全國消費...[詳情]

始於「糾纏」 終於安全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歷史

量子力學的建立帶來了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以現代資訊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從根本上改...[詳情]

什麼是火星捕獲制動?這腳「刹車」有多難?解答來了

2月10日晚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開啟環繞火星之旅。此次...[詳情]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成功

2月10日19時52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環繞器3000牛軌控發動...[詳情]

「天問」問天:人類為何對「探火」情有獨鍾?

你好,火星,我們來了!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問,問天。茫茫宇宙,...[詳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觀眾規模逾十二億 刷新多項傳播紀錄

「萬民安康辭鼠歲,歡歌笑語迎牛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圓滿播出,海內外...[詳情]

2021年洞頭新春雲團拜會   相約線上共賀新春共享喜悅共敘情誼

【導語】玉鼠辭舊歲,金牛迎新春。2月10日下午,2021年洞頭新春雲上團拜會線上上開啟。區委書記林...[詳情]

嫦娥四號再度喚醒 進入第27月晝工作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2月6日16時48分和4時26分結束月夜...[詳情]

中國幾款新冠疫苗未來怎麼選?雙針接種是否有優勢?專家回應

新聞1+1丨中國疫苗,如何在世界發揮作用? 陳薇院士和康希諾生物聯合研發的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中...[詳情]

科學家發現:100億年前,宇宙中已存在「超級地球」

一顆行星越老,它的密度可能就越小,因為在它形成時沒有那麼多的重元素可用。所以研究人員認為,...[詳情]

跨越雙奧 織就夢想——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誕生記

這是2020年12月15日拍攝的進行場館外立面泛光照明調試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新華社記者 張驍 攝...[詳情]

權威快報丨天問一號傳回首幅火星影像圖

2月5日2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順利完成地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中途修正,以確保...[詳情]

世界首座公鐵同層多塔斜拉橋——珠機城際金海特大橋首節段鋼梁架設成功

金海特大橋效果圖。(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珠海2月1日消息(記者郭淼)1月31日下午5點18分...[詳情]

走近冬奧|兩分鐘看遍張家口賽區 見證冬奧光芒照亮「雪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2021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迎来了第6个年头。 迈过倒计时...[詳情]

3422公里!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最長一橫」即將全線貫通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記者樊曦)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徐州至連雲港高速鐵路(徐...[詳情]

科技101℃|中國計算力指數居全球第二 計算力成數字經濟發展顯著驅動力

數字經濟時代,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計算支撐著各行各業和社會的智慧化轉型,...[詳情]

北京台灣會館重張十周年

北京台灣會館 【記者王輝丹/廈門報導】北京台灣會館五月將迎來重張十周年的慶典,港澳台美協臺...[詳情]

探索星辰宇宙,建設國之重器,他們在群山深處追夢—— 守護「天眼」的年輕人

圖 ①:雷政(左)在查看促動器。 資料圖片 圖 ②:孫純在天眼總控室處理數據。 資料圖片 圖 ③:...[詳情]

賀歲喜劇「金不厭詐」小年夜全台上映

春節賀歲喜劇電影「金不厭詐」小年夜全台上映,全片在金門取景,電影以大家所熟知的八點檔演員為...[詳情]

北京市臺聯第四屆兩岸媒體參訪團 助燃冬奧

【記者王輝丹/崇禮報導】第四屆兩岸媒體參訪活動廿八日圓滿完成參訪行程,該活動由北京市臺聯主...[詳情]

崇禮 北京2022冬奧張家口賽區簡介

【記者王輝丹/崇禮報導】崇禮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取儒家核心思想「崇尚禮...[詳情]

「中國天眼」已開啟地外文明搜索計畫

2020年4月下旬,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開啟了其五大科學目標之一的地...[詳情]

“中国天眼”已开启地外文明搜索计划

2020年4月下旬,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开启了其五大科学目标之一的地外文...[詳情]

天問一號傳回首幅火星圖像

據@中國探月工程 微信消息,2021年2月5日20時,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順...[詳情]

中國國防部發布: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2021年2月4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詳情]

快速從頭馴化四倍體野生稻 科學家在水稻「祖先」身上找回稀缺基因資源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董瑞豐、董星辰)快速從頭馴化異源四倍體野生稻,發揮多倍體的優勢,找回目...[詳情]

中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六號

2月4日23時3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六號發射升...[詳情]

雙管齊下 注射療法殺死皮膚癌細胞

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皮膚癌治療...[詳情]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發布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發布。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人民網北京2月4日電 (記者胡雪蓉...[詳情]

歲末募年菜 光澤集團暖心響應

【記者王輝丹/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貨與年菜,社福機構的弱勢兒童...[詳情]

留榕過年臺灣青年:立春送「服」送「春」 慰問讓我們「倍感溫暖」

由共青團福州市委員會主辦,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福州市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福建省道勤...[詳情]

2020年臺資企業在鄂投資總額增長41.6%

記者3日從湖北省臺辦獲悉,2020年該省新增臺資企業42家,加上原有25家臺資企業追加投資或繼續到資,...[詳情]

大腦記憶組織核糖核酸位置圖首次繪出

據當地媒體報道,一個由以色列科學家領導的以美研究小組,成功繪製出大腦記憶組織中的核糖核酸(...[詳情]

中科學家看清細胞中的特殊「剪刀」

把遺傳密碼中「無效」的內含子「剪」出來,「有效」的外顯子「接」到一起的過程叫做RNA剪接,它是...[詳情]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 「青蒿素——中醫藥獻給世界的一份禮物」(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留影。 新華社發 20世紀50年代,屠呦呦(左二)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詳情]

三星高照,新年來到 春節期間這些天象飽你眼福

NASA 淑氣催春到,三星送福來。2021年2月,夜空中常見的主角「大V」——五大行星、流星雨等,幾乎都...[詳情]

迄今最古老陸地真菌追溯至六億多年前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中美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撰文稱,他們在中國貴州省...[詳情]

中國首部城市工業互聯網專著出版

中國首部城市工業互聯網專著《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近日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該書從工業...[詳情]

中國首個青藏高原大氣水熱立體觀測網路平台建成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吳月輝)青藏高原的大氣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與其周邊地區是如何...[詳情]

中國手機廠商首秀「隔空充電」技術

小米和聯想旗下摩托羅拉29日對外發布和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將這項技術從科幻電影帶到了現實...[詳情]

新型聚變火箭將使到達火星速度快10倍

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聚變火箭,該設備利用磁場從火箭背面發射等離子體粒子,從而推動飛船穿...[詳情]

古典文學研究 釋放當代價值

對古籍的校勘、箋注、考據,一直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內容。近年來,我國學界的古典文學研...[詳情]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1月3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誌著中國在三代核電...[詳情]

疫苗接種加速推廣 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好於預期

當地時間1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成...[詳情]

2月天象:兩顆紅星把月「拱」,元宵月兒十六「圓」

新華社天津1月31日電(記者周潤健)相比於1月,2月的天象略顯遜色,但也不乏亮點。天文專家介紹,...[詳情]

北斗高精度服務全球用戶突破5億

記者1月27日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工作會議獲悉,該集團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詳情]

聚集體學:無疆之域 待琢之玉(科技名家筆談) ——分子聚集體研究之我見

作者唐本忠肖像畫。 本版畫家 張武昌繪 唐本忠和他任主編的國際學術雜誌《聚集體》創刊號的封面。...[詳情]

1.6億年前賊獸類化石破解哺乳動物聽覺演化謎題

哺乳動物聽小骨「三骨鼎立」的聽覺結構是怎麼形成的?1月28日,《自然》線上發表了一項哺乳動物聽...[詳情]

部分海洋物種存在「種群崩潰」危機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動物學研究指出,海洋部分物種面臨「種群崩潰」危機——自1970年以...[詳情]

雲南紅河州多策並舉力促哈尼梯田永續利用 千年古梯田 煥發新生機(人民眼·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圖①:雲南元陽縣梯田稻魚豐收。 龍 俊攝 圖②:雲南紅河縣梯田裡的趕鴨人。 圖③:元陽縣梯田文...[詳情]

中國稻穀小麥庫存可滿足一年消費需求

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記者莊紅韜)「我國稻穀和小麥庫存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中 國 國家糧...[詳情]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一號02組衛星

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一號02組衛星。汪江波 攝 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趙竹青)2021年1月29日12時47分,中...[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9日 一版

工研院攜大同力拼2030電巴國產化 助逐鹿電動車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彭博社(BNEF)估計,預估2040年全球...[詳情]

表情符號:一種非常獨特的傳意方式

表情符號(emoticon或emoji),也稱「表情包」、「顏文字」或「絵文字」,由網路語言的符號和圖標演變而...[詳情]

表情符号:一种非常独特的传意方式

表情符号(emoticon或emoji),也称“表情包”、“颜文字”或“絵文字”,由网络语言的符号和图标演变而...[詳情]

中外科學家發現宇宙最遙遠原初星系團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由該校天文系發起,中國、美國、智利天文學家參與的「宇宙再電離時...[詳情]

全球累計新冠病例數過億

新華社紐約1月26日電(記者張墨成 劉亞南)隨著電子螢幕上一串紅色數字從八位變成九位,美國約翰...[詳情]

中國航天技術打造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

記者26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獲悉,該部群智感知創新中心的四足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研究工...[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7日 一版

境外+1 桃醫案隔離人數攀至3262人 衛福部桃園醫院COVID-19群聚感染案,全案隔離人數總計三二六二人,...[詳情]

量子計算機:資訊技術領域的下一次革命

量子計算機(Quantum Computer)是一類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資訊...[詳情]

量子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下一次革命

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er)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6日 一版

1922增諮詢人力 提升應答率 對二十四日晚間至二十五日早上整體應答率不夠高而表達歉意;會將人儘量...[詳情]

期望「冰絲帶」成為代表人們對冬季美好生活嚮往的新標誌 ——專訪國家速滑館「掌門人」武曉南

1月22日,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武曉南坐在國家速滑館的看臺上,指著身後平整如鏡...[詳情]

新法提昇形狀記憶鈦鎳合金性能

俄羅斯國立研究技術大學的科研人員首先發現了鈦鎳合金的熱機械處理最佳參數,從而改進了生產醫學...[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5日 一版

擴大接觸者居家隔離 整棟醫療大樓的出院患者都以紅區處理方式來處理,且範圍更大;本來只有出院...[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4日 一版

桃醫群聚 再添1例 部立桃園醫院武漢肺炎群聚疫情延燒,昨天首見高齡九十多歲男病患及其大女兒染疫...[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4日 一版

桃醫群聚 再添1例 部立桃園醫院武漢肺炎群聚疫情延燒,昨天首見高齡九十多歲男病患及其大女兒染疫...[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4日 一版

桃醫群聚 再添1例 部立桃園醫院武漢肺炎群聚疫情延燒,昨天首見高齡九十多歲男病患及其大女兒染疫...[詳情]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97464094例

世界衛生組織2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97464094例。...[詳情]

堅持防控不鬆懈 過節盡量少聚集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石家莊的疫情有何特點,什麼時候能控制住?春節臨近,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就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詳情]

蔡棟中國畫作品展 杭州國畫院美術館亮相

▲蔡棟,曾任杭州國畫院美術館館長,現為浙江美術館美術創作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詳情]

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式英語」?

前不久,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中式英語」(Chinglish)的短語「add oil(加...[詳情]

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式英语”?

前不久,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中式英语”(Chinglish)的短语“add oil(加...[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3日 一版

吉安環保志工隊成軍 游淑貞贈工作背心共創永續潔淨好家園 吉安鄉公所一〇九年榮獲花蓮全縣清淨家...[詳情]

臺灣魔力棒球樂園項目落戶四川彭州

簽約儀式(圖片來源:四川省彭州市臺辦供圖) 中國臺灣網1月21日訊 1月19日,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袁明...[詳情]

銀河系低頻背景信號能「聽」到

人類已經探測到的引力波就好比時空海洋中的「海嘯」,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更為柔和的漣漪應該遍...[詳情]

中國研製,時速620公里!「貼地飛行」何時夢圓?

西南交大副校長何川:「如國家支持建設長距離試驗線,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我是有充分信心的...[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2日 一版

竹市暖警郭有軒助拾荒母子重生 獲台灣「紫絲帶獎」最高榮譽 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家防官郭有軒,...[詳情]

台灣新生報 2021年1月21日 一版

眼睛不對稱 投醫揪出甲狀腺亢進合併肌肉無力症 十四歲高姓小女生,父親長期在大陸經商,因而跟著...[詳情]

世衛組織: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94963847例

世界衛生組織2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94963847例。...[詳情]

拜登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重返《巴黎協定》

美國總統拜登20日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詳情]

何為返鄉?何時啟動?誰來檢查?國家衛健委權威回應「返鄉需持陰性核酸檢測」相關焦點

「返鄉人員需持7天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返鄉,返鄉後實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聚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