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4日電(記者 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公佈,在成都市南部發現戰國至明代的6000餘座古代墓葬,出土數萬件珍貴文物。
據現場考古發掘領隊左志強介紹,2015年3月至今,為配合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的建設,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展了連續多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成果豐碩。不僅發現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遺存,還發掘了6000餘座古代墓葬。墓葬類型主要為崖墓、岩坑墓、磚室墓等,時代自戰國至明代,出土數以萬計的陶、瓷、銅、鐵、玻璃、石質等不同材質文物,其中以戰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帶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東漢時期畫像石棺、晉代印度-太平洋珠等文物最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上述考古成果為探索絲綢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古代社會變遷等重要課題,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實物資料與歷史資訊。」左志強說。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劉雨茂認為,新川園區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