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傳承百年非遺文化 天津皇會展演19日隆重舉行

2025-04-22 14:48    作者:李 衛   來源:未知   VIEW:

時值天津天后宮勅建699周年,紀念天后誕辰1065周年之際,419第十二屆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的重頭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津皇會活化展演暨紀念天后誕辰1065周年民俗文化活動”在天津古文化街及天津天后宮隆重舉行









天津是一座有“韻味”的城市,在數百年文化傳承和演進中,形成了獨特的“津派”文化,也成為中國北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媽祖祭典之天津皇會是經典傳統民俗活動,是中國北方獨有的一種媽祖祭典儀式,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名“娘娘會”、“天后聖會”。此會源於元明時期,文字記載於清代康熙四年(1665),後更名為“皇會”,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前後,天津天后宮都舉辦巡安散福民俗文化活動。在這一天,商賈籌資酬神演出,市民聚集在天后宮觀看花會表演,在市集上購買物品、品嘗美食,相互祝福、祈福納祥,傳播“立德行善大愛”之精神,場面熱鬧非凡、其樂融融。天津皇會是天津天后宮傳統民俗活動的核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流傳至今









今年的皇會展演活動全程為1.9公里,在繼承往年傳統的基礎上呈現三大特徵:並體現出五個亮點。參演皇會展演的隊伍最多,共有來自京津冀三地的21道花會隊伍參與巡遊表演,集中了華北地區花會的精髓。參與皇會展演的種類最全,法鼓、獅子、寶傘、跨鼓、杠箱、竹馬、中幡、高蹺等十餘種類。參與皇會展演的水準最高,基本為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多年未見的表演形式再次登上天津皇會的巡演舞臺。參與皇會展演的藝術涵蓋最廣,葛漁城重閣聖會是集舞蹈、戲劇、美術、雜技等於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它造型鮮明,形式獨特,內容豐富,體現出“高、精、險、奇、巧”的特點。參與皇會展演的隊伍年齡最年輕,參演人員呈現年輕化,傳承有序。寶傘會、跨鼓會、南什錦、五虎棍等團隊裡的年輕演員眾多,顯示了當代年輕人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熱愛與追捧,傳統非遺經久流傳,歷久彌新。







第十二屆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期間在古文化街、天后宮、鼓樓、水閣大街多個節點舉辦內容豐富的文旅活動。圍繞河海津韻,推出天津潞河督運巷·魚燈節,在潞河督運巷舉辦魚燈巡遊、舞蹈演繹、非遺演繹、猜燈謎等活動。





今天的皇會展演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熱捧。中午還在天后宮內向市民舍媽祖催生餃子。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