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工智慧正在快速融入人們的工作中,極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管理等成本,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從「刷臉」乘坐飛機到無人超市,從多功能巡邏機器人到智慧醫療……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驅動下,人工智慧行業應用不斷落地開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為了抓住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機遇,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將人工智慧寫入發展戰略,將其視作促進經濟轉型、改善民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這是一個屬於人工智慧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在加緊人工智慧發展布局,人工智慧、移動終端、雲計算、大數據等相關專業人才倍受關注。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慧相關人才缺口近1500萬,其中中國人工智慧行業人才缺口高達500萬。中國人工智慧領域人才供需比處於較低水準,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四個技術方向的人才供需比分別為0.49、0.49、0.48和0.38;其中計算機視覺人才供需比最低,人才最為緊缺。從中國的崗位端看,算法方向人才需求最為集中;人工智慧最難招崗位TOP10中,有7個算法崗位,3個工程崗位。
現實中的人工智慧發展,並未在模仿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也稱強人工智慧)」上集中太多資源。相反,人工智慧研究自正式誕生起,就專注於讓計算機通過「機器學習」來自我優化算法,最後形成可以高效率解決特定問題的「專家系統」。由於這些人工智慧只會在限定好的狹窄領域中發揮作用,不具備、也不追求全面複雜的認知能力,因此也被稱為「弱人工智慧」。但是無論如何,這些可以高效率解決特定問題的人工智慧,在解放勞動力,推動現代工廠、組織智能化管理上都起到了關鍵的核心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等相關技術會陸續普及應用;在這種趨勢下,智能化的發展是必然的。互聯網行業開始應用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然後陸續普及到其他行業。從大的發展前景來看,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在未來,當人工智慧的發展進入全新的領域時,很多人會暫時休息或休整;對全世界的經濟和社會來說,影響很大。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必須認真、深入地研究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明確發展方向,選擇正確的道路,才能獲得未來的成功。
文/高民(作者單位: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