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2億年前蟈蟈嗓門有多高?化石研究得出答案
2022-12-14 08:52 作者:張曄 來源:科技日報 VIEW:
直翅目昆蟲是現今多樣性最高的鳴聲生物,包括常見的蟋蟀、螽斯、蝗蟲等。其中螽斯(俗稱蟈蟈、紡織娘)可以利用前翅間的相互摩擦發出聲音,依靠前足的聽器(鼓膜)接收聲音信號。螽斯在中生代非常繁盛,因此是動物聲學演化研究的一類理想類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許春鵬在王博研究員和張海春研究員的指導下,從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檢視了1000多塊直翅目化石標本,建立了螽斯化石的關鍵形態特徵數據庫,並根據生物物理模型,對中生代螽斯的鳴聲頻率進行了系統重建。
研究還發現,在早中侏羅世,螽斯類群發生了明顯的類群轉換現象:原本占據主導地位的哈格鳴螽科昆蟲開始衰落,具有「更高的聲學能力」的鳴螽科昆蟲開始崛起。許春鵬認為,這是因為鳴螽科昆蟲的鳴聲頻率為雙峰分布,高頻鳴聲有利於躲避捕食者的探查,低頻鳴聲能夠傳播更遠的距離。
這也表明,在同一時代的生態系統中,已經出現聲學生態位分區,它可以極大地降低聲學交流時其他聲學信號的干擾,提高聲學交流的效率。因此,高效的聲學交流能力很可能是中生代早期螽斯輻射演化的驅動因素之一。(記者張曄)
- 責編:
- 人類第一所木建築造於47.6萬年前 2023-09-23
- 遠古海洋動物「講述」神經元起源的故事 人類腦細胞成分約8億 2023-09-23
- 人體內細胞數量確定 成年男性36萬億 成年女性28萬億 2023-09-21
- 93萬年前人類祖先僅剩千餘人?人類自古就是命運共同體! 2023-09-08
- 4.62億年前海洋生物群發現 2023-05-09
- 遠古發現丨科學家發現2億多年前的「奇異羅平龍」 2023-01-07
- 月球在過去25億年裡不斷遠離地球 2022-10-14
- 112年度科技發展概算達1383億元 2022-10-04
- 5億歲的雲南蟲身份確定 被寫入脊椎動物「家譜」第一頁 2022-07-18
- AI發現至少80萬年前人類用火遺址 2022-07-01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