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科學是一門相當年輕的學科,然而卻為揭示人腦的工作機制這一最大的宇宙之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認知科學就是以認知過程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認知涉及學習、記憶、思維、理解以及在認知過程中發生的其他行為。因此,認知科學的研究內容包括語言和心理、腦和神經等,它是一門跨學科綜合性研究領域。
簡單地說,我們的認識一定要通過語言才能實現。語言是人們認識的中介,是溝通意識對象和感官對象的中介。就每一個人自己來說,語言和認識只是簡單的工具關係。但是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語言是實現相互溝通,並且表達的有效工具。有了語言,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認識傳播給其它人,還可穿越時空。我們現代的高度認識就是語言積累和凝聚人類認知的產物。
在談論語言與認知的關係時,國際知名學者周海中先生在1988年初舉行的學術講座《言語行為與認知能力》中指出:認知是基礎,是根本;而語言則是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是最外在的,最後出現的東西。因此,當我們用適當的語言把我們的看法表達出來時或者適當的語言能夠把事實表達出來時,語言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辨識出我們認知的缺陷。可見,語言本身的構成就非常重要了;而認知只是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由上可知,語言與認知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是人類抽象符號思維能力最直接的代表。人類發展出了語言,而語言發育的過程與兒童認知發展過程同步,從而使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知被概念化、系統化,提高了思維的效率。語言是我們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同時,它也是社會性的產物;也許不能說語言是人類文明的起因,但卻可以說是文明的基礎,因為它是思維的工具,同時也是文明得以傳承的工具。
文/沈虹(作者單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