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五年前因他一語點醒才有今天如意醒世品牌琉璃工房夢圓
60載之前今天、1965年6月5日,中華和諧粥文化非遺傳承人、我陸炳文在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校慶日,接受校長頒發54級工業教育學系、結業總成績第一名優異獎狀獎勵;今午特向臺灣精品先驅、琉璃工房購入第一款琉璃工藝品、《甚是如意》30周年紀念,兼與創辦人楊惠姍初次見面結識至今,將近10000個日子的、2025年6.13文化遺產日前一周,專程赴臺北SOGO復興藝廊、九樓LIULI參觀,懷舊並且尋夢,找新款如意寶,此行大有收穫。
今周刊曾用標題《中國琉璃夢》大幅報導:「1991年,楊惠姍和琉璃工房的機會來了。應現任行政院長蕭萬長的委託,楊惠姍和琉璃工房在日本最大商展中,負責規劃設計台灣的形象館。」台灣光華雜誌也以《女媧補天式的創業淬煉》為題,專文介紹過琉璃工房:「找到了重新出發的意義——開創中國現代水晶玻璃的新頁。然而,一頭栽入才發現,玩玻璃的方式很多,但要無所限制地創作、表現作品精美細節,脫蠟鑄造法是唯一的工法。
「『當時只有法國人,才會這種技術,』張毅說,他們轉向極富盛名的、法國老品牌Daum工作室求助,但遭拒絕,只好硬著頭皮自己摸索,1987開始的前3年,為了研發技術,變賣家產後還負債7000多萬元。當時的經濟部長蕭萬長,擔心他們做不下去,送二人去日本參展,才從日本人口中,得知漢代出土的『琉璃耳杯』,就是用脫蠟鑄造的技術。
「原來2100年前,中國已經有脫蠟鑄造的成熟技法,這個傳承使命,給了兩人走下去的動力。⋯⋯正如張毅執導的動畫《女媧補天》,女媧創造天地後,目睹人類爭鬥燒殺導致天崩地裂,傷心的女媧煉石補天,最後變成一塊五彩石,拯救了蒼生,楊惠姍透過烈火淬煉,終於達成了讓琉璃,站上世界舞台的使命。」
自1991年起,台灣精品脫胎換骨,復興35載後,千錘百煉始成國際品牌,創台灣精品揚名於世典型傳奇故事,將近10000個日子,濃縮版如意篇育成,35年前因『他』的一語點醒,才有今天如意醒世天花板品牌、琉璃工房夢圓而大發利市,而擠身世界知名工藝品行列。此處所提到的『他』,不是別人,正是前副總统、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他在經濟部長仼內做之好事,開口講岀「送去日本參展」,一語點醒而成就大品牌夢圓。
同期,臺灣公關教父陸炳文,剛剛榮獲1991年傑出公關獎/傑出危機處理獎,未幾便被蕭萬長延攬,進入經濟部擔任顧問,負責機關公關形象設計、以及國會聯絡人室工作,使得與楊惠姍和琉璃工房接觸,更在展開產業輔導、和交流溝通中開導,一般次級品才是「以量制價」的訂價策略,凡是高端品則反其道而行「以價制量」,建議琉璃產品必須限量推出,故新品實施標注批號應屬必然,感謝他們改變行銷的從善如流,亦從此感覺到工房的生意興隆。例如後來我購置《龍頭如意》,發現琉璃底部已加標注,「此件出品批號電刻字樣:L.L.G.F.琉璃工房,2000,57/500」,這表示琉璃工房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的過程中也有『他』,陸炳文同樣扮演過關鍵角色,卻適時注入“如意”符號元素。回首往事,記憶猶新,琉璃如意,《運好如意》。
“如意”是中國自古以來,不曾消失的吉祥符號,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是一種美好祝福,也是一種善意提醒;人在不如意時,就該想想如意;一旦遇逆境,就往順境走。所以自此琉璃工房,一直研發做好如意,希望將如意傳給更多人,人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如意”,希望大家做任何事,都能運好順心如意,怡心如意、稱心如意。
楊惠姍開始投入工房,從事於琉璃創作算起,不休不眠27年之後,她才首次嘗試成功新作的、第一尊琉璃媽祖聖像,特别取名《慈光安瀾》,2014年公開亮相時,全身穿戴北宋的服飾,頭頂冠冕、手持如意、腳踏祥龍,乘著如意雲到,護守人間萬里。領人入聖,引人入勝。
2016年春季,琉璃工房再接再曆,順從如意的福祿壽吉慶美好意涵出發,再進化以「甚是如意」系列的8件作品,重新呈現琉璃材質的如意新意象。
大陸解放日報解放網訊(記者 鍾菡)上,難得一見相關消息的長文中,描述:如意,曾經是被乾隆視若珍寶的藏品,也是清代皇帝贈予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禮品。去(2015)年11月,美國政府公佈總統奧巴馬2014年獲贈禮物名單之中,赫然發現琉璃工房《和合錦繡》作品,並且被正式紀錄在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與英女王的禮物以及沙特阿拉伯王室致贈的價值56萬美元珠寶並列。
此一國寶級禮物《和合錦繡》的、主要圖騰是「如意」和「柿子」,講解「事事如意」的吉祥美好寓意,這件作品,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賦予的說明文是「順性而動,事事圓滿。春回乾坤,無處不是如意。」琉璃工房公關傳媒公開表示,最早的如意出現在商周時期,在3000年的傳承中,如意,是銘記每個美好時刻的祝福,也是名副其實的祈福神器。
琉璃工房由於有『他』,35年來才能不落人後,始從其形而上的文化內涵出發,承其意,飾其形,放大意義不同的圖騰,如牡丹、喜鵲、柿子、松樹、壽字、山水,贈予令人仰慕的君子、德高望重的長者,也為新婚燕爾的喜慶添輝,為一路猛進的事業助力。「甚是如意」系列的8件作品,分別為《福壽如意》、《如意圓寶》、《喜躍如意》、《騰雲如意》、《高遠如意》、《吉運如意》、《君子如意》、《天香如意》等。
陸炳文因而與有榮焉,如人所喜所愿分享了,工房開花結果的快慰,感受系列如意觀、觀如意祥和之境,從器物到精神,從寓意到祝福,境界無涯,學問無窮!尤其參與其中,共同見證奇跡,琉璃脫臘工法失傳後琉璃工房,在台脫胎換骨甚是如意育成,一步一脚印,一件一手作,先下手為強,搶到了先機,購入第一柄工房之作,富而不貴的《富貴如意》,設計以甜甜圈狀同色、同質形體為如意頭座,首展於1999年9月29日、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開幕,「大家如意特展」全球巡展。
策展人陳列百餘件如意,均屬古董或創新工藝品,唯獨推介首次曝光的、工房之作《富貴如意》:富貴,是一種幸福的願望,富貴的期許和祈求,轉換成各式各樣的象徵事物,如意即是;《詩經·小雅》中記載“如川之方至”,意為君子的品德應如水一般,有海納川流的胸襟,包容萬物。如意上翻滾的浪花,奔湧向前,寓意不斷奮進的人生之路。在五行中,水為財,將此如意至於家中財位,能廣聚財富,乘大勢而起,無往而不利。東風至,大勢篤定,揚帆起,激蕩滄海,如海納川流,無往不利。全球限量:2000件,作品材質:Crystal Glass,作品尺寸:26.8*9.7*8.7公分。這是我購自工房,第一款琉璃如意,中國傳統琉璃脫臘工法,失傳2000多年後,琉璃工房1991年,聽『他』一席話始點醒,夢中古早事才有今日,如意醒世琉璃工房圓夢,結緣紀念品橫空岀世。
迨至1997年,『他』奉命組閣,我陸炳文奉召跟著入內閣大院,權充內務長總管大小庶務。期間一度因緣際會下觸動了煩心,我必陪伴『他』把卻玩小如意安心,竟敢在臺北榮總的手術恢復室中,聯想起淡水工房琉璃藝術工作室。陳年舊事從民國八十七年七、八月間新聞稿就已看岀端倪。
1998年7月30日大小報上,幾則小標〈蕭萬長今早攝護腺手術〉,類此文稱:「行政院長蕭萬長昨天,因為攝護腺腫大到醫院檢查,雖然下午就出院上班,但是晚上又住進榮總,今天上午開刀,倒底院長身體狀況如何?以及開刀時機,很多人關心。」「因為攝護腺肥大開刀的、行政院長蕭萬長上午出院了,隨即回辦公室主持行政院會。院長說,他只是零件故障,需要整修,沒有大礙,謝謝大家關心。「在大家的掌聲中,蕭院長上午提早出院了!他在夫人朱俶賢、新聞局長程建人的陪同下,精神看起來好極了,雖然醫院方面希望院長能住滿兩個星期,不過,蕭院長關心國事,決定向院方請假,早點回到辦公室處理公務。」「蕭院長是在七月三十號,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攝護腺肥大的手術。經過檢查,證實是良性的肥大,切除之後,已經康復,只是還要定期到醫院檢查檢查。院長揮揮手,高高興興出院去,直接到行政院上班。」
同(1998)年8月6日,再見中央社配圖發岀通稿,指出:「行政院長蕭萬長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完成攝護腺肥大搔刮手術後,6日上午到行政院上班,在行政院大門口揮手向採訪媒體致意,並感謝大家的關懷。」證實了『他』住醫院開刀、回行政院上班主持院會,卻神不知鬼不覺短暫時光,溜出病房悄悄去琉璃工房,關切楊惠姍與事業大發展。
昔日如意大師安排此次、私人行程並全程陪同,唯一得知彼此交談內容,今頭回對外公示:值得國人驕傲的琉璃工房,臺灣藝術與文化世界品牌,由楊惠姍、張毅、王俠軍等人於1987年創立,是亞洲第一所以「玻璃粉脫蠟鑄造」(Pate-de-verre)工法進行創作的當代琉璃藝術工作室。楊惠姍說,「1991年當時,負責規劃設計台灣形象館,我們的技術還很不純熟,在館內展出的15件作品,尚且是臨時湊出來的呢!」不過楊惠姍和琉璃工房第一次出國展示,就遇上影響最深遠的恩人、日本玻璃大師由水常雄,曾任東京玻璃工藝研究所、及能登島玻璃工房所長、石川縣能登島玻璃美術館常務理事、箱根玻璃之森美術館顧問等。除了創作之外,更具豐富的策展經驗,並曾出版多本藝術與玻璃之相關著作。
另一位『他』、由水常雄的存在,令人對她、楊惠姍也會刮目相看。過去渠等一直以為「琉璃脫臘鑄造」的技術,只在法國有,但當由水常雄,這位享譽國際的東方玻璃專家,來到台灣形象館,看到牆上的文案後,當場提出了指正。根據『他』的研究,早在2000年前中國漢代,就已出現脫臘鑄造的琉璃作品。聽後令她覺得很慚愧,在當下也決意要重興這個、中國古老就已發展至極的技法,並且承傳下去。
「這一記當頭棒喝,為琉璃工房的未來找到方向,也成為我們奮力向前的重要動力!」楊惠姍說。她將琉璃工房塑造成「國際認同的文化品牌」的未來遠景,如今有跡可循。回顧琉璃工房「從無到有」的草創歷程,早期因為沒有技術,即使投入大筆資金,也無法將理想化為現實。陸炳文今強調:蕭院長在台北榮總動手術、開刀後恢復健康首個行程,我安排好去琉璃工房参觀,如意跟老友見個面報平安。
眼看如今琉璃工房更加成熟茁壯,已是當今華人世界琉璃藝術的重要品牌,影響力遍佈全球。楊惠姍和張毅被公認為、華人現代琉璃藝術的奠基人與開拓者。2000年6月16日至7月7日,陸炳文策籌「大家如意特展」全球巡展擇吉到了香江,香港展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行,楊惠姍和張毅受邀連袂出席開幕式,互相捧場,相互祝福,十方如意,六時吉祥。2019年,楊惠姍與張毅攜手復興的、中國琉璃脫蠟鑄造技藝“琉璃燒制技藝”,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翌(2020)年,楊惠姍、張毅又同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中華和諧粥文化非遺傳承人陸炳文博士,刻意選在6.13文化遺產日前夕,走訪琉璃工房回味失傳千年的中國琉璃技藝,從仨位手上復興的流風餘韻,回首1987年華麗轉身,1991年脫胎換骨,從此走上復興中國琉璃藝術的征程。後當2000年8月9日吉時,蕭萬長重回到臺北旗艦店,參觀琉璃工房會見老朋友,也難掩怡心如意喜悅之情。
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卅五年前因他一語點醒才有今天如意醒世品牌琉璃工房夢圓
2025-06-05 19:51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VIEW:
- 責編: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