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大陸 > 正文

愛國醫傑陳展如:仁心映天地

2025-02-15 09:11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閱覽:



著名愛國名醫——陳展如

在福建省莆田市,陳展如的大名幾乎家喻戶曉,而在全國範圍內,或許知道他的人並不多。但提及現任中央黨校校長陳希,人們則較為熟知。鮮為人知的是,陳希正是這位愛國名醫陳展如的後裔。


陳展如,1891年出生,犧牲於1940年,是莆田一位聲名卓著的西醫。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深受當地民眾的敬仰。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莆田籍著名作家郭風就曾專門寫過一篇散文,頌揚陳展如先生的醫風醫德和愛國情操。


1939年12月,陳展如奉調入伍,離別家中身懷六甲的妻子和一群年幼子女,毅然前往金華報到。然而,這位不畏強權、敢于仗義執言的名醫,卻在入伍後半年,慘遭國民黨暗殺。他的英勇事蹟和凜然正氣,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他被譽為一位硬骨頭的知識分子和愛國民主人士。


童年時的展如,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智慧超群,對知識有著無盡的追求。及長,他胸懷壯志,遨遊于新學的瀚海,誓以醫術為槳,渡人間苦難之淵。一九一七年,天津陸軍醫學校的畢業禮上,他身著戎裝,眸光如炬,心中卻滿載對故鄉的深情與拯救蒼生的宏願。



歸鄉之途,是他醫道踐行的征程。展如醫院,猶如一座燈塔,照亮了莆田的每一寸土地。在這裡,無分貴賤,只有生命的平等與尊重。他,那雙手,仿佛能驅散一切病痛,無論是垂危的病人,還是深夜求治的貧寒之家,他總是隨呼隨應,以精湛的醫術和高潔的醫德,譜寫著醫者仁心的華章。對於困苦者,他常免收診金藥費,遇無力支付之人,則先醫後賬,年終清算,這份大愛,如同甘霖般悄無聲息,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靈。

然而,展如之懷,不僅限於醫術,更牽繫家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的烽火,打破了東北的安寧,也點燃了展如心中的烈焰。他憤然斥責當局之懦弱,言辭如劍,刺痛人心。在醫師公會等公眾場合,他暢談國事,針砭時弊,那份正直與勇敢,使他成為了當權者的眼中刺,肉中釘。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抗戰的熊熊烈焰燃燒大地。展如,這位無黨派的愛國者,屢次捐資助戰,帶領全家兒女,手捧銅錢,獻于救國獻金臺。他擔任莆田縣抗敵自衛團第二後方醫院院長,籌備抗日醫療事宜,培訓救護隊員,更激勵自己的學生投身前線,以醫術和熱血,譜寫著抗日的讚歌。



1939年12月,陳展如奉調入伍,離別家中身懷六甲的妻子和一群年幼子女,毅然前往金華報到。這位不畏強權、敢于仗義執言的名醫,心中滿是對家國的無限深情與責任。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入伍後僅半年,他因揭露政府當局貪腐,慘遭國民黨暗殺。那一刻,天地同哀,他的英勇事蹟和凜然正氣,如同烈火般燃燒在人們的心中,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他被譽為一位硬骨頭的知識分子和愛國民主人士,他的名字和事蹟,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上。

陳展如,他的名字,如同一首未終的壯歌,迴蕩在歷史的蒼穹中。他的醫術,他的醫德,他的愛國之情,如同璀璨的星辰,永遠照亮著後人的前行之路。他的一生,是醫者仁心的典範,是愛國熱忱的彰顯,是激昂而壯美的詩篇。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讓我們銘記陳展如,銘記那份仁心映天地的偉大精神。同時,也讓我們對陳希,這位愛國名醫的後裔,寄予更深的敬意和期待,讓愛與責任,永遠傳承下去。




七律長詩頌

仁心映天地——愛國醫傑陳展如頌

閩中莆田有名醫,陳展如者聲譽齊。

清泉潤澤鄉土地,家世淵源述不迷。

全國雖未廣知聞,陳希後裔光熠熠。

承繼先賢宏願志,家國情懷心自緝。



展如生逢亂世年,醫術精湛世所傳。

童年智慧如珠燦,壯志凌雲心自堅。

天津醫校終學業,戎裝畢業志愈酣。

滿載深情歸故里,醫道踐行展宏願。



展如醫院如燈塔,照亮莆田無貴賤。

隨呼隨應無晝夜,病痛驅散手如電。

貧寒之家亦溫存,免收診金情更眷。

大愛如霖滋萬物,仁心仁術人稱讚。



展如胸懷非僅醫,家國情懷心自系。

九一八事烽火起,憤然斥責心不息。

針砭時弊勇無畏,公眾場合談國計。

正直勇敢人敬仰,當權者忌心自悸。



盧溝橋畔戰火燃,展如無黨心自虔。

屢次捐資助抗戰,全家兒女情更綿。

後方醫院長擔當,抗日醫療事籌全。

激勵學生赴前線,醫術熱血譜新篇。



三九年末奉調入,離別家眷心自苦。

不畏強權言仗義,揭露貪腐心自怒。

入伍半年遭暗殺,天地同哀人共悼。

英勇事蹟傳千古,硬骨頭士名永昭。



展如之名壯歌揚,歷史蒼穹光自長。

醫術醫德人稱頌,愛國情懷心自藏。

醫者仁心典範在,激昂壯美詩行香。

後人銘記心永記,仁心映天地自光。





陳展如的故居位於莆田市區西牆巷,是一座帶歐式風格的三層樓建築,卓爾不群。故居南北嚮建築,南接東大路,北抵文獻路,占地面積798平方米。這裡曾是中共地下黨閩中特委的聯絡站和交通站,為共產黨的對敵鬥爭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初,陳展如的夫人深明大義,將故居借予駐紮在莆田的第28軍無償使用,體現了家國情懷和大義之舉。




愛國名醫陳展如

        陳公諱瑞驥,字展如,福建莆田人。幼聰慧,喜讀書,稍長,即志於新學,以學醫救民為畢生理念。一九一七年于天津陸軍

醫學校畢業。歷任福建陸軍補充第一師營、團、師正軍醫官、醫院院長等職。時值軍間混成,公不欲助紂為虐,遂於一九

二三年辭官回鄉,開設《展如醫院》服務桑梓。

         公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曾治癒了不少瀕危病人,對病人,不論貧富親疏,一視同仁。有重病求出診者,皆隨請隨到。對於貧困者,常減免診金藥費。遇一時缺錢病人,則先治病,貴用掛賬,年終歸還,使病人得到及時救治。舊時常有瘟疫流行,公則免費施種疫苗。行醫多年,聲譽鵲起,遐邇聞名。

        公無黨無派,素懷憂國愛民之心。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公憤然直抨當局之不抵抗,致令國土淪喪。又常在醫師公會等公開場合,縱論國是,抨擊時弊;耿直敢言,招致政府當局忌恨,聲言誓除之。友人聞訊急告,公正氣凜然,不改初衷。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抗戰軍興。公多次捐資抗日,親率全家子女同往文峰宮前救國獻金臺人手一幣捐獻。又出任莆田縣

抗敵自衛團第二後方醫院院長,籌備抗日醫療事務,培訓教護人員。更鼓勵自己學生林萬里、戴淛模等赴前線抗日。一九三九年公奉調入伍,罔顧自己高血壓、重痔瘡等疾病,忍別九個未成年子女及身懷六甲妻子,毅然奔赴抗日前線。一九四零年五月,因抨擊政府當局貪腐,被殺害於浙江金華石枚泉鎮,時年五十。

                               陳展如後裔謹記

                                 二零一零年八月。







在故居的院牆上,我特別注意到了一塊鑲嵌的青石板,上面落款為「陳展如後裔謹記」、「西元2008年10月」。這塊青石板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陳展如的後裔陳希。


陳希,男,漢族,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1970年12月參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催化動力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學位,研究員。

現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長(院長)、全國少工委名譽主任。


如今,站在陳展如的故居前,我不禁感慨萬分。陳展如先生以他的醫術和愛國情操贏得了人們的敬仰,而陳希則以他的才華和奉獻精神在政壇上嶄露頭角。他們雖然身處不同的時代,但都有著一顆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的心。







如今,陳展如故居的第一層樓已被陳氏後裔租給外人做咖啡廳,對外公開營業。我得以在咖啡廳營業時間仔細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故居由主樓和附樓、前庭和後院組成,主樓共三層,建築面積近500平米。前庭的右側有一古井,井壁邊上的銘文「慧泉」為明萬曆丁酉年太守陳王庭手書,增添了故居的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