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朱明月:《震撼教育》舞台劇傳遞基本功重要令人同感震撼

2025-08-24 07:52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朱明月:《震撼教育》舞台劇傳遞基本功重要令人同感震撼

「今晚觀賞梅門年度最佳劇作,我坐在台下看過了好受感動,全台演員年輕化,劇情編寫創意足,舞台效果具有一絲禪意,背景音樂帶有一點鼓聲,按京劇伴奏武場打擊樂來說,這就叫做板鼓,這個題材很好,教化人心,有教無類,我很欣賞李鳳山師父所說,教學相長,因材施教,做為老師的我,頗有同樣感觸,以平甩功為基礎,融入整體舞台中,傳遞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凡事都離不開基礎工夫,戱劇張力令人同感震撼不已。」

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全球粥會世界總會監事長、兼戱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台唯一科班岀身大陸戱劇最高學府,兩岸知名表演藝術家朱明月教授,823日以特別來賓身分,應邀觀看2025年度親子功夫舞台劇《震撼教育》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今觀劇中,師父為了改正小徒弟不良的受教心態,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抱怨、比較等四方面,費盡苦心,而示現了喜、怒、悲、嚴,這四個面相,對小徒弟言,百般磨練,十分寫意,教養俱足矣!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年度功夫舞台大戲--《震撼教育》,內容取材自國內知名養生功夫大師李鳳山師父,平常上課因材施教、化頑解迷的真實故事。全劇融入了中西方古今高人、幽默雋永的生活智慧,一邊喝茶聊天,一邊輕輕鬆鬆地寓教於樂,把一個師父教導徒弟、示現種種教化法的傳奇故事,打理得鞭闢入裡、扣人心弦。全劇總長度共計90分鐘,分秒必看,毫無冷場。

這樣一個結合文學意境、武學內涵的奇特團體,將待人處世的道理融為劇情,並不淪於說教。同時,對於劇中所傳達的尊師重道精神、允文允武的風格演出,咸認為是對治當前各種時代病症,切合社會需要的一帖心神良藥。

2000年起,李鳳山師父即帶領門下弟子,每年製作舞台劇,迄今從未中斷,題材切中時勢環境,內容展現教化意義,融合音樂、舞蹈、武術、魔術等表演元素,節奏緊湊,寓意深長;刻畫人性淋漓盡致,內蘊哲理發人深省,兼具高度藝術價值、與絕佳聲光娛樂效果!

朱教授今還將特色,再加補充6點說明:1、打造舞台新風貌/擅以禪風,單純的舞台設計,賦予想像空間,呈現留白的視覺效果,觀者盡情馳騁神思、自由翱翔。武術與戲劇相互輝映:打破傳統武術秀,單一線性的表演型態,由武術與舞蹈穿插融入,帶出一則有教化意義的故事,互相幫襯,相互輝映,創造獨特的劇場式武術表演、與臺上臺下交融的互動環節,演出一氣呵成,堪稱難能可貴。

2、童子功的極致展現/20位小演員均为梅門小飛俠,從小便接受嚴謹規律的文武合一訓練,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以養生功法為基礎,將「氣」應用發揮在學習、鍛鍊、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不僅保護自己不受傷,維持身心的柔軟、放鬆;更能凝聚精氣神,動在靈巧,靜在專注,為童子功的完美表現。

3、中華武藝的美學呈現/傳統武學為固有文化之一環,源遠流長,萬古留芳。它既不是外在筋骨皮肉的肢體動作,也不是虛張聲勢的故作姿態,乃由內在生動氣韻的技巧與勁道,講究的是「武道」與「武德」,巧妙表達中華武學的精緻與細膩,將武術推上美學與藝術層面。

4、深入淺出人性的環保:本劇內涵徹底探討、剖析人性,點出淨化人心的方法,完整表現在人性的改革,並以「喜」、「怒」、「悲」、「嚴」四種教化方式,希望讓人徹底覺醒。5、親子同樂闔家共賞/多年來梅門年度大戲,臺北場皆安排在市政府親子劇場義演,讓親子教育每年均登上新台階,尤以這齣《震撼教育》大戲,有歡笑、有感動、有夢想、有道理、有教化、有啟發…非常適合闔家大小同來觀賞,共享歡樂氣氛,促進情感融洽,身心皆獲解放。

6、寓教於樂由戲入道/在李鳳山師父的精心編導、資深表演藝術工作者劉明的精明指導下,全劇共一個半小時、分上下半場演出,緊湊熱鬧,絕無冷場,引人入勝,掌聲滿堂;劇中對話,隨處透顯意涵深遠的啟示,發人深思。歷來梅門,每一齣戲,都具有反省的力量,每一個角色,皆是現實人生的反映,每一次演出,都是自我學習的機會,從而我們盡情地,在樂玩中帶領觀者入道,並認識自己!特别是這齣《震撼教育》,尤其展示了自我震撼,意外收穫,意想不到!

昨晚的台北場《震撼教育》劇,吸引觀眾到場捧場幾乎爆滿,行政院前參事兼第7組組長陸炳文博士,行政院前海巡署第2任署長王進旺等嘉賓,受邀在場觀賞,陸博士觀後,有所感指出:《震撼教育》此劇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原因是跟我們全球粥會總會近來所推行、高品質生活運動之、情志養生旨趣相當契合,換句話說「流行一炁新式師徒間情志教養功夫」、與「梅門舞台劇喜怒悲嚴震撼教育」有4大共通處--

1.以情志為核心的教育方式:

   •流行一炁:強調師徒之間透過情志(喜、怒、哀、樂等情感力量)來調和、引導學生的心性與功夫修養(喜、怒、悲、嚴四教化面向)。師者並非只傳技,而是以情動人,讓學徒在「感」中而「悟」。

   •梅門舞台劇:演出形式中,透過喜、怒、悲、嚴等強烈的情緒張力,讓觀者甚至參與者產生內心震動,進而領悟人生道理。共通點:兩者皆不是「理性灌輸」,而是透過「情志觸發」來達到深層的教化。

2.震撼教育與身心靈的洗禮:

   •流行一炁:世界上只有兩類人,老師和學生而已,師生亦即師徒間,有時採取「出奇不意」的方式,讓弟子在突如其來的情境中,突破慣性思維與情緒執著,這是一種修養身心的功夫,也是另類自我修為的覺悟。

   •梅門劇場:舞台劇設計往往強調「震撼」效果,不只娛樂,而是要觀眾感到衝擊,如同被搖撼心靈,留下難忘的印象。共通點:都藉由「強烈的感官或情感刺激」,使人突破舊有框架,產生頓悟或反思。

3.寓教於藝/功夫的傳承有序:

   •流行一炁:雖屬功夫傳承,但其實帶有深厚的人文教育內涵,師父在傳技的同時也在傳心,像是藝術化的生活修練上傳技。傳授要授,難授亦教授;好受是受,難受也要受。

    梅門舞台劇:雖是戲劇表演,但背後承載著修身、齊家、治心的教育意義,用藝術形式傳達人生哲理。共通點:表面上是「功夫」或「戲劇」,實際上都是「修養教育」的載體。

4.師者/導演皆是心靈引路人:

   •在「流行一炁」中,師父是弟子的精神導師、社會眾生的身教領袖。先透過情志教化,引導弟子走上生活正道;再通過全人教育,帶領眾生步入生命軌道。

   •在「梅門舞台劇」中,導演與演員,則是以角色的喜怒悲嚴,帶領觀眾們,經歷一場心靈洗禮。共通點:不只是傳授知識或娛樂,而是帶人「入境」,讓學徒/觀眾內化體驗人生。

由此可見,無論是「流行一炁」的師徒教養,還是「梅門舞台劇」的震撼教育,其本質上,都是借助「情志的劇烈起伏」,作為觸媒,讓世上人們,心靈受震撼、悟道理、得新生,而脫胎換骨。陸炳文強調。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