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炳文:海峽同襟和氣新 三明點化慶衢春 共願同心著力臻

2025-11-21 15:47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炳文:海峽同襟和氣新 三明點化慶衢春 共願同心著力臻

日前台北迎來一場和諧餐會,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主賓,剛開席沒多久,有人推開門進來,座眾皆稱不識此君,詢問要來找何許人?答以做兩岸交流的,宋主席馬上指著右手邊、也就是陸炳文博士回說,我們都從事兩岸交流,結果才弄清楚,是搞錯了包間,來人只得悻悻然離去,卻替雅集增添不少話題。

話說兩岸往來要回歸到正常交流,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講的最到位,除了和解之外別無他途,持續走「經濟搭台、文化唱戲」老路綫。在座的中華海峽兩岸交流協會理事長陳伸維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交流,兩岸經貿互相往來的交流,勢必逐漸取代政治對立,用和解化解不同意見、與建立共同需要的和平!

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簡稱「海諧會」)創會會長陸炳文,當天並没有搭腔,今天始回應指出:「經濟搭台、文化唱戲」路綫,絕對正確而且具有可持續性,記得15載之前的2010年,我海諧會有幸與親民黨結伴,同時接受大陸主辦方之邀請,參加台閩經貿高端交流活動。

20101031日,全球粥會官方網站www.qqzh.org上,用題《陸炳文宋楚瑜張昭雄連袂赴閩招手 / 和諧之旅37商機無窮》為文:本會會長、臺灣中華和諧社會黨總裁、海諧會會長陸炳文,偕同張常務副會長、李副會長兼桂邕聯絡處主任3人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陳萬水夫婦,副主席張昭雄等一行5人,114日將應邀扺達福建訪問4天,預訂7日結束行程返台,是為和諧之旅37

陸炳文等人此行目的,專程前進到三明市,這個昔日軍工要地,今天重工重鎮,為臺灣高新科學技術產業輸出、及可門開發投資項目專區破土典禮剪綵,係在海西建設中先試、先行的第一波招商行動,此舉固然有利於大陸,也會讓利給台商,因為不論在那一個國度,工業都可報國,科技均能救國。

他們還會被邀請到福建省會福州市,連袂與當地的省市領導會見,並交換經貿文化交流意見,可用開會時間有限,可望拓展商機無窮。另對海諧會在地工作協助甚多的,桂文史哲學會會長鄧群、頃率文化參訪團蒞台、陸炳文定於1日該團訪問國史館後,在台北會所接見鄧團長,並驅車陪同夜遊首善之區。

119日全球粥會官網上,又見《陳雲林宋楚瑜在閩不約而同問道“炳文呢”?》題文:115日上午9時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福州市鼓山湧泉寺,與主要同行者及陪同領導數度合影時,未見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陸炳文,頻頻問道“炳文呢”?

前一個晚上(4號),海峽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於西湖大酒店,會見並宴請宋楚瑜一行人,也曾異口同聲問起“名單中有炳文,他人呢”?兩岸領導人無微不至的相同人格特質,不約而同地自然流露出來,由此關愛的言行舉止上,均可見真性情之一斑。

是日,福州市領導在於山堂的午宴前,福建副省長、福州市長蘇增添代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袁榮祥,對宋楚瑜一行來榕參訪表示熱烈歡迎。他說,閩王王審知文化系列活動、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兩馬(馬尾和馬祖)同春鬧元宵”等交流活動,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宋楚瑜說,衷心盼望今後榕台兩地進一步深化交流,密切合作,共同開創兩岸交流合作美好前景。副省長張昌平,省台辦主任鄧本元,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周振華,市台辦主任鄭曉等作陪。

 一行人於5日晚間,盛裝出席“第六屆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會”歡迎宴,席設三明梅園國際大酒店,全滿宴會廳席開30桌,主桌為可容納50人的大長條桌,宋楚瑜主席及夫人,張昭雄副主席居中,陸炳文坐在另一端。宴會主人、副省長張昌平,和宋主席先後沿主桌逐席敬酒,陸會長偕兩位副會長,也向張副省長和宋主席回敬;菜單印上同堂年年慶有餘淺酌美酒,共用萬事如意酥等地道品味佳餚。

閩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及人民,咸表感謝我會的獨具慧眼,選中此地作為兩岸共同出資,實為閩台合資聯合體開發建設的試點,更是海西建設先試先行的新起點。因而陸炳文身為海諧會負責人,帶領核心幹部兩地溝通連繫,三月見效有成,殊為不易,出口成聯為證:「海諧推波助瀾,兩岸已壯闊;閩東搶浪湧潮,三明要爭先」。

三明經億萬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金湖景象萬千的水上丹霞奇觀,像是百里風光長卷,山水交融,如詩似畫的旅遊地帶橫陳於此;未來不出幾年工夫,產業園有福建金海岸實業、與臺灣海諧會的聯手打造後,又宛若湖光山色中的綠能科技大島,人景和諧,宜室宜家的宜居城市,亦將會豎立在此。

同(9)日粥網再見標題《林博會優勢在三明 / 先見之明,自知之明,識人之明》文曰:116日上午9時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式上致詞時指出:「先見之明,自知之明,識人之明,這三“明”是三明市林博會優勢所在」。

事後,他還親口向陪同前來的、海諧會長陸炳文表明,三“明”中的前兩“明”,乃5日晚間林博會歡迎晚宴時,出自副省長張昌平之口,識人之明才是宋楚瑜加上去的,意指找對人很重要,找到臺灣專家來協助開發林業,殷實台商來投資興業,大陸這樣做就對了。

當天下洋會展中心,此一開幕儀式的主持人,正是張副省長,當宋主席講到這三“明”之際,也曾特地走過來,對省台辦主任鄧本元證實:「主席反應真快,昨晚一席話,經他稍加補充和鋪陳,便成了一篇動人心弦的演說」。就近站在主席臺上的陸會長,眼前這一幕看得清楚,字句聽得更是清楚。

省長黃小晶、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都在儀式中講了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則宣佈了林博會的正式開幕。臺上站立的臺灣嘉賓有,隨宋楚瑜同來的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和陸炳文二人,以及北京全程陪同的領導海協會駐會副會長李炳才,中台辦聯絡局副局長李勇,福建省台辦主任鄧本元,福建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王佗等。

林博會吸引了上萬來賓,來自臺灣的專業人士、賓朋與客商,共26個團組,加上個別參展者,合計逾500人,包含新黨、兩岸經貿促進會、和中小企業協會在內政商團體,唯獨親民黨與海諧會一行,享有特別禮遇及高規格接待,包括提供親民黨、與海諧會各一輛,配置頂級禮賓車、豊田考斯特(Coaster)中巴。

1130分,一行轉往朱口鎮,出席了三明“泰寧臺灣科技產業園”奠基儀式,這是宋主席在閩活動的重點專案,正是海諧會及其閩榕連絡處負責規劃、默不作聲地協助安排成功的。此舉目的非常明確:兩岸科技合作,共創美樂泰寧;最高指導原則也確立:江北江南真打拼,海東海西一家親。

慶典儀式結束後,宋主席步下主席臺前,在開發商福建金海岸公司董事長余進福陪伴下,走過海諧會陸會長面前,再次當面叮囑余董事長,可要牢牢記住三“明”、寓意深長的話。這項奠基典禮,由泰甯縣長廖小華主持,三明市委常委、縣委書記曾祥輝致詞,最後是海協會李副會長當眾宣佈:「臺灣科技產業園現在開工」。

以上三條相關消息之中,都不完全提到的陳雲林,是專程從北京趕赴榕城,約同宋陸二人拜訪寺廟,共進午餐後才獨自上京,不但誠意感人且皆目睹,宋主席被領導要求題詞,文句內容及摺紙均有勞、炳文從旁協助始克圓滿,由此可見彼此交情匪淺。

及今美好追憶之前陸、宋二人同行雅趣橫生,吟詠七言絕句未是草、命題《和諧之旅三“明”記事》詩云:「海峽同襟和氣新,三“明”點化慶衢春。經文再續通途遠,共願同心著力臻。」

附帶字句涵義說明:首句、海峽同襟和氣新,指台北和諧餐會的雅集氛圍,也象徵兩岸以文化交流為橋梁,回歸「和解」的正途。次句、三“明”點化慶衢春,化用宋楚瑜在三明林博會,所提出「先見之明、自知之明、識人之明」「慶衢春」詞,象徵道路大開、交流順遂。

三句、經文再續通途遠,「經」指經濟交流,「文」指文化互動,呼應吳伯雄所倡「經濟搭台、文化唱戲」;「再續」兩字,指回顧2010年福建之旅與今日的延續。末句、共願同心著力臻,兩岸三地各界共同努力下,冀以務實交流取代政治對立,期使和平、互惠終能「臻於至善」。

引言則自我寫題記:台北一場清雅和諧的餐會中,因誤闖而引出的插曲,意外成為賓客間的話題,也反映出「兩岸交流」在當前氛圍中,仍然敏感但有期待。

席間宋楚瑜主席一句、「我們都從事兩岸交流」,不僅化解尷尬,更點出了在座人士,多年的共同志業。其後談及吳伯雄前主席、「經濟搭台、文化唱戲」的路線,與陳伸維理事長、「交流唯有和解」的理念,相互呼應,皆見深刻的時代洞察。

回望15年前(2010),陸炳文博士率海諧會、與親民黨代表同行,遠赴福建三明、福州等地,參與林博會、科技園奠基等重大活動,見證「三明三‘明’」之說的誕生,也親歷宋楚瑜、陳雲林等人,對兩岸前景的殷切期盼。此行既是和諧之旅、文化之旅,更是合作之旅、信任之旅。事隔多年重溫往事,依然感到交流可貴、和解難得,故成短詩,以記其意境與情懷。

至於陸炳文、陳雲林老友,兩人過去10幾年間,先後曾在福建、河南、台灣、廣東等地多處,兩岸交流活動當中,見到過9次面,每回「雲林吾兄」見面都直覺,並直呼「炳文,是我的老朋友」;陳會長兼任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會長(理事長)期間,陸博士還被指定擔任常務理事,以示友好、兩岸和諧。

頃再依照陸炳文博士、宋楚瑜主席、和陳雲林會長,兩岸三友之間,歷來良好互動的脈絡,拙作第二首七言絕句,更加典雅、宏觀、敘事的風格,卻強調益友者,貴在友直、友諒、友多聞,三益矣!

詩題《和諧之旅三友記“益”》,句曰:「直氣同襟開玉壺,諒心歷事識崎途。多聞海上三君會,一脈和風解兩區。」

全文尾聲另作題記:兩岸交流縱橫20餘載,其間不乏歷史回聲與時代變奏,而能在巨流奔騰之中,以一己之誠守住初衷者,尤屬可貴。陸博士、宋主席、陳會長三人,長年奔走其間,各以性格之直、襟懷之寬、識見之廣,互為砥礪,繼以先見之明,自知之明,識人之明,助成善緣。其交誼不在席上泛泛,而在事至臨頭,猶能坦率相示;不在言語之麗,而在歷練之後,能以大局為念。今以「友直、友諒、友多聞」三益為詩旨,寓以道德經世之意,並寄望吾等後來者,從此三益中再悟和合之道。

意猶未盡補上按語:古人有言:「益者三友」,非徒立身之規,亦可為天下事開新局。三友之間,陸炳文以直率見稱,如鏡中之影,照見是非;宋楚瑜以諒度見長,能以歷練涵容百變;陳雲林博聞強識,善於融會南北之見,貫通海之東西。三益友間,性情各具,合而為一,即成和諧之旅的核心精神。此詩用簡約筆法,寓大義於四句之中,借三益之德,寄托兩岸久遠之善。

三明三益敘事背景:自21世紀初,兩岸情勢峰回路轉,從緊繃到對話,歷經多番考驗。陳雲林會長主政海協會期間,多次來台會談,為制度化協商開啟新頁;宋楚瑜主席則以歷史經驗、與個人柔剛並濟的政治風格,成兩岸溝通的特殊橋樑;陸炳文博士另闢蹊徑,長年深耕民間文化交流,以粥和合、藝文雅集、跨界平台,使人心先通、情感先暖,往往能在氛圍最不明朗之時,提供穩定與緩和之諧力。

如此三人,雖出身與角色不同,卻因共同信念而相識、相知相惜,於許多場合中,互相扶持、交換真知灼見。渠等交往之深厚,不僅止於禮貌,而是歷經風浪後,更顯其真其實。此種「三益之交」,在兩岸交流史上,殊屬難得,足為後人觀照,攻玉借鑑。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