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佛千平反孫立人莫展一籌 為聯聖平仄相對反大展佛手





張佛千平反孫立人莫展一籌 為聯聖平仄相對反大展佛手
全臺灣製楹聯名家,素有「兩張一蔡」之稱,指的正是張佛千(1907~2004年)、別號「聯聖」、「老佛爺」,嵌名冠首聯享譽尤隆;張鶴(1917~2005年),被譽為「長聯大王」、「詩狀元」、「詩醫」;蔡鼎新(1920~2015年),雅號「多產作家」,號稱千聯萬語、我字寫我詩聯,詩聯書兼擅大家。這三位世伯生前,都跟我志趣相投,筆耕墨耘數十年,曾留下不少佳話。
陸炳文博士接著補充說:再過兩天之11月19日,就是孫立人(1900~1990年)將軍逝世25周年紀念日,且讓我來閑話孫立人、與張佛千一段生死交。據《中外雜誌.中外名人小傳》載:「張佛千,早期的報人,曾在北平辦報,做過胡宗南、孫立人及黃杰的私人秘書,後來投身軍中,晚年逍遙於詩文聯句。孫、張二人結緣並開始交往於1936年,那時孫立人還是黃杰稅警總團總團長之下第4團的團長,黃杰托前來其駐地作客的張佛千,在孫立人處多做關係,聯絡感情。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軍書傍午,張佛千忙於戰地報刊,少有機會聚晤,勝利後,稍有餘閒,兩人偶在重慶或南京晤面,抵掌論天下大勢,並約好一道共事。1947年,張佛千應孫立人之邀,到南京參與訓練新軍的工作,第二年春天隨孫來到台灣鳳山,任陸軍訓練司令部少將新聞處長,任內創辦了《精忠報》,鼓舞軍中士氣。政府遷台後,吳國楨出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張佛千轉任吳國楨機要秘書,後來孫立人捲入美國「葉蔣保台」的紛擾。張佛千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但卻無能為力。後來,他撰寫《孫立人案話從頭》長文,文中對孫案有詳盡的考証,非僅僅為孫辯冤白諦而已。」
陸博士今天還是再話說「聯聖」、張佛千以及他拿手的嵌名冠首聯。2012年適逢我70生朝,在臺北選定陸軍聯誼廳、孫立人將軍官邸舉辦、「一字書法」慶生展雅集中,張佛千大師得意門生,臺灣楹聯學會會長、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長陳冠甫教授展示壽聯,甚得下走歡心,也受到座眾傾心,即使制聯作者自詡:「若張佛千恩師在世,亦當讚此為巧聯妙對也」,當亦不為過矣!
如今回憶張伯伯佛老賜《如意對聯》,陸炳文時任行政院參事,歲朝60甲子正策展「千禧如意」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賀聯遂云:「百姓溯源,“炳”耀林帛;萬事如意,“文”質玉金」。撰句上款註記:「炳文先生研究百家姓源流,又搜藏如意,質材繁多,今當展覽,製聯張之」;佛老並著請李燕生書寫申賀。按說佛老作品,楹聯對句內容,多由他擬妥後,再請幾位書法家,有如李燕生、劉建余和董開章等粥會名賢,以小楷代筆書作,再分送友好惠存。
至於聯聖愛徒陳冠甫,當年送來所製之壽聯,上下句聯為:「“炳”星朗朗,無疆壽;“文”采翩翩,一字書」。陳教授自謂:「非有炳文兄之大名,無法對出天上炳耀之壽星來;非有兄之一字書法,亦難從『萬壽無疆』中點化出吉祥好句」。師徒二人二聯,不論用字、遣詞、敘事、用典,抑或鑲嵌、對仗、平仄、押韻,均工且整,堪稱楹聯之上上作,可說都沒有浪得虛名呀!
陸炳文的大陸友人某君,日前聞訊唱和,同喜賀電到會,有句:嵌名聯贈和諧文化使者:「“炳”輝兩岸,心存志;“文”潤九州,粥佐詩」。加注:陸炳文先生現任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中華粥會會長等職,先生心懷強烈的愛國愛民之情,頻頻往返於海峽兩岸,以粥會友,談古論今,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心繫國族和平統一,為促進九州和諧,不遺餘力,貢獻非凡!
作者且自承不才,不曾有制聯經歷,唯從古今名人佳作,偶得聯文撰句靈感,其一來自「或藻思綺合,清麗芊眠。炳若縟繡,淒若繁弦」。語出『陸機.文賦』,全句釋文:「有時組織詞義如編彩繪,嚴密漂亮光澤鮮豔。辭采富麗象斑斕錦秀,情調淒婉如樂器和絃」。陸氏先祖獻句之要義,端在鼓勵後起之秀要敢寫敢秀。
識者以為,若把陸機語句對調,同時去掉"或"字,並且易"藻"為"文",則成另句「“炳”若縟繡,淒若繁弦;“文”思綺合,清麗芊眠」。冠首嵌名送給炳公,雖非典型聯語造句,卻符文思敏捷之義,貢出但求應景罷了。吾等堪稱張佛千大師徒子徒孫,一起羅列未是草併請方家斧正。
話說回來張佛千撰《如意對聯》,連同如意珍藏百品,有一百天時間巡展至紐約、吉隆玻、雪梨、香港和北京等,各大都會文博場館,贏得中外各界歡喜,多半因有聯為媒,而令人歎為觀止。再則,歷來能獲得「老佛爺」青睞,受贈者諒以名人名仕居多,依陸炳文搜集資料披露部分,以供粥友聯友網友雅賞。
1、中國字萬歲;一支筆千秋。——贈啟功(書法名家)。2、春曉華國麗;高峰泰岱尊。——賀張曉峰(字其昀,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八十壽。3、放火只是開了頭;下海就應幹到底。——贈龍應台(文化部前部長)。4、為山書讀十萬卷;看海籌添一百春。——賀顧毓鏽(江澤民、馬鶴淩恩師,重慶粥會名賢)百齡榮慶。5、可久可大,以簡以易;嘉謨嘉猷,有執有容。——贈吳大猷(中央研究院前院長)。6、史筆最尊,文心最美;眉壽無量,國士無雙。——賀梁實秋(中英文學名家)七十壽。7、龍吟虎嘯,皆出君口;豪情逸興,都是天才。——贈魏龍豪(相聲表演名家)。8、昌兮所好,技乃進道;期之必勝,化而通神。——贈應昌期(銀行家,圍棋教育宣導者)。9、觀天下大,明若指掌;論女中強,真如鳳鸞。——賀《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女士花甲之慶。
10、行路萬里,讀書萬卷;健筆一枝,榮名一人。——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1、秋水襟懷,一塵不染;雨窗靈感,萬字如流。——贈余秋雨(文藝評論家)。12、唯道集虛,虛舟涉濟;無色本白,白璧光明。——賀曾虛白(知名政論家)九十壽。西哲有言,戰爭是藝術;老兵余事,書法自縱橫。——贈郭寄嶠(軍事政治家)。13、哲人嘉言,生活是藝術;大師長壽,幽默即神仙。——賀林語堂(文學大家)八十壽。14、上德發乎自然,乃曰樸;終身誨人不倦,是謂師。——賀台靜農(文學大家)壽。15、大宗師逍遙,游九萬里以意;素書樓著述,計八千歲為春。——賀錢穆(文學大家)八十壽。16、史家大書,域外孤軍,勇張漢幟;詩仙好語,天下談士,願識荊州。——贈黃傑(字達雲,臺灣省政府前主席)。17、多士所宗,史乘重立傳,高文皆錦繡;一時稱向,言行宜作記,後學有楷模。——贈《傳記文學》主編劉紹唐(字宗向)。18、九旬仙侶,五代孫曾,舞彩共承歡,老萊子自忘古稀慶;四座鴻儒,滿堂桃李,岡陵重晉頌,小陽月傳到最先春。——賀台靜農父母九十雙壽。
綜觀「老佛爺」高抬佛手,創作如上18對楹聯逸品,誠為「聯聖」掌握住:平仄相對、詞性相同、字數相等、句意相關、聲韻相諧等五大口訣,佛手大展而享譽聯壇;反觀張佛千嘗在政壇上,替孫立人平反一籌莫展,所幸安然無恙全身而退,保住文人自己一世英名!
識者結語,文筆典雅、扣合全文主旨,並延續張佛千、孫立人與陸炳文,三線交織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兹得如下短文曰:張佛千「聯聖」一生,雖不能為孫立人將軍,平反撥雲見日,然其筆力所至,卻能在政海風雷、與時局沉浮之外,為後世留下一部部、可以長照的華夏文心。聯墨之間,既寄托其報國情志,也見證一代文人的風骨與清操。
陸炳文博士回首張佛千、憶及師友陳冠甫、諸多聯壇雅事,皆非追昔傷逝,而是以文化為舟,以記憶為燈,為當代保存一段段、人文史脈與文人操持。楹聯之妙,不獨在字句之工,更在其中所涵之義理、氣度與風神。今日重述聯聖掌故、與孫將軍沉冤,既是敬先賢之志,也是以文存史之責。斯文不墜,薪火相傳,正當如此,尊意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