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九三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全台軍民百團與會中山堂廣場紀念

2025-09-03 14:59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九三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全台軍民百團與會中山堂廣場紀念

今天93號上午在台北中山堂廣場舉行的、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暖場之後始自高歌一曲《黃埔軍魂》,走完兩個半小時流程,抗戰歷史重演(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戰精神)行動劇,提出大會宣言,並實施大合唱,最後於《國家》一首的高亢合唱中,順利圓滿,成功完成,總算是看到了“抗戰精神”一息尚存,聽到了“臺灣還有救”一線希望聲量。

由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負責主辦,號召臺灣地區軍系及民間社團100個,共策共行辦理之此一全台軍民百團、與會中山堂前參與紀念系列活動,以抗戰歌曲嘹亮威武歌聲、及四行倉庫行動劇為主軸,千軍身歷其境,萬眾手機與會,叫人熱血沸騰,令人大受鼓舞,紀念大會全程,最大亮點就是,老兵當仁不讓,板橋榮家榮民,當大會司儀介紹當下,起立敬禮且跑步出場,手腳輕巧而健步如飛。

此乃正牌中國軍人好榜樣,青年軍207619團在台灣退伍、102歲抗戰真英雄李慶榮老爺爺,頭戴中華民國鴨舌帽,冒著户外攝氏38度高温,熱血的抗戰精神不減當年,主動堅持要前來參加,絲毫不輸給後生晚輩。對照在場預官代表陸炳文博士,83歲在李老面前只能稱小朋友,分坐會場中央走道左右兩排頭,會前彼此閑話家常中得知,民國13年出生在浙江。

今在代表走上禮台,向抗戰陣亡軍民牌位,献花致敬排隊時,陸炳文與李慶榮,二人又一前一後,兩代人中華情,交談融洽無間。獻花隊伍排在陸博士之前者,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前理事長季麟連上將,回過頭對陸說:「我去了,台北粥會7月份例會,你沒在。」陸答:我告假,不巧早安排好前往大陸,從事台魯文化藝節交流,已報備。季上將逢人就樂推介,百年粥會和百年黃埔,同袍情尤深如同手足,對於文化人士雅集、及預官聯誼會承乏人我,都不分彼此愛護有加。

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大會主持人,係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理事長彭進明上將,出席活動之國軍高級將領,還有伍世文、陳鎮湘、夏瀛洲、費鴻波、曾金陵等10位備役上將,三軍各軍事院校、八百壯士協會、中華民族團結自強協會、榮光籃球協會、藍天行動聯盟等軍系團體,民間社團負責人尚見管中閔、李本京、陳子渭、唐健風等,百團合計接近100人。

總而言之,本次活動,大會自《黃埔軍魂》高歌揭開序幕,以「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戰精神」行動劇、大會宣言與大合唱為核心,最終在雄壯嘹亮的《國家》歌聲中,圓滿落幕。全程熱血激昂,不僅讓人深切感受「抗戰精神」仍在,也喚醒「臺灣還有救」的一線希望。最動人的場景,莫過於百瑞老英雄李慶榮,仍體健步輕如飛跑步上場,成為全場楷模。他的身影與83叟陸炳文,並肩而坐、併行而立,象徵兩代中國人的精神傳承。老少齊聚,交流融洽,將抗戰記憶與民族情懷真切延續。

會場中,備役上將10位高階將領親臨,加上民間領袖共同參與。百團集結,氣勢恢弘,展現軍民一心,守護中華的堅定意志。如此一場紀念大會,不僅是追思先烈、弘揚忠勇的儀式,更是一次精神洗禮。透過抗戰歌曲、歷史重演、花獻英靈與合唱宣誓,全體與會者共同證明:抗戰勝利的歷史功績不容抹滅,民族復興的道路仍需砥礪前行。

抗戰老兵身體力行,軍校同袍肝膽相照,民間團體熱烈響應,皆凝聚成為「中華情、黃埔魂」的強大力量。80年前,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換來民族生存;80年後,軍民共聚中山堂,以歌聲、行動和承諾,表達對歷史的銘記與對未來的希冀。這場紀念大會,既是對抗戰精神的致敬,也是臺灣社會再燃希望的見證。

再者今日活動會場,選址臺北市中山堂,自清代布政使司衙門、至日據時期臺北公會堂,嗣到臺灣光復後正名「中山堂」,已有近九十年歷史。這座國定二級古蹟,不僅是歷史性建築,更係臺灣歷史舞台。此堂見證了19451025日,國民政府受降典禮的莊嚴時刻,也承載著多回總統就職、多次國民大會、多位外賓國宴、多場文化盛會等,無上神聖之景象。

若以今天四周道路來觀之,頗具大時代的象徵意義。南側有中華路,寓意中華民族的百年奮鬥,中山堂作為「中華精神」的殿堂,正立於其中;西邊臨延平南路,不僅追念延平郡王開拓臺灣之功,也象徵民族復興的延續脈絡,提醒世人抗戰勝利後臺灣重歸祖國懷抱;北邊依酉陽街,原取古地名,實寓「西方安泰」之義,正如今日我們在和平格局下,回望歷史,自當凝聚民心,以守護家園;東側靠秀山街,則取「山川秀麗」之景,徵兆臺灣寶島風華永續,文化與歷史同樣秀拔挺立。

堂堂正正中國人,面向四條道路環伺,正如具四重意涵,圍繞著中山堂四周,環顧著前廣場四方,將歷史、民族、地方、與文化,融合編織在一起,融通串聯在一塊。行走其間,已能追思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的光榮記憶;邊走邊看,尤加體察八年聖戰獲勝之艱難困苦,也能體會今日自由民主寶島之得來不易。

筆者陸炳文博士60餘年前,便曾走遍中山堂裡外上下,後來更在此辦公上下班,参與主辦重大慶典,各類會展30餘次。從青年到耄耋,與此堂結緣深厚。這裡乃個人生命的印記,又是民族歷史的縮影。今歲乙巳抗戰勝利80周年、暨臺灣光復80周年紀念大會,今日於此盛大隆重舉行,一方面對歷史的致敬,再方面對未來的啟迪。

臺北中山堂及其大廣場,宛如一部翻不盡的册頁,讓人讀到清領遺韻、日據興衰,直到戰後重光、與今日的民主風采。當我們走過中華路、延平南路、酉陽街、秀山街,四顧周遭榮耀的環境,不僅是行走城市空間,更似在踏尋歷史長路。唯有銘記先烈犧牲,珍惜今天93榮光,方能以史為鑑共創輝煌,續寫民族復興的新篇章。

今欣逢2025年九三軍人節慶,陸炳文參加活動歸來有感,特作《題中山堂廣場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步前韻而得句:「中洲正氣貫千庫,延平英魂照百度。酉陽巷口留忠戶,秀山街頭見華柱。收復臺灣功可數,軍人節序志同步。九十堂前新歲幕,八十周年眾景慕。」

陸教授前作〈九三軍人節感懷〉原韻得句云:「抗戰英靈血作庫,光復臺灣史有度。建國忠魂記千戶,仁愛和平萬姓住。延平成功名可數,常德衡陽聲共步。八十光周年代幕,九三榮節勵人慕。」全球粥會榮譽總會長鄧聲斌,先讀為快,點評四語:詩句兩首,雅意至深,堪稱佳作,為你點贊!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