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粥會承前接續組織世界社120年有感而發為會展活動















慶祝粥會承前接續組織世界社120年有感而發為會展活動
今歲2025年是20世紀唯一中國人,獲得聯合國追封為世界學術文化偉人、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1865年3月23日—1953年10月30日)誕辰160週年紀念;數張粥照拍攝於吳稚老題寫之復興崗「中正堂」左旁、精神堡壘前的照片,勾起了陸炳文對稚老「合力繪新天」、亦即曾與台北粥會第二任會長李石曾(晚年自號擴武)共同發起的往事,他們那(1906)年在歐陸法國巴黎創立「世界社」,並尊國民革命運動領袖孫中山,為肇社扶道人的歷史記憶,而感賦一首七言律詩、《世界社創立120年誌慶》,有句云:「中山扶道志高宣,歐陸籌謀結社篇。擴武齊心圓綺夢,稚暉合力繪新天。文源百載薪猶旺,粥會千秋脈自連。理想長存人共仰,大同世界永流傳。」
陸炳文博士身兼三要職,世界社中華同志會總召集人、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中華和諧粥文化民間非遺傳承人,基本上認同世界社的精神,是重理想,重改革,重文化,重教育,重社會和諧,重世界大同。由於1949年大陸易手之後,吳稚暉、李石曾等世界社首腦人物,隨著國府播遷渡海來台,而開始在臺北的事業發展,當時冠以“世界”之名的文教機構,多半與世界社中國同志會有關。
且因吳、李兩位,跟稚老門生狄膺,在台復建的臺北粥會有關連,一度到了社(世界)、會(粥)不分,產生共同體之連動關係;但受吳、李的先後過世影響,接任者粥賢吳延環立法委員,辭世前也沒有交代後事,徒令百年歷史的世界社之名,遂告虛有其名號,同志會亦不了了之,後僅靠我來維繫,其原先局部內涵,並延續固有若干精神,陸炳文更結合幾位同志,例如李鍾桂和簡漢生等,接手在2006年於台北賡續,辦理世界社百周年慶典活動。
所以說,世界社乃粥會前身、也就是其先進社團、延續精神文人組織,自最初擴武文源,到後來脫胎換骨,轉化為崇文尚武、文化人士之雅集,至今已有120年歷史,比粥會1924年成立於上海,還要早上17個年頭!今天同時議事運作,商訂今年之內辦理,「百年粥會名賢名家逸品會展」活動,旨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雅趣。
粥會(1924~)百年,名賢名家,書畫攝影,經典藝品,名作數百,品相不凡,意涵超脫,境界高遠,傳世之作,值得推介,堪稱絕美,難得一見,逸品無雙,展品內容,三大部分,臚列如下--
一、書劄部分:吳稚暉,蔣中正,蔡元培,于右任,狄膺,陳立夫,楊森,徐悲鴻,李石曾,謝東閔,余伯泉,蔣緯國,陶百川,陳大慶,王永樹,張其昀,張道藩,蔡鼎新,沈映冬,周夢蝶,胡恆,晏天任,陳漢山,鍾鼎文,鄭傳燮,胡崇賢,鍾偉,谷正綱,彭鴻,劉太希,高越天,李猷,筠庵,朱雲(龍盦),鄭為元,蕭贊育(含臧元駿、劉廣瑛),施孟宏(含陳子波、黃崇量),吳兆棠,侯暢,陳隽甫,王孟瀟,謝宗安(磊翁),陳定山,吳平,錢榮志,梁寒操,王愷和,丁治磐,黃君璧,李向釆等。
二、字畫部分:吳稚暉,于右任,李石曾,鈕永建,陳立夫,溥心畬,劉太希,孔德成,張其昀,張維瀚,趙恆惕,謝稚柳,梁寒操,倪文亞,林光灝(灝翁),馬壽華,葉醉白,張穀年,孫雲生,匡仲英,李奇茂,歐豪年,葉公超,季康,許世英,卓韻湘,鍾壽仁,高逸鴻,沈映冬(含饒昌慜),陶壽伯,雷佩芝,鍾槐邨,王西京,丁之發,胡恆,李沛,舒曾子,周澄,余光中,朱玖瑩,丁治磐,臺靜農,胡鎭雅,王軼猛,郭雲樵,余偉,張奇才,唐濤,楊紹印,王愷和,顏小僊,吳素君,潘燕九,汪亞塵,吳平,謝宗安,彭鴻,張佛千(含李燕生),高拜石,陳漢山,陳奇祿,倪摶九,邵幼軒,林中行,王北岳,熊琛,陳丹誠,張隆延,王季遷,王王孫,黃歌川,楚戈,蔡鼎新,郭燕橋,鄧雪峰,王農,林玉山,秦孝儀,張鶴,苗勃然,張定成,晏天任,李超哉,王壽萱,王鳳嬌,應二波等。
三、攝影部分:吳稚暉,于右任,狄膺,郎靜山,新華社等。
全球粥會榮譽總會長鄧聲斌,聞聲表示:「社界社百二十年,粥會百年,吳稚暉、李石曾、狄膺等粥會名賢,及至陸炳文總會長,融社界社與粥會於一爐,為“世界一粥”植基,傳承至今,很不容易,且擬舉辦系列會展,既有書劄,又有字畫,還有攝影,門類齊全,名家眾多,精品紛呈,蔚為大觀。此乃陸總長一手策劃,親自操辦,功德無量也哉!」
南京辛亥粥會監事長鐵骨柔情(段),聞訊也謂:「陸炳文博士好!謝謝推薦分享《世界社創立120年誌慶》。讓我們知道世界社乃粥會的前世今生,及相關資訊。當年您接手世界社暨粥會時的茫然若失,缺乏前輩掌門人的文書遺訓之明鑒,通過陸炳文博士與同道志士,鼎故革新,繼續努力,才有今天的感言,方知您身兼三職,重要的是賡續世界社精神內核,認同大同世界精神價值,及其內涵著重理想、改革、文化、教育、社會和諧、世界大同等六個面向,並且有詩文為證;總之一句話,您的文章,真的讓我們開眼界,漲知識了!更是對海峽兩岸一家親,為“世界一粥”天下為公,為中華和諧文化交流,永遠流傳,不懈努力,由衷的敬佩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