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要從胎教奠基﹑早教著手﹑幼教定型
幼兒早期教育對其一生發展影響深刻

人生教育五階段
第一階段:幼兒養性:優美人格的奠定;
第二階段:童蒙養正:聖賢智慧的陶冶;
第三階段:少年養志:理想抱負的鼓舞;
第四階段:成年養德:真實生命的開展;
第五階段:老年養生:延續生命與傳承。
如何做好幼兒的學前教育
當今社會,若幼兒園經營者及園長能百分之百真正的落實『弟子規』於自身,老師們員縱然不 能百分之百做到,但起碼也能做到一半;幼童回到家,為人父母的又能夠延續『弟子規』持續 不斷地實踐於家庭之中,銜接優質正規的幼兒園教育,那麼,我們的國家、民族、社會、家族就有救了。
因而不管在哪一個場合,只要是在任何推動學前教育的大會上,我常常會向在場的與會人士及社會大眾呼籲,當今的社會幼兒教育要從父母再教育做起。
當幼兒漸漸成長,四歲後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學習能力亦逐漸增進,此時即應銜接『童蒙養正』的教育。養正,是指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長的經驗,我們瞭解:四歲至十三歲這階段的兒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識未開,仰賴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
然純淨,正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
如何把握其記憶的特長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是最值得深入探討的啟蒙教育問題。

童蒙養正的重要
零歲至三歲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 施教最容易』的階段,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輕易錯過。如何在這張純淨的白紙上,彩繪出最優美的底案,建構其長遠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實是天下父母們應該共同關心的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生最難化者唯習性;良好的習性一旦養成,則終身受益不盡,反之將受害無窮,因此第一階段『幼兒養性』的教育特別重要。這段期間的幼兒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其純淨的心靈對外界週圍的一切訊息,卻能靠高度直覺而全面吸收,猶如明鏡照攝景物一般,不加選擇地全都接受,此時正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礎的重要決定時期,此時的教育端賴父母主動給予正確的引導。
『三歲之後的孩子,對於母親的母親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親的言行舉止彼此的對待應當合乎規矩。規矩是什麼?是《弟子規》。《弟子規》不僅用來規範小朋友,更需要母親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出表率。

專欄作家:周南君榮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