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稀缺明清石雕如意席鎮 集中守護這裡壓勝刀光劍影













故宮稀缺明清石雕如意席鎮 集中守護這裡壓勝刀光劍影
歷史上的今天、1917年7月12日,“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1906~1967),於北平短暫「復辟」告終。今歲又欣逢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慶,頃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後更新之官方資料顯示:「故宮文物,因緣際會來到臺北首善之地,成為國寶薈萃與典藏的重鎮;回溯本院歷史沿革,其承繼數千年中華文化之珍稀,肩負開物成務的重大使命。國立故宮博物院大部分庋藏文物,原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者,多係古物陳列所舊藏,為熱河、瀋陽行宮所有。今日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主體,實匯集了北平、熱河、瀋陽三處清宮之文物。
「本院的院藏品,源自宋、元、明、清四朝宮廷收藏,1924年10月下旬,直系將領發動北平政變;攝政內閣總理於11月4日內閣會議中通過<修正清室優待條件>,要求遜帝溥儀「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清室應「即日移出宮禁」。次日,京畿軍警首腦知會國民代表李煜瀛(1881-1973,字石曾,故宮博物院創建人、粥會前身世界社發起人之一、台北粥會第二任會長),一同前往紫禁城後寢,請宣統廢除尊號,交出印璽、宮殿,遷出皇宮。6日,國務院組織清室善後委員會,聘李煜瀛為委員長,會同清室近支人員,點查清宮物品。次(1925)年4月12日,清室善後委員會為滿足各界一睹故宮狀況之殷望,特公布<參觀故宮暫行規則>,開放御花園、坤寧宮、交泰殿、乾清宮、弘德殿、昭仁殿、南書房、上書房等處(即故宮中路),供遊客於每星期六、日下午一至六時觀覽。9月29日,清室善後委員會議決仿照法、德諸國皇宮博物館先例,成立故宮博物院,並於雙十國慶日下午舉行開幕大典。1925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為了慶祝3位粥會名賢,先後為故宮立下汗馬功勞,包含李石曾創建北京故宮百年之首功、及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早兩任院長蔣復聰(任期1965~1983)、和秦孝儀(任期1983~2000)開展院務賡續卅五載之苦勞,明清時期如意石鎮民藏家、全球粥會大家長陸炳文博士,今日又有感於世局紛擾不平,旋即得句分享我全球粥友曰:「如意神器天賜粥會,刀光劍影文鎭國華。」
按說故宮所稀缺的、明清石雕如意席(蓆)鎮,正好集中守護這裡,設法找到適當場域,適時推出百鎮特展,如人所愿如人所喜,足以壓勝刀光劍影,壓平天下所有不平,既有益於兩岸關係的正常平安,也有利於中華文化的振興平順,更有助於世界局勢的鎮定平穩。
台北故宫雖說自始沒有典藏、明清甚至明前石雕如意席鎮,但不乏古代金屬品壓鎮之物,著名有青銅鎏金朱雀形席鎮,此件銅器上溯距今2200多年,漢朝出土的古文物,含木座高13.0公分,鎮鈕連像高9.5公分。故宫內部消息指出:藏品文物統一編號為贈銅000333N000000000,品名係青銅鎏金朱雀形鎮。另悉文物特徵在鎮鈕,那隻鎏金朱雀鳥,呈收翅歇息姿勢,雀鳥回轉頸部,鳥首置於背上,整體器形近似橢圓形,造型圓潤可愛。雀鳥眼眶以陰刻方式表現,鳥喙短銳而渾圓有力,造型寫實;雀鳥頭上有一撮羽冠向後垂在頸上。雀鳥軀幹渾圓,背部呈弧形,長頸向後回轉,鳥首擱在背上,似在歇息又似回首凝望;兩翼收起貼於軀幹兩側,以線條勾勒出羽翼的波摺層次。尾羽緊貼身軀,略呈火焰形,並以陰線刻劃鳥羽花紋。
我們中國古代,桌椅普遍使用之前,人們席地而坐,席的四角需有壓鎮之物,以免吹移掀起。戰國、漢墓中常有四個一組的銅獸鎮出土,即具此種席鎮功能,以漢代最盛。宋代以後,文人常取獸形鎮,以為鎮紙之用。
陸炳文今還表示:我們粥友同道同好,共同庋藏如意百鎮,文物產出年代,均以明清為主,之前只有兩件,明前與宋各一;除了我們之外,坊間從未發現過,近日粥友才告知,稍早網上的淘寶,也僅見到唯一件(如附圖),彌足珍稀而難得!
爰因今(202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80周年慶在即,再作另一得句七言詩,題名《祥鎮開光慶百世》,我們共同期待有朝一日:「百鎭重光耀八旬,莿桐閩域展奇珍。蓆端寶貝傳神器,帷角如意鎮國魂。昔入府廷彰雅韻,今歸學苑續斯文。兩岸同祈興大業,華光瑞氣慶朝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