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川兩地的茶道藝術家,2025年10月齊聚在四川成都,煮水泡茶,品茗縱論天下大勢,臧否時事,舉辦第五屆茶文化研習營。小弟有幸,隨交流協會的會長琴姐,率團來成都,巡茶品茶和找茶追茶。茶藝家天生都具有純真樸拙的性情,致力追尋完美的茶湯香味,多年來努力不懈,弦歌不輟,每年不論怎樣的天高地遠,風雨飄搖,總要想辦法撇開雜務,約來相見一面。聊聊彼此的生活近況,切磋技藝,對話心靈,對培植茶樹,製做茶葉的期許,和對未來的規劃等等。以茶葉為因緣,用滾水訴衷情,來回反覆沖泡,而後敞開心胸,開懷暢飲。這樣的茶人活動,茶香回甘,令人非常感動,無比嚮往!

除了茶道專家,也有書畫家共襄盛舉,就著現場飄散的茶香花香,吟詩寫字,作畫填詞,把茶飲文化提升到一個無比崇高的境界。詩人畫家轉身歇筆,又拿起一杯茶,幾次黃湯下肚,文思泉湧,創意無限,茶湯可以說是藝術創意的催化劑。而且行程之中除了品茗對飲,和開筆書畫觀摩,還有數次室內或戶外的筆會寫生,兩地畫家可以共同創作一幅捲軸,兩岸書家可以前後賦詩其上,彼此唱和。其間大可互敬一杯茶水,兩岸兄友弟恭,和樂融融。反正有了茶喝,話題自是不斷。在戶外任意揮毫時還有些不請自來的,隨著茶香蜂湧而至,蚊蠅蟲蝶都來相伴或干擾,但都不妨,不礙心中那種,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熱切願念!尤其是每每常在晚餐之後,也無意上街採買遊覽,只想回到大廳長桌,攤開宣紙,繼續書畫的創作,或是探討琢磨,或是互贈書作,少不了都有一杯好茶案前相伴,唇齒留香,談興濃厚。原來文人雅士齊聚一堂,大家的興致和文采,更是格外的高昂熱烈!

此外也參加了茶人走讀體驗,遊歷了諸多四川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例如彭州天府中藥規劃展示中心,也曾入住禪驛丹景傳習院,體驗了禪風園林,又爬上了丹景山,一覽川北風光。再赴白鹿鎮的白鹿頂村,參觀了兩岸同耕工作室,還有通濟鎮的海窩子古鎮和廣達窑。當然不能錯過德陽的三星堆博物館,來瞻仰這一段令人完全驚訝無比的古代文明聚落。也路過綿竹年畫村,大家都親自體驗了,年畫版畫的製作過程。

之後來到溫江區,參觀成都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館,它是古香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搭配川西園林式設計,穿插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尤其在午後時分,温暖的金色陽光灑下,透過窗棂的縱横格栅,在眼前呈現一幅生動的水墨畫。這是大自然的原生彩筆,自然揮灑,沒有人工的斧鑿痕跡。同時也展示著,川派盆景園林的精緻美好,和細膩有趣。同行的藝術家都流連再三,不忍離去。最後我們有幸還獲得,溫江區委會所贈送的一本專書大禮〈川派盆景文化藝術〉,更是喜出望外。

後來到了什邡,和當地的付主任聊天時我提及,交流協會會長琴姐不只是致力交流,平日也非常熱心公益慈善,還在醫院擔任臨終關懷的義工,多年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而我知此只是因為,內人就在同一醫院任職醫檢師,這才明白會長琴姐一如心理諮商師,臨終的關懷何其重要偉大,會長琴姐也說,所謂的四道人生,就是道謝,道歉,道愛和道別四項任務。而什邡的付主任也即回應,她讀過一本〈西藏生死書〉,是生死學的鉅著,教人如何好好生活,又怎麼平靜的死去,作為回響。於是兩位所見略同的姊妹,就有了如上一段精彩感人的真情對話。

後來我想,有些事情也許未必等到臨終才做,例如兩岸之間,不也可以先來道謝道歉?煮水泡杯茶,醞釀善意,喝一杯茶,神清氣爽,也許能逐漸化解恩怨,慢慢放下偏見,感恩彼此,迎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