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玄奘大學榮譽教授 陳偉之
這些年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戰爭,已經造成許多生民塗炭,以俄烏戰爭為例,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介入調停,仍然看不到停火的跡象。關鍵都在一個族群無法容忍另一個族群的「叛離」。
在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年輕學者陳揚名,撰寫了一篇有關「原住民研究」的文章,論及經由「研究原住民以建立不同背景族群之間的良好關係」,發人省思!
其實,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原住民,但歷史顯示,每當一個民族強盛時,就會發生向外擴張領土的戰爭,弱勢的民族因而遭到殘害或統治。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如此,蒙古帝國、俄羅斯帝國亦復如此!
三年多前,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所謂民族正義之師,攻打烏克蘭,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家庭破碎,然而雙方領導人迄無「認輸」的念頭,總是想方設法爭取奧援、纏鬥下去。
俄羅斯、烏克蘭同為斯拉夫民族,俄羅斯抱持民族大義理念,不容烏克蘭投入異族陣營,但不知普丁可曾想過,在俄羅斯境內又有多少非斯拉夫民族,受其統治,不時企圖獨立。
那些在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面對的正是強勢斯拉夫民族對他們施行的殖民統治、同化政策。俄羅斯中央政府可曾體恤境內少數民族的原有文化,還有重視他們既有的生活環境。
換言之,在俄羅斯還未大軍壓境之前,生活在中亞與遠東的少數民族,對於所依附的土地、水域都曾做出貢獻,他們因而產生的遊牧文化或生活方式,自有其價值;但俄羅斯殖民統治後一切都改變了!
三十多年前蘇聯解體,部分少數民族得以獨立建國,追求各自民族的發展;其中類似改以拉丁字母自創民族文字、去俄羅斯化的措施,紛紛出現。
顯然的,自俄羅斯沙皇至蘇聯時代的殖民統治、同化政策,四、五百年來並未徹底改變那些少數民族的自我認同。
俄羅斯與烏克蘭雖同屬斯拉夫民族,還同時遭到八百多年前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兩者後來掙脫金帳汗國束縛,卻衍生成了不同的現代國家,究竟誰應依附誰,成了難解的歷史問題。
當前俄羅斯比較強盛,但能保證永世不衰嗎? 哪一天、哪一世,烏克蘭壯大了,回過頭來想要征服俄羅斯,是否又將發生今日的俄烏戰爭? 其結果,痛苦的都是無辜的百姓。
美國紐約大學原住民研究學系的師生們,關切的正是該如何消弭不同族群之間的系統性歧視,找出可資應用的知識與方法,保護所有族群後代子孫的生活空間,包含:土地與水域。
作者從中獲得的啟發是,歐洲列強幾百年實施下來的殖民統治、同化政策,美洲的印第安人可能已經無法回到從前的生活,但是經由「原住民研究」或許可以免除持續的歧視與迫害。這個發展自將有利塑造全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俄烏戰爭當應停止,以免冤冤相報;那些仍在殖民統治,想要同化他族的政權,也必須改弦更張。以台灣為例,四百多年前,漢人渡海來台,披荊斬棘,建立了新家園,但過程中損及原住民權益之處,就有必要檢討!
台海戰爭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內戰,但是站在台灣原住民的立場試想,他們有必要承受兩岸漢人之間戰爭帶來的危害嗎?
漢人開闢台灣超過四百年,就某種角度而言,已經成為有別於早期原住民的原住民,固然有人主張台灣獨立,但細想那是政治問題,軍事衝突實不應成為解決政治問題的工具。
俄羅斯侵占中國清朝外興安嶺以南的大筆土地,網路盛傳值此俄烏戰爭、俄羅斯遠東戰力空虛之際,中國應立即對俄羅斯宣戰,奪回曾經失去的疆域;惟若因此犧牲無數生命,其代價就值得深思!
近日傳出一則好消息,以色列與哈瑪斯簽署了全面停戰協議,哈瑪斯將釋放所有人質,換取以色列不再砲火攻擊哈薩地區。
  作者認為任何政權都應重視「原住民」的意願,不論他們是誰,都應享有各自生存發展的權利;至於不同族群的融合,可留待時間去磨合。好比美國總統川普不可以同文同種,強行兼併加拿大一般!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