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陳崇曉道長祈禱國泰民安

2025-02-04 07:56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VIEW:



我的臨水「慈母緣」——泉州三夫人文化傳播尋蹤記

文/陳崇曉道長

人生於世,最大的滿足莫過於無貪嗔、無病、無災、無是非。此等境界,非經風雨磨難,難以領悟其真諦。吾乃福建惠安人氏(石獅戶籍),生於1969年之普通家庭,父為教師、畫家,母為出納,一家人,校園生活簡約而寧靜,未嘗有風險之虞。吾以商標圖案設計、服裝輔料服務為業,本欲平淡度日,奈何命運多舛。

1995年,吾定居雲南昆明螺螄灣,生活事業皆順風順水,循序漸進。然1999年4月22日,因回鄉辦理戶口之事,遭人算計,深陷重坑,家庭破裂,錢財渙散,更被強行捲入「假欠條系列連環案」,事業財產被瓜分殆盡,遂被逼入無休止之「求司法公正」上訪之路。其間,吾耳聞目睹權貴之歧視、謠言之紛飛、陷害之無情、貧窮之困頓,淚流不盡,苦無處訴,疾病纏身,心灰意冷,迷茫無措,生存意念漸趨消沉。

然天無絕人之路,或許真如書上所寫:「天地有正義,祖上有德有靈,命中自帶福分。」在生與死的十字路口徘徊之際,吾有幸於2003年農曆九月十九日拜師于信博道長。道長乃湖北武漢長春觀之高士,擅長全真科儀經韻、道樂及笛簫筌演奏,書法亦佳,2001年始將全真文化、十方古韻傳入閩南民俗文化信仰區域,整編《十方古韻譜》。恩師不辭勞苦,瞭解吾之實情,耐心講道開悟。吾有緣跪拜于臨水夫人陳靖姑太后三夫人組合神像前,那慈愛、莊嚴、親切、睿智、寧靜的神情,猶如一股清泉,清除了吾心中的痛苦與仇恨,喚回了吾生存的信念。從此,吾不再孤寂悲傷,討人嫌棄。

2004年正月十五日,經恩師指點,吾前往陳太后祖廟叩拜,拜師黃光輝道長。道長乃中國道教閭山派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陳靖姑信俗代表性傳承人,古田臨水宮祖廟之主持。於此,吾又結緣福州市陳靖姑文化研究會林輝會長,開啟了20餘載臨水夫人陳靖姑「慈母緣」之尋蹤之旅。

臨水夫人陳靖姑,生於西元767至791年間,福州倉山下渡之人也。嫁於福建寧德古田縣,其文化已有1300多年之悠久歷史,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之女神,崇高美德遠播海內外。其事蹟載于《福建通志》《西洋宮記》《臺灣縣誌》《閩都別記》《十國春秋》等諸多典籍之中。《道教大辭典》1993年版亦有其詳細記載,尊其為唐代道姑,後人尊稱臨水夫人陳太后。夫人臨盤之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閭里稱奇,引為吉兆。幼時聰穎明慧,賢淑端莊,年十三蒙許遜真君錄入門下,授以道法,三年學成歸里,奉親命詔古田縣劉杞公為妻。夫人本好生濟生之心,常以閭山正法懾伏魔精,救度百姓於水火之中。開閩建國二年夏,閩地橫遭大旱,河枯萎靡,民不聊生。夫人順應民情,以懷孕之身奮然脫胎,靈壇施法祈雨,事後歸天,年僅24歲。時人感其恩德,于其肉身立廟以記之。

夫人羽化後,英靈復赴閭山求師補援救產保胎之術,誓願以救產扶嬰、治病驅邪為己任。歷宋、明、清諸代,均有封贈,初號臨水夫人,後加封臨水崇福夫人、順天聖母順懿夫人等尊號。道教稱其為惠忱慈量天尊,閩人則尊稱其為「臨水陳太后」。臨水夫人又稱「天聖母」「陳十四娘」,在福建閩東、閩西、閩北等地尊稱為「奶娘」(即母親),閩南與臺灣一些地方則尊稱為「奇仕媽」(應為「祈嗣媽」諧音演化而成)。

祖廟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臨水宮,已有1230年之歷史。在海內外信眾和政府之支持下,祖廟得到盛大之發展。祖廟舊址供奉夫人肉身及陳林李三夫人、夫人父母親、相公、兄長、結義十二姐妹等道教神祇,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莊嚴的殿堂,那繚繞的香菸,那虔誠的信徒,無不彰顯著臨水夫人的崇高地位和深厚影響。

李素平先生(甘肅省圖書館原館長)于著作《女神女丹女道》中,將臨水夫人編入「女道宗師閭山三奶派」。而陳靖姑信仰之《大奶靈經》亦云其「傳法閭山,顯跡古田」。南宋時,福建一帶已建有奇仕媽宮、臨水夫人廟等,香火鼎盛,信徒眾多。泉州奇仕媽記陳、金、李三夫人,為授胎、護產、育嬰之女神,香火旺盛,且有「觀音簽」以供信徒求卜,並以媽祖配祀,至今尚存。

文史學者馬書田先生於著作《全像中國三百神》中,將順天臨水夫人編入「子孫娘娘,順天聖母」篇,尊其為「送子娘娘」,更是救助婦女之「助產神」。清同治年間麗水(屬浙江省)縣誌亦載其盛況:「每歲之前二日,司事擇婦人福壽者數人,為夫人沐浴更新衣。次日陽明升座,各宮行禮。士女焚香膜拜,絡繹不絕。至祖廟時,舁夫人像巡行街市,張燈結綵,鼓吹喧鬧。小兒數百人,皆執花燈跨馬列前隊,觀者塞路。」此情此景,令人歎為觀止,足見臨水夫人之影響深遠。

陳靖姑夫人媽信仰亦是閩南民間極其重要之民間活動。在閩南已有千年歷史,其於閩南民眾感情文化傳承之淵源深厚,足跡幾乎遍及閩南所有村村落落,弘揚著無私奉獻之母愛精神。然閩南民眾近千年來因封號繁多,只知尊稱「夫人媽」「仙姑媽」「三仙姑」等尊號,卻不知其究竟為誰?只知求福祈財,未知其真實淵源。更不知娘娘為何在閩東、閩西、閩北尊稱「陳林李」三夫人?而在閩南及臺灣一些地方卻改為「陳金李」三夫人?金夫人又是怎樣之淵源?此等疑問,困擾著無數信徒和研究者。

20多年之臨水陳靖姑「慈母緣」尋蹤旅程,吾見證到泉州地區基本以「陳金李」三夫人媽為祖合。傳聞陳靖姑救濟百姓至畲族之地,由畲族老祖先傳送至閩南區域;閩南老祖先又下南洋討生活傳至海外;再由海外遊子葉落歸根傳回閩南區域。如相傳泉州石獅市龍穴村高振修夫人於20世紀20年代,從三夫人信仰故鄉分靈至菲律賓馬尼拉供奉,後在當地修建「臨水廟」供奉陳金李三夫人及石獅城隍。此等傳說,無不彰顯著臨水夫人信仰之廣泛傳播和深遠影響。

關於金娘娘之淵源,傳聞有三:一為畲族之一位王妃或民間奇女;二為陳靖姑夫人聖班中之金夫人;三為唐末從皇宮出走之金妃娘娘。雖目前尚無從證實哪種說法為實,但現實中之金娘娘與陳靖姑眾夫人媽聖班中一樣,因對百姓有救苦救難、行善積德之恩義,而得到神仙點化,成為道教女神。她是閩南地區與臺灣和東南一帶特有之神靈之一,深受民間信眾之崇敬和信奉。其形象端莊慈祥,手持法器,腳踏風火輪,象徵著保佑黎民百姓平安吉祥、和平幸福之美好願景。

三尊娘娘通常皆頭戴珠寶皇冠或華麗平頂帽,身著金紅紫為主色之華麗精美圖案或龍鳳呈祥圖案之服飾,手持如意、哨角、刀劍等法器,腳踏風火輪或威嚴端坐于太師椅之上。此等形象象徵著陳靖姑三位娘娘之神靈崇高地位及保黎民于平安、護黎民以吉祥、和平與幸福之美好願景。每當廟會之時,信徒們簇擁在娘娘神像前,虔誠地焚香膜拜,祈求娘娘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業順利、子孫滿堂。

20多年之臨水陳靖姑「慈母緣」尋蹤旅程中,吾亦見證到陳靖姑慈母每到一方,常與當地巾幗英雄(新三夫人媽祖)合以保持當地風俗、保佑當地黎民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