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12.《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2-18 20:45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VIEW: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釋義:為人要用淡泊寧靜的心態去認識萬事萬物,要心神內守不外馳,人的身體才會健康。如每日看多了眼花繚亂和高興得發狂的事物,聽多了各種噪音,將會對身體有傷害,因為眼主神,心主火,耳通腎主水。心神外馳,神火消散、不充盈就不能滋養腎水。心腎不交,水火不相濟,人的身體就會出現大的疾病,陰陽五行失去平衡。如不克制七情六慾,心神外馳,就會早亡。如能心神內守,守住自己真一之氣,就會健康長壽。不要把自己標榜成寶物與多偉大,也不要誇耀自己的財富,這樣會使眾多人不滿,引發嫉妒甚至盜殺。凡是聖人之為均是虛心實腹,禮賢下士,為民做善事。「為腹」的目的,是通過對世界本質的認識直接把握普遍規律。「為目」,則只能通過對外部世界具體事物的認識來總結規律並通過實踐來檢驗。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是互相對應、互相聯繫、息息相通的,只要認識了內部世界,也就認識了外部世界。相反,只把目光停留在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上,那麼,世界的本質及其規律就永遠無法揭示,神秘主義亦將永遠神秘。所以,老子強調要去彼取此。認識外部世界的主體是自我,認識內部世界的主體是心靈。要想認識自身內部世界,就必須通過修練道德,來超越自我,解放心靈。
12.《五色五音之惑》

一、繁華之城的誘惑

在古老的繁華之城,燈火輝煌,五彩斑斕。街道上,各色綢緞隨風飄揚,紅的如火,藍的似海,綠的像茵,黃的若金,紫的似羅蘭。這五色交織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於夢幻之中。

李沐風,一個來自鄉間的青年,初入此城,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他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像是要把這世間所有的色彩都盡收眼底。然而,日復一日,他漸漸發現,這五色雖美,卻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疲憊和迷茫,仿佛視力在逐漸減退,心靈也在被這種繁華所矇蔽。

與此同時,城中的樂聲四起,琴瑟和鳴,管弦悠揚。五音交織,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婉轉。李沐風被這樂聲所吸引,常常駐足聆聽,忘卻歸途。但久而久之,他發現自己的耳朵開始變得遲鈍,那些曾經清晰悅耳的音符,現在卻變得模糊而難以分辨。

二、味蕾的淪陷

除了五色五音,繁華之城還有五味俱全的美食。街邊的酒樓、茶館,處處飄散著誘人的香氣。李沐風品嘗著各種佳餚,甜的如蜜,酸的開胃,苦的醒神,辣的熱烈,鹹的適中。他的味蕾在這五味的海洋中暢遊,卻也在這無盡的享受中逐漸淪陷。

他開始變得口爽,對食物的味道越來越挑剔,普通的飯菜已經難以滿足他的胃口。他沉迷於這種五味的刺激,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對食物最本真的感受。

三、心魔的滋生

在繁華之城的邊緣,有一片廣闊的獵場。李沐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跟隨一群貴族子弟去馳騁畋獵。他騎在駿馬上,手持長弓,追逐著獵物,感受著風在耳邊呼嘯,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和刺激。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種狩獵的痴迷越來越深。每當他追逐到獵物,看著牠們在自己手中掙扎,心中就會湧起一種莫名的狂喜。這種狂喜逐漸演變成了心魔,讓他變得冷酷無情,為了狩獵而狩獵,甚至不惜傷害無辜。

四、難得之貨的誘惑

在繁華之城的深處,有一家神秘的店鋪。店鋪里擺放著各種難得之貨,珍珠、寶石、古玩、字畫,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李沐風被這些寶物所吸引,他的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他開始為了得到這些寶物而不擇手段,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他的行為越來越放肆,最終引起了城中的守衛注意。他被捕入獄,面臨著嚴酷的懲罰。

五、聖人的啟示

在獄中,李沐風遇到了一個老者。老者衣衫襤褸,卻眼神清澈,仿佛能看透世間一切虛妄。老者告訴他:「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李沐風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都是因為被繁華之城的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和難得之貨所迷惑。他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出獄後,李沐風回到了鄉間。他過著簡單而樸素的生活,不再追求繁華和虛榮。他的眼睛重新變得明亮,耳朵也恢復了靈敏,味蕾也回到了最初的狀態。他的心也變得平靜而堅定,不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他終於明白了聖人的智慧,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宿。
悟道箴言

五色絢爛惑眼前,目盲心亂意難安。

紅黃藍綠青相混,世態紛紜擾心田。

五音悠揚傳耳畔,耳聾神迷志難堅。

宮商角徵羽交錯,塵囂擾攘亂清禪。

五味雜陳入口內,口爽本真失自然。

酸甜苦辣鹹皆嘗,貪餮美食忘修玄。

馳騁畋獵心飄忽,發狂失主意難全。

追逐野獸無停息,神恍心迷忘返還。

難得之貨惑人心,行妨德敗禍相牽。

金銀財寶皆外物,貪慾一起禍無邊。

聖人明理心自靜,守腹去目志愈堅。

內守本真無外求,淡泊名利心自安。

棄繁就簡心自適,質樸生活樂陶然。

修身養性為至上,道法自然心自寬。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