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意大師捨得四給 四方結緣十分如意 成全十分成就十分
17載之前的今日、2008年4月16號,台灣不少媒體頭條,當天都不約而同報導:柏楊愛深責切說:「中國人,是一個迷失在濃厚醬缸裡的族群,需要警醒」。“醜陋的中國人”是二十世紀末葉知識分子,在沉痛的反省之後,向自己民族所擊出的一記警鐘。今(2008)年4月16日,在台灣人權運動鬥士柏楊的病榻前,總統當選人馬英九親口允諾,會隨時提醒自己不要“醜陋”。
小馬哥大姊馬以南,在馬總統上任之後,曾到過美國加州謝票,參加當地華人歡迎會,一時興起口吐真言時,透露「馬爸(鶴凌)在世時,就論斷馬弟,不適於做領袖」云云。其實,馬英九之前被國民黨推薦,代表參選台北市長,並為黨主席出長艱巨,知子莫若父的馬鶴凌,早就在林森北路上的、台灣小館二樓聚會中,預告「此刻乃我困汝,亡黨亡國之始」;陸炳文在場聞之色變,深知小馬哥陽氣不足,難辭“醜陋”其咎,知之莫若馬老,從小看到長大,如意實不如意。
反觀2008大選“馬蕭配”、搭檔參選的蕭萬長,2007年12月14日,早已去過新店花園新城,由陸炳文陪同看望柏楊探病,當接過微笑老蕭遞出飲料,柏老也才喝了一小口,便對蕭候選人小聲道:「臺灣就託付給你!」原來,聽到阿扁前些日子,宣稱又要“戒嚴”,柏楊氣了好幾天,茶不思、飯不想,食不下嚥、滴水未進;蕭萬長聽到很難過,馬上拿著豆漿哄著喝幾口,要為臺灣民主保重身體。對於冥黨推動的“去蔣化”,柏楊希望台當局,不要用報復手段,表達了老人對臺灣時政的憂心。
然而把「馬蕭配」送進總統府,老蕭被賦予“財經總規劃師",四年下來有志難伸,知難而退,以退為進,養痾致仕,保住老命,實如蕭意,尤如天意。對比馬蕭,如不如意,處理危機,高下立判。2001年1月1日至3月3日,陸炳文教授策劃之“如意書畫展”,於臺北市政府市長室外藝術長廊舉行,馬市長先在市長室親自接待,稱之傳奇人物、臺灣公關教父,竟然忘記多年前獲贈陸著《如意雙手:公關與危機處理七講》,好在坦承根本沒有好好讀它,非但從未做過閱讀心得筆記,更不要說讀通而融會貫通!
回想1998年馬英九到任市長之初,雖透過臺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邀請行政院陸炳文組長去給“小內閣”講一堂課,課目亦即《公關溝通與危機處理》,受訓學員為副市長、秘書長以下,包括各1級單位主管,如金溥聰、龍應台、鄭村棋等都在座聽講,唯獨馬市長缺課,只來會餐吃頓飯;後來市府馬團隊核心官員,在面臨2001年納莉颱風、接連SAIR風暴、市醫人球案衝擊、1999年921大地震時,還能應變得宜,不好說完全歸功於這一堂課、以及如意學上兩手策略奏效,不過也不能說毫無實質幫助,特別助力副市長歐晉德主政,代表市長統籌全市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泰斗名不虛傳,如意大師稱號實至名歸,中華文化總會前秘書長、台灣時報前社長蘇進強詩人,替陸炳文著《十方如意》一書寫、〈蘇序:弘法利生 因緣殊勝〉,文中指出:「猶記得1994年1月8日,作家柏楊邀請國內文化界、企業界、教育界等人士,成立人權教育基金會,由柏老任董事長,陽明大學周碧瑟教授為執行長⋯⋯,就在柏老與基金會成員,幾乎坐困愁城的窘境下,因緣俱足,在蕭內閣擔任行政院七組組長的陸炳文,將垂涙碑的構想與募款困境,向蕭萬長院長報告,立即約見柏老和董事會成員。
「蕭院長並建議將較悲情的垂淚碑,改名為較中性正向的綠島人權紀念碑⋯⋯,因事涉內政、法務、農政等部門,需由跨部會組成專案小組才能成事,柏老當場欣然接受蕭院長的建議,院長也立即交辦炳文兄負責協調相關部會,具體展開各項準備與協助。後來,人權紀念碑的籌建,終於在1998年12月10日,由蕭院長親自到綠島主持破土動工典禮,1年後揭幕啟用。我之所以分享綠島人權紀念碑的籌建始末,即在表彰陸炳文兄,多年來為善不欲人知,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功之一。
「這件事固然不是他,一人之力所能為,但他卻發揮功能,將一件對台灣人權具有里程碑影響力的指標,用慈悲心之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具體而微付諸行動,這樣的用心,和他書寫的星雲大師“十分如意”,可說是相得益彰。
「人權紀念碑的籌建,也促成我與炳文兄的堅實友誼,在此之前,我只知他是國內少數卓越的危機處理大師、公關高手,我在南華大學任教時,他的著作即是我經常引用的敎材。由相識至相交,他由公部門轉移至NP0的中華粥會,凡國內重要的和諧粥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都可以看到他充滿活力、行動力的身影,更令我讚嘆的是,他與我竟然都是星雲大師的信徒,奉行“人間佛教”的追隨者、實踐者,以此而言,炳文兄亦是我的同門師兄呢!
「炳文兄與人為善,與四方結緣,因而能十分如意、成全十分、成就十分,而他自承與星雲大師,超過三十年亦師亦父亦友的交誼,公私皆如意,透過52篇章的敘述,⋯⋯不只讓佛弟子的讀者,重溫當年千萬信眾恭迎佛牙舍利子的殊勝情景,也可從字裡行間知悉,這件迎接佛牙舍利子的、佛文化工程背後的巨大工程,從兩岸溝通、各方協調,至迂衡實況、路線規劃、保全維護,莫不煞費苦心,而在其中穿針引線,俾闔緃橫,以至因緣俱足,順利迎迓的過程,炳文兄的角色功能,尤令人感佩!」
重讀以上兩年前〈蘇序〉鴻文,重點提示四個“必定”如意:其一、陸炳文必先通過蘇進強詩人,多次居間如意牽成,柏楊(郭衣洞)和我交好,始緣結人權紀念碑,如期及時建成紀念公園。其二、必出人文大師柏楊,定成作家如意金句,有如〈婚戀物語〉曰:不如意後果,多半另有解決之道,也就如意了!另見〈人生篇罵〉云:有什麼不如意的事,頂多罵上兩句,也就如意。其三、如意大師擅長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因此如意捨得四給,四方結緣十分如意,必定成全十分、同時成就十分。其四、陸炳文充分且必要運用,如意兩手策略屢屢奏效,除了協助恭迎佛牙舍利安座臺灣,更加如意協力搞定兩岸和諧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