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華文化長河中,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獨特地傳承著中華母親文化的精髓。她以救災扶危、濟世安民為己任,為百姓排憂解難,心懷大愛,為生民而立,被尊為婦女助產之神、嬰幼兒守護之神,其形象深入人心,美德傳頌千古。
臨水夫人陳靖姑,生於唐代的福州倉山下渡,後嫁於福建寧德古田縣,其傳奇人生跨越了西元767至791年的短暫歲月。然而,靖姑文化卻歷經一千三百餘載的沉澱與傳承,被譽為助產護胎、庇佑萬民的女神,其高尚美德名揚四海,為後世所敬仰。從《福建通志》到《道教大辭典》,從《閩都別記》到《三教搜神大全》,諸多典籍中均詳盡闡述了她的傳奇故事和崇高地位。
據載,陳靖姑乃唐代道姑,後人敬稱為臨水夫人陳太后。她降生於福建福州,自幼聰慧明敏,賢良淑德。得許遜真君垂青,收入門下,傳授道法。學成歸鄉後,遵親命嫁於古田縣劉杞公為婦。她本性好生濟世,常以官山正法降伏魔怪,解救百姓于危難之中。閩地大旱之時,她身懷六甲仍毅然脫胎,臨壇施法求雨,事後昇仙,年僅二十四歲。世人於其肉身在古田立廟祭祀,尊其為臨水夫人,後加封臨水崇德夫人,道教尊稱為惠忱慈量天尊,閩地民眾則尊稱其為臨水陳太后。
臨水夫人之稱謂多樣,又稱「通天聖母」、「陳十四娘」,在福建閩東、閩西、閩北被尊稱為「奶娘」,閩南與臺灣一些地方則尊稱為「奇仕媽」或「祈制媽」。其祖廟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之「臨水宮」,已有1230年歷史,在海內外信眾及政府支持下蓬勃發展,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靖姑信俗文化,作為這一傳奇人物的信仰和傳說的結晶,不僅發源於福建省,更是當地乃至江南地區具有深遠影響的民間信俗之一。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其信仰深入人心,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這一信俗文化涵蓋了民間信仰、宗教、歷史、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值得驕傲的是,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對其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充分認可。雖然它目前尚未被直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無疑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李素平先生在《女神女丹女道》中將臨水夫人編入「女道宗師間山三奶派」,彰顯其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而陳靖姑信仰之《大奶靈經》亦云其傳法闖山,顯靈古田。南宋時,福建一帶已建有奇仕媽宮、臨水夫人廟,香火鼎盛。文化學者馬書田在《全像中國三百神》中,更是將順天臨水夫人尊為送子娘娘,編入「子孫娘娘順天聖母」篇,凸顯其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據統計,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臨水宮分宮分廟有5000餘座,信眾逾1.2億。其中,臺灣主祀陳靖姑的宮廟有500多座,配祀的宮廟3000多座,信眾逾千萬人。
陳靖姑夫人媽信仰在閩南民間亦極為重要,其文化傳承源遠流長,足跡遍及閩南所有村落。然而,閩南民眾近千年來只知尊稱其為各種尊號,卻不知其真實身份和淵源所在。對於娘娘在閩東、閩西、閩北尊稱為「陳林李」三夫人,而在閩南及臺灣一些地方卻改為「陳金李」三夫人之緣由,更是鮮為人知。

順天聖母之父陳昌贊
陳昌英氣貫長虹,育女成神耀九重。
眉宇間藏天地誌,心胸內蘊古今鍾。
手持長劍驅邪惡,足踏祥雲護蒼穹。
順天聖母承家訓,父德昭彰萬世崇。

順天聖母之母葛夫人頌
葛母賢名傳四方,聖母之母德馨香。
慈心善行留佳話,教誨有方耀八荒。
育女成英昭日月,持家典範永流芳。
葛門風範傳千古,母儀典範永不忘。

陳靖姑(陳娘娘)頌
閭山學法成神通,斬妖除邪建偉功。
白蛇長坑皆俯首,蝴蝶夢余亦難逃。
呼風喚雨解民困,保胎護幼顯神通。
順天聖母名遠播,千秋萬代頌無窮。

(二)聖母姐妹陳九娘贊
陳九風華卓絕芳,金蘭結義誓鏗鏘。
柳眉微蹙凝英氣,杏眼輕睜閃智光。
身手矯健擒猛獸,心懷慈悲救蒼桑。
順天聖母齊攜手,共保人間永泰康。

(三)聖母姐妹李紗娘贊
李紗娘姿貌若仙,順天結拜共嬋娟。
青絲如瀑垂香肩,眸光流轉映月天。
織錦巧手能回春,刺繡妙心可延年。
與陳靖姑情義重,守護蒼生誓不遷。

(四)聖母姐妹江虎婆贊
江虎婆名震四方,聖母姐妹情義長。
英姿颯爽風雲變,膽略過人日月光。
揮劍如虹驅惡浪,馳騁沙場斬豺狼。
巾幗不讓鬚眉漢,千古英名永流芳。

(五)聖母姐妹石夫人贊
石夫人姿韻非凡,聖母姐妹情綿綿。
岩骨錚錚如鐵漢,心腸柔柔似春綿。
扶危濟困聲名遠,仗義疏財德行全。
夾岸風光無限好,夫人英名永流傳。

(六)聖母姐妹夾夫人贊
夾夫人貌若天仙,石夾齊名美名傳。
柳眉輕挑含英氣,杏目微睜閃慧泉。
助弱扶危心似鐵,匡扶正義志如磐。
聖母姐妹情深厚,千古流芳耀人間。

(七)聖母姐妹劉夫人贊
劉夫人姿美傾城,聖母群中獨耀星。
眉如遠山翠色濃,眼似秋波流光爍。
心懷慈悲濟蒼生,手握利劍斬妖魔。
姐妹情深同患難,劉夫英名萬古歌。

(八)聖母姐妹鄒夫人頌
鄒夫人顏美若仙,聖母行列舞翩躚。
眉如新月彎如柳,眼似秋波亮似泉。
心懷慈悲施恩澤,手展妙法愈病愆。
情深義重扶危難,鄒氏芳名永流傳。

(九)聖母姐妹高雪梅(夫人)贊
高雪梅姿豔若霞,聖母群中一枝花。
眉彎如月映清波,眼亮似星閃華華。
心懷善念慈如海,手綻妙花香滿家。
姐妹情深同共濟,高名永頌讚無涯。

(十)聖母姐妹歐夫人贊
歐夫人姿雅似蘭,聖母群中獨璀璨。
眉如遠黛鎖煙霞,眼若秋波流婉轉。
心懷慈悲濟世間,手織錦繡繪河山。
姐妹情深共風雨,歐名遠播頌千年。

(十一)聖母姐妹歐陽公主贊
歐陽公主貌傾城,聖母群中耀玉星。
眉似柳葉輕拂面,眼如秋水閃波明。
心懷慈悲潤蒼生,手執金扇舞春風。
姐妹情深同舟濟,歐陽芳名萬古青。

(十二)聖母姐妹馬夫人贊
馬夫人姿韻如仙,聖母群中獨耀天。
眉若遠山橫黛色,眼如秋水閃靈泉。
心懷慈悲恩澤廣,手織錦繡福緣綿。
姐妹情深同甘苦,馬氏英名萬古傳。

陳靖姑傳奇
靖姑英名傳四方,斬妖除魔震天罡。
白蛇精魅欲逞凶,長坑鬼怪亦張狂。
蝴蝶翩翩施邪法,夢余幻化迷人鄉。
靖姑英勇無畏懼,搖身一變牧童郎。
法術施展神通現,白蛇被制永無望。
長坑鬼魅雖狡猾,難逃靖姑手掌上。
蝴蝶精魅終被破,夢余亦被制壓亡。
妖魔鬼怪皆俯首,陳靖姑威名遠揚。
閩王殿前展英姿,三味真火滅精怪。
民眾歡呼聲聲起,感激靖姑大義在。
斬妖除邪護百姓,道教精神放光芒。
英勇事蹟傳千古,陳靖姑名永不忘。
神通廣大驚天地,正義凜然震四方。
愛戴崇敬情無限,道教文化永流芳。
三十二句詩已畢,靖姑傳奇永頌揚。
後世子孫當銘記,斬妖除魔保安康。
陳靖姑傳
靖姑英勇世無雙,斬妖除邪美名揚。
白蛇長坑皆俯首,蝴蝶夢余亦投降。
法術神通驚鬼神,正義凜然震天罡。
民眾愛戴崇敬意,道教文化永流芳。
陳靖姑頌
閭山學法歷多年,術法精深譽滿天。
呼風喚雨祈甘露,斬妖除魔護人間。
保胎護幼功無量,設醮驅邪德義全。
順天聖母威名遠,千秋萬代永流傳。
陳靖姑傳奇
閭山學法苦研求,術法高超譽九州。
設醮呼風祈雨至,騰空縮地退邪流。
斬妖除害安天下,護幼保胎解民憂。
聖母威名揚四海,千秋萬代永傳謳。
陳靖姑傳奇
閭山學法苦修行,呼風喚雨術初成。
脫胎祈雨解民困,斬妖除邪建偉功。
信仰廣泛傳四海,分宮分廟遍域中。
陳靖姑名垂青史,傳說演變永無窮。
臨水夫人神通顯,救產護胎眾稱頌。
法術高強驅鬼魅,智慧超群勝妖凶。
歷代傳說留佳話,信仰習俗入民俗。
陳靖姑名傳千古,女神事蹟永留蹤。
元末明清傳佳話,陳靖姑名四海揚。
救苦救難顯神通,護國佑民保安康。
信仰習俗深且廣,民俗文化永流芳。
順天聖母名遠播,世代相傳頌歌長。
歌頌陳靖姑
順天聖母陳靖姑,道教女神譽四方。
閭山學法年十三,歸來施法護家鄉。
斬妖除害神通大,祈雨救災威名揚。
信仰習俗傳千古,民俗文化永流芳。
臨水夫人名遠播,陸上女神人皆仰。
救產護胎功無量,佑民賜福保安康。
分宮分廟遍全球,信眾超過億萬人。
陳靖姑信仰文化,已成為文化遺產。
傳說救助難產婦,女將玉女助其旁。
法術高超斬妖孽,祈雨救災顯神光。
逝世之後仍顯靈,保護婦幼威名揚。
陳靖姑信仰習俗,涵蓋多個學科長。
順天聖母影響深,全球華人共敬仰。
信仰習俗蘊價值,生產生活處處揚。
七律長詩頌聖母,陳靖姑名永流芳。
民俗文化傳千古,中華傳統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