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老的村落邊緣,住著一位智慧的老者,人們稱他為「聖人」。他居住在一間簡陋卻充滿書香的小屋裡,每日與書為伴,與世無爭。
村中的人們常常來向他請教生活的智慧。一日,一個年輕人滿面愁容地走進小屋,抱怨世道不公,自己明明努力卻總不得志。
聖人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領著年輕人來到屋外的一片空地。地上散落著幾根彎曲的樹枝和一塊窪地,還有一把舊斧頭和一堆新木柴。
「你看,」聖人指著那些彎曲的樹枝說,「曲則全。樹木因彎曲而能抵禦風雨,保全自身。人生亦是如此,遇到困境時,懂得適時彎曲,方能度過難關。」
接著,他拿起舊斧頭,輕輕一揮,將一根樹枝砍直。「枉則直。有時候,我們的執著和固執就像這彎曲的樹枝,需要一點外力來讓我們看清直路。」
聖人又帶年輕人來到窪地旁,雨後這裡積滿了水。「窪則盈。低窪之處,方能積聚雨水,滋養萬物。人若謙遜,便能吸納更多知識,豐富自己。」
他指了指那堆新木柴,「敝則新。舊物雖敝,卻能孕育新生。捨棄舊我,方能迎接新我。」
聖人看著年輕人迷茫的眼神,繼續說道:「少則得,多則惑。追求太多,反而會迷失方向。專注於一,方能有所得。」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聖人又補充道:「我自不見,故能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故能彰顯真理;不自誇其能,故能成就事業;不自負其才,故能持續成長。正因為我從不與人爭,所以天下無人能與我爭。」
年輕人恍然大悟,原來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爭鬥和爭奪,而在於內心的平和與自知。
聖人望著遠方,輕聲說道:「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是虛言?只有真正領悟並踐行這些道理,才能收穫完滿的人生。」
年輕人拜別聖人,心中充滿了新的希望和力量。從此,他學會了在曲折中前行,在窪地中積聚,在舊中尋新,在少中得足。而那位聖人,依舊在小屋裡,靜靜地守候著,用他的智慧照亮著每一個迷茫的心靈。

曲直盈虧理自深,枉直相濟見真心。
窪盈敝新循環轉,少得多惑是常吟。
聖人抱一為天式,自見不明道愈沉。
自是非彰真意隱,自伐無功反傷身。
自矜難長終須敗,不爭方顯高風臨。
天下莫能爭其位,曲全之言非虛音。
誠全而歸道心現,古訓常思意更新。
修身齊家為根本,謙卑不爭永傳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