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22.《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言

2025-03-01 08:02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VIEW: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釋義:此章是教育人們怎麼樣去實踐的章節。經受得住委屈的人,反而能在逆境下能保全自己。能夠經受冤枉的人,心一定坦蕩直率。謙虛謹慎而不爭名奪利的人,內心一定清淨而圓滿充盈,這樣的人定能得到眾人的喜愛與保護。貪求名利,不擇手段,掠奪社會財富據為己有,貪婪便會迷惑,會遭到人們的唾棄,他的內心是煩惱與恐怖的。所以聖人抱定忘我無欲這一根本法則,守住這一中正之道路,一切為了天下眾生的利益,不執偏見,不自以為是,也不炫耀自己的功德,,反能得有功勞。不持強凌弱,不挑起人們的慾望,生活勤儉、戒驕戒躁的人,也更受人尊敬。正因為他不與人爭,天下才沒有人能夠與他爭,所以委屈就能保全自己,這是真理而不是虛言空話。人們能懂得這些道理,就能在汙濁險惡的環境中全身而退。
根據《道德經》第二十二章節創作微小說

在古老的村落邊緣,住著一位智慧的老者,人們稱他為「聖人」。他居住在一間簡陋卻充滿書香的小屋裡,每日與書為伴,與世無爭。

村中的人們常常來向他請教生活的智慧。一日,一個年輕人滿面愁容地走進小屋,抱怨世道不公,自己明明努力卻總不得志。

聖人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領著年輕人來到屋外的一片空地。地上散落著幾根彎曲的樹枝和一塊窪地,還有一把舊斧頭和一堆新木柴。

「你看,」聖人指著那些彎曲的樹枝說,「曲則全。樹木因彎曲而能抵禦風雨,保全自身。人生亦是如此,遇到困境時,懂得適時彎曲,方能度過難關。」

接著,他拿起舊斧頭,輕輕一揮,將一根樹枝砍直。「枉則直。有時候,我們的執著和固執就像這彎曲的樹枝,需要一點外力來讓我們看清直路。」

聖人又帶年輕人來到窪地旁,雨後這裡積滿了水。「窪則盈。低窪之處,方能積聚雨水,滋養萬物。人若謙遜,便能吸納更多知識,豐富自己。」

他指了指那堆新木柴,「敝則新。舊物雖敝,卻能孕育新生。捨棄舊我,方能迎接新我。」

聖人看著年輕人迷茫的眼神,繼續說道:「少則得,多則惑。追求太多,反而會迷失方向。專注於一,方能有所得。」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聖人又補充道:「我自不見,故能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故能彰顯真理;不自誇其能,故能成就事業;不自負其才,故能持續成長。正因為我從不與人爭,所以天下無人能與我爭。」

年輕人恍然大悟,原來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爭鬥和爭奪,而在於內心的平和與自知。

聖人望著遠方,輕聲說道:「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是虛言?只有真正領悟並踐行這些道理,才能收穫完滿的人生。」

年輕人拜別聖人,心中充滿了新的希望和力量。從此,他學會了在曲折中前行,在窪地中積聚,在舊中尋新,在少中得足。而那位聖人,依舊在小屋裡,靜靜地守候著,用他的智慧照亮著每一個迷茫的心靈。
致曲則全

曲直盈虧理自深,枉直相濟見真心。

窪盈敝新循環轉,少得多惑是常吟。

聖人抱一為天式,自見不明道愈沉。

自是非彰真意隱,自伐無功反傷身。

自矜難長終須敗,不爭方顯高風臨。

天下莫能爭其位,曲全之言非虛音。

誠全而歸道心現,古訓常思意更新。

修身齊家為根本,謙卑不爭永傳馨。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0

閱覽: